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泉州清净寺     
福建泉州市清净寺,是全国闻名中外的最早三大古伊斯兰教寺之一。清净寺始建于回历四○○年(公元1009年),原名为“圣友之寺”。元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重修,但仍保持着原建筑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虎嵩山与马鸿逵的三次合作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虎希柏 《回族研究》2002,(2):109-115
虎嵩山 (1 879- 1 956)是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经学家 ,著名阿洪。在 2 0世纪 30— 40年代期间 ,他曾经在穆斯林聚居的宁夏省 ,与当时行政长官马鸿逵 (1 892 - 1 970 ,回族 )曾经 3次合作 ,筹办建立了“宁夏私立中阿学校”、“吴忠中阿师范学校”等中阿兼授的伊斯兰文化学校。这些学校的创办 ,为宁夏的回族教育、文化及出版业的发展 ,造就了一大批中阿兼通的回族人才 ,在宁夏和西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埭回族是福建泉州回族的主要部分,因陈埭镇的回族都姓丁,民间又称为“陈埭丁”。陈埭回族虽汉化较深,但在解放前后当地汉人一直认为他们是回族,1979年1月19日,晋江县人民政府正式重申他们是回族。 1984年5月24日至6月5日,我到晋江陈埭调查丁氏回族,发现其民间都误认为他们是赛典赤瞻思丁的后裔;或误认他们只是阿拉伯人的子孙;更有甚者不承认他们是回族(因未  相似文献   

4.
"消经"日记《正大光明》与普洱马阿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普洱马阿洪,名寿清,中国伊斯兰教陕西学派云南籍著名阿洪。在清朝同治年间参加陕西回民起义期间,用“消经”撰写了一本“随军日记”———《正大光明》,简要记录和回忆了那时回民起义的起因、经过、“受抚”谈判的情况、“善后”的安置、义军的活动、开支账目、作者的感想、回民被左宗棠大肆屠杀以及义军悲壮逃难的历史等。本文以普洱马阿洪一生的历史和陕甘回民起义为轴线,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根据民间调查、口头传述和文本资料,对普洱马阿洪的生平、著述略作介绍,以期引起更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父亲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回族研究领域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在他70年的学术实践中筚路蓝缕,笔耕不辍,以其开拓性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回族研究的发展。父亲的学术工作包括对回族和中国伊斯兰教发展历史的研究,回族历史人物和伊斯兰教经师的研究,回族史、伊斯兰教史资料整理和刊布,回族史理论的研究等诸多方面。父亲在打倒“四人帮”以后,同全中国人民一起走进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迎来了中国回族研究的又一个阳光灿烂的春天,中国回族研究的队伍迅速壮大,回族研究的骨干力量也逐渐形成。李松茂、马寿千、杨怀中三位先生在回族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6.
这一时期回族伊斯兰研究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弘扬振兴民族意识,抵制“闭关自守”思想。诚如我们在本文第一部分中所说的那样,“闭关自守”确实也是障碍民族振兴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我们不妨回味一下1906年至1907年间王浩然大阿洪与阿拉伯大伊玛目的一段对话。它,刊于1907年7月1日的《正宗爱国报》上,说的是: 回教阿衡王浩然君,此次游历外洋,与阿喇伯大教长交谈了数日。王君对答如流,并不用翻译通解。 后来,大教长问道: “中国回教有团体否?”王君答道:“有团体。” 问:“有大工场否?回民能制造木铁藤竹各…  相似文献   

