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前瞻与守护--理解和评论梅洛-庞蒂哲学的诸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洛 -庞蒂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生存哲学对于近代主体形而上学的超越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告别了形而上学。梅洛 -庞蒂正走在通向结构主义的路途中 ,但他并没有完全远离现象学。这是一种在哲学史上具有含混地位的哲学 ,在批判地前瞻的同时 ,依然守护着某些传统信念。  相似文献   

2.
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支持了梅洛-庞蒂哲学的创立,而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则对它提出了挑战。这一挑战的矛头特别指向手势语。梅洛-庞蒂的答复,见之于他1949—1953年的语言著作,特别是《世界的散文》一书。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就其复杂多变的思想活动范围作一个地域剖析,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确切分野和其最显著的特征本身,历来就是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多数评论者迄今所采用的都是M.梅洛-庞蒂的方法。32年前,格奥尔格·卢卡奇用来概括其反传统杰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形成的思想的主要内容的术语,由于梅洛-庞蒂  相似文献   

4.
梅洛-庞蒂是和柏格森及萨特齐名的当代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成功地向曾在哲学、政治、文化和科学方面建立过丰功伟绩的西欧哲学进行了挑战。他对西方哲学的命题——经验论和唯理论均有涉猎;他继承了黑格尔及马克思对经验主义和唯理论错误的批判,试图以现象学、语言学、存在主义等独有的视觉加以重新研究探讨,以其创造性的观点为现代人的苦闷彷徨找到突破口。梅洛-庞蒂对认识问题进行过敏锐而周密的考  相似文献   

5.
二十年前的5月3日,M.梅洛-庞蒂与世长辞了.假如这位伟大的法国哲学家没有死,没有在正当年的时候离开我们,那么他今年应该是73岁了.在过去这二十年里,整个知识界的面貌无疑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他的著作在我们看来完全是另一种样子.他的著作同胡塞尔的思想保持着联系,我认为这一点并不十分重要.胡塞尔的思想对他的早期作品影响确实很大,但他后来很快摆脱了这种影响.萨特与梅洛-庞蒂的意见分歧——  相似文献   

6.
存在主义哲学家、知觉现象学的创始人梅洛-庞蒂(Merleau-Ponty, Maurice),在法国与著名哲学家萨特、加缪等人齐名.他以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为基础,适应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哲学的需要,创立了"知觉现象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法国社会产生过相当广泛的影响.法共有影响的哲学家R.加罗第在五十年代曾说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理论"是  相似文献   

7.
《社科纵横》2016,(4):136-141
随着当代人工智能研究与认知科学的发展,梅洛-庞蒂的涉身认知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梅洛-庞蒂的涉身性思想在批判传统二元论的基础上,为现象学找到了新的阿基米德点,实现了认知科学的重大转向。本文试图以梅洛-庞蒂的知觉观与身体观为出发点,揭示出人类认知的本质,进而说明当代人工智能研究中的认知误区,即在于忽视了向人类生存的原初状态的复归。最终,引导当代人工智能研究走出传统认知误区,使其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郑义 《社科纵横》2012,(2):99-100
现象学文艺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论的重要流派,米盖尔.杜夫海纳则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杜夫海纳文艺思想,主要接受了康德的先验哲学、胡塞尔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等思想,同时吸收其他众多流派的思想精华,成为现象学文艺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现象学是萨特和梅洛—庞蒂化的现象学,注重现象的显现过程,并通过这个过程完成从已知向未知的跳跃。在显现的过程中,主体完成了对客体的观照;在审美观照中,客体成为审美对象,并在此过程中超越了主—客的对立,使主体与客体的融合成为可能。杜夫海纳的文艺思想颠覆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主客对立,在西方文论当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舍勒和梅洛一庞蒂是现象学运动中的两个重要人物,本文比较分析了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论述.两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人是心身统一体,强调这种统一的多层次性,强调精神对于人而言的独特价值.而区别在于,舍勒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超越性,最终把人引向了上帝这一维度;而梅洛一庞蒂更强调精神对身体的依附性,从而使精神返回世界.他们关于心身问题的不同观点,代表了现象学发展的不同路向.  相似文献   

10.
当代现象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克服现代工业革命过程中唯科技主义以及人与自然二分对立的二元论哲学观,因此整个现象学哲学都具有浓郁的生态内涵,均可称为生态现象学。生态现象学经历了产生、发展与逐渐成熟的过程;而且,生态现象学反映了当代哲学的发展方向,是一种生态文明时代的主导型哲学。从其发展来看,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早期的生态现象学,到海德格尔已经是成熟形态的生态现象学,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是生态现象学的新发展。生态现象学是生态存在论美学的基本方法与根本途径,胡塞尔、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等也使生态存在论美学逐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梅洛-庞蒂的现象学与社会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岳川 《求是学刊》2001,28(6):21-28
文章通过对法国著名思想家梅洛 -庞蒂哲学和社会理论的阐释 ,指出其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 :将“知觉”和“身体”概念上升到存在本体论地位加以界定 ,从而使“身体”成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的重要话语 ;对社会文化中的“语言”、“我思”、“自由”的开放性描述 ,使其哲学成为吁求人道与自由、博爱与民主、尊严与公正的社会实践理论 ;他的审美艺术理论深刻解答了审美超越性和现代艺术的社会价值归属问题 ,对艺术真理性也做出了有相当深度的阐释 ,受到学术界的全新关注。  相似文献   