7.
回族在我国众多民族中属于形成较晚、居住最为分散的一个民族,她是公元7至13世纪期间伴随着伊斯兰教传入、蒙古军西征及大量外国穆斯林入华,同时又吸收中国其他民族成分而逐渐形成的,伊斯兰教对回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至今伊斯兰教仍影响着回族人民经济生活、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本文试就伊斯兰教对回族艺术的影响作一初步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左宝贵军中的回族将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载:“(左宝贵)先世为天方教徒”,“世居齐河,乾隆间,始迁费之地方镇”,由于家庭贫困“乏恒产以自理”。左氏家族世代信奉伊斯兰教,左宝贵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对回族事业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左宝贵所带之兵,老营中回民居多,军中设清真灶,设随军阿訇。戎马倥偬,战事频繁,他始终遵守伊斯兰教教规,不改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他特别重视清真寺的建设和维护,  相似文献   

9.
哈德成(1888—1943)大阿洪,在现代中国伊斯兰教史上与王静斋、达浦生、马松亭并称为“四大阿洪”。他身处中国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时期,为国家、为民族的文化事业辛苦奔波,殚精竭虑,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穆斯林中爱国爱教的一代典范,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翔实地描述了哈德成大阿洪一生的奋斗足迹与贡献。  相似文献   

10.
回教史研究在中国史中出现得最晚,其原因主要是史料不足。岩村忍曾在《民族学研究》杂志上提出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说:“可以断言,对中国伊斯兰的系统性的历史记载几乎绝望。”其理由是,缺乏有关中国伊斯兰的内部记录(中国回民自身的记录)和外部记录(中国的传统记录中有关伊斯兰的记事)。另外他还断言:“我并不否认对中国伊斯兰史学研究的可能性,但是,如果要从文献角度补上有关这一不同性质的伊斯兰共同体的史料,那么有关清朝以前的史料则没有复原的可能性。”他在喟叹中国历来的史书(正史,方志之类)无不具有一定的模  相似文献   

11.
马天英先生(1900~1982)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回族社会活动家和爱国主义者。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活动生涯中,他既是中国早批赴法国勤工俭学的一员,也是陇海铁路的建设者,既参加过“上海侮教案”的护教运动,也是位抗日救亡运动的战士,既担任过中国驻埃及,马来西亚的外交官,也是一位翻译,著述丰厚的伊斯兰教学者。抗日战争期间,他率先倡导国民外交,先后组建了“中国回教近东访问团”和“南洋访问团”,访遍了十几个伊斯兰教国家,为揭露日本帝圃主义的侵华暴行和企图煽动西北回民独立的阴谋奔走宣传,赢得了这些国家  相似文献   

12.
“瓦哈比”与车臣战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瓦哈比”(Wahh仭b墿yah)教派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教派之一 ,是伊斯兰教逊尼派的一个分支 ,其名源于其创始人阿布德·瓦哈布 (1 70 3— 1 792年 )。瓦哈布生于今沙特阿拉伯内志 (Najd)省的一个宗教世家。他在游历各地时对民众迷信和崇拜“圣徒”、“圣物”和“圣墓”这样一些与伊斯兰教的精髓———非偶像崇拜———背道而驰的“异端”行为感触颇深 ,因此发起了一场宗教改革运动。他鼓吹一切回到《古兰经》去 ,清除被视为“异端”的信仰和行为 ,恢复严格的“一神论”信仰。 1 8世纪 40年代 ,瓦哈布参与阿拉伯半岛上的政治斗争 ,…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次重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堂教育自16世纪中叶在陕西形成以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清同治年间,随着陕西回民起义的失败,经堂教育的中心也随之西移,河州成了中国经堂教育的中心。20世纪50年代,经堂教育在河州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变化;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突破,使河州的经堂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这两次改革,是20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大飞跃,而这两次重大变化都发生在河州著名经师“井口四师傅”和他的弟子两代人的手上,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河州地区的范围,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对未来中国的经堂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斯坦因敦煌资料69卷84叶,为吐蕃与阿赀王国(吐谷浑)的研究者们所熟悉已五十年之久,但有关它固有的主题、体裁,特别是它的编年结构和记事年代,仍然众说纷纭。“资料”首先由陶玛士出版、翻译和注释。他判定是公元635—643年间阿赀宫庭生活的女性所激发而写的记述。然而人们一致认为他所提出的年代是难以令人满意的。李方桂认为“资料”中事件的断代定然被混淆了。佐滕长则怀疑“资料”的编年结构经陶玛士补订过。伯戴克对之作了新的阐明,他主张“资料”叙述的是706—716年间的事  相似文献   

15.
当代美国外来移民的特征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 ,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吸收国际移民数量最多的国家。据美国移民局 ① 统计 ,1 82 0— 2 0 0 2年间 ,美国的外来移民总数达 6 82 1 .75万人。从时期划分上看 ,移民进入美国的高潮主要有两次 :一次是 1 9世纪 80年代至 2 0世纪 2 0年代 ,一次是 2 0世纪 6 0年代至今。 1 880— 1 930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为 2 757.2 6万人 ,而 1 96 0— 2 0 0 2年间进入美国的移民为 2 6 37.6 5万人 ,二者合计占 1 82 0— 2 0 0 2年间美国外来移民总数的 79.0 8%。②为何 2 0世纪 6 0年代后会出现又一个移民高潮 ?最重要的原因是 2 0…  相似文献   

16.
“用儒文传西学以教于同人”、“原儒语以明其义”,“本韩柳欧苏之笔,发清真奥妙之典”,用儒家文化的思想和概念来阐扬伊斯兰文化,这是明末清初之后回族伊斯兰教的一个新的特点。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这块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排斥外来文化的土地上,多少打上儒家文化的印迹,才能得到发展。明末清初之际,汉族土大夫中,由于对伊斯兰教不了解甚至误解,普遍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7.
哈宝玉 《回族研究》2003,(3):103-104
综观20世纪中国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令我们欣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硕果累累,堪称伊斯兰教研究的“黄金时代”。然而美中亦有不足,比如对伊斯兰教思想的专题研究就是一个例子。至今国内能看到的著作仅有日本学者井简俊彦的《伊斯兰思想历程》(秦惠彬译,1992年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这是很遗憾的。2003年2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国著名伊斯兰教研究专家马通先生的新作《伊斯兰思想史纲》填补了这一空白。还是师从先生的时候,我从他那里汲取了不少关于回族、伊斯兰教研究的知识。虽然大部分是耳食之学,但究竟有转益多师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车刀、卡盘、铁块,还有一台“超期服役”的普通C——650车床.31年间完成62年的工作量.多干5万个工时,多创价值20万元.与此同时,实现技术革新90余项. 20世纪90年代来临了,他却早已迈进2021年.48岁的郑福桃遥遥领先,把常人远远甩在后面.  相似文献   

19.
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回族思想家、“天方学人”刘智 (约 1 660—约 1 730 ) ,从伊斯兰教教义学的立场出发 ,基于在中国弘扬伊斯兰教教义思想的神圣使命感 ,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 )学养与系统的回教教义学研究 ,在吸收回族先贤王岱舆 (约 1 580— 1 660 )、马注 (1 640—约 1 71 1 )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终于构建了以“真一说”为基础、以“人论”为主要内容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本文拟对刘智在创建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 ,如何吸收和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其概念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孔炜莉 《回族研究》2003,(3):114-120
一、回族史研究红军长征时期在西北的伊斯兰教政策 /高占福 / /中国宗教 ,第 1期 5 2— 5 3页西北回族对辛亥革命的贡献———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 /王伏平 / /青海民族研究 ,第 1期 10 7— 10 9页地位上升而又明确附儒的元代伊斯兰教 /刘成有 /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 ,第 1期 6 2— 6 6页贵州省回族人民修建清真寺的史料 /保健行 / /贵州文史丛刊 ,第 1期 35— 37页苏非主义与明清之际的中国伊斯兰教 /周燮藩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第 1期 2 3— 34页回族与其他一些西北穆斯林民族文字形成史初探———从回回字到“小经”文字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