12.
发生现象学是胡塞尔后期现象学研究的重点。胡塞尔认为,任何一种判断,都必然要追溯到一个明证性的基底上去,必然以一个预先给定的对象为前提。追究谓词判断的明证性、追究其明证性的起源,就是要跳出静态的现象学研究方法,追溯判断得以发生的构造问题,追溯到判断背后的基底,即我们的经验。胡塞尔在发生现象学中提出了生活世界概念,这是预先给予的和日常的世界,是科学和哲学等理论性建构的基础。处在生活世界中的我们,也就是一种在世界中存在。不管胡塞尔的发生构造向后回溯到多么原初的境域,这个境域也依然是在意识的维度里,这里的主体始终是先验的主体。而梅洛—庞蒂则在这个意义生发的视域中,为我们发现了身体。梅洛—庞蒂所说的意识是具身性的意识,所说的知觉是具身性的知觉,他的主体始终是身体—主体。  相似文献   

13.
贾江鸿 《求是学刊》2007,34(5):26-31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充分地体现了他构建整个科学大厦的雄心。由此,我思与自我被很多人认为是知识的确定性的基础,但是在现代法国哲学家的眼中,我思与自我表现出了其不确定性的一面。萨特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知觉现象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奥古斯丁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工作不仅体现在他通过把自由、历史引入哲学而改变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格局,而且体现在他通过对时间的追问而改变了古希腊人的传统时间观:时间不再是外在的物理之流,而是我们的思想-意识的伸展.对于奥古斯丁本人来说,这一时间观变革不仅使他得以捍卫上帝的超时间的绝对自由、全知全能以及关于上帝从无中创有的创世学说,而且使他得以"拯救"被物理时间带入"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现象世界的真实性;而对于哲学来说,这一时间观变革则使时间本身成了哲学的一个问题,并且是哲学切入其他问题的一个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的身体究竟是不随历史和文化而变,还是随社会制度而生?现象学,特别是梅洛—庞蒂会选择第一种答案,而后来的法国思想家,象M.福柯、P.布尔迪厄等人则认为,主体性在更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和历史因素构筑的,这些因素不在意识之中,因此很少为现象学的省思看破。福柯和布尔迪厄想在较早先现象学运动所涉及的更大范围内表明:我们的大部分行为是如何已经由各种我们没有注意、或许不可能注意到的方式内置到我们的身体之中的。  相似文献   

16.
刘怀玉 《创新》2015,(6):5-14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究竟是什么?答案在于对哲学前提的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走过了一个超越德国古典辩证法反思传统走向对哲学现实前提反思追问重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作为对现代性历史前提进行反思的社会批判理论的辩证法。马克思逝世之后,他的辩证法思想变成了一份充满着歧义而沉重的遗产。先是第二国际回避辩证法问题,而后来苏联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在此过程中,辩证法经历了从主客体辩证法到人学辩证法,到结构辩证法,再到空间辩证法的多次转变。面对辩证法的多元化发展与实际上分裂的格局,针对后现代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不谋而合的对辩证法总体性逻辑的挑战,辩证法的当代形态重建仍然是一桩"道在途中"的未竟之业。其根本出路仍然在于回到历史与当代世界现实本身这个批判性前提上来。  相似文献   

17.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方法论是他的全部文化哲学思想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也是他创造文化哲学理论的基础.在这方面,卡西尔继承了新康德主义的传统,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了研究:第一个层面是对现代物理学方法的研究;第二个层面是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历史反思;第三个层面是对启蒙哲学精神的探讨.其中,第三个层面是卡西尔文化哲学方法论研究的目的.据此,文章以卡西尔第三个层面的思想为重心,以他对维科和赫尔德文化哲学方法的评价为主线,分析文化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逻辑结构,指出文化哲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和建构历史理性,并论述研究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化文化哲学研究、唯物史观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历史哲学文献中,关于比较哲学形成过程的问题还未得到充分的阐述。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从什么时候起可以说比较哲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哲学研究流派?对这个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在这方面有权威的代表之一印度拉贾斯坦大学教授R·T.拉奇的意见最受欢迎和符合实际。1962年他在自己的著作《比较哲学导论》(伦敦,1962年)一书中写道:“比较哲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它不可能产生在各种不同哲学传统之间的密切接触确立之前。现在东西方彼此进入了空前规模的接触,它们彼此需要更深刻的理解。这种需要已经不是智力求知欲的问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以前,存在主义似乎是一个正在形成的活的哲学,但实际上在那个时候,它已接近尾声。今天,它即将仅仅成为思想史上的一个题材,它的主要代表人物都死了。如海德格尔、萨特、加缪、梅洛一庞蒂也大都只在他们的早期著作中是存在主义者。可以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就没有写出过一部重要的存在主义著作。虽然有些著作被认为是论述存在主义的,但是究竟什么是存在主义,还没有清楚的概念。大多数评论家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心境、一组共同的主题、对问题的某种态度,或者是某种敏感性。这些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我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世界观,是在世界中进行连贯的、全面的思维、感觉和行动的方式。存在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抛弃世界。人在他的世界中总是“不自在”,存在主义者反对人类的这种“不自在”的处境。这种反抗表现为对现代世界中的  相似文献   

20.
过程范畴与过程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斯曾指出:“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思想,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并认为特别是从黑格尔以来,“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已经“深入一般人的意识”.①由此,我们往往习惯于把近代以来尤其是现代的主流哲学称之为“过程哲学”,而以“实体哲学”一词概括前此哲学的本质特征.以两个范畴标志两类哲学难免失之笼统.需要推敲给予明确的问题是:作为哲学范畴的过程应作何界说?以过程标志某一种哲学的根据是什么?与此相关相对的实体和实体哲学又当如何理解?实体哲学怎样过渡到过程哲学?弄清楚这些问题,也许会为当前的哲学论争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