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华民族抗日斗争史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朝鲜民族抗日斗争史研究》金炳镐1910年,日本帝国主义把朝鲜变为其独占殖民地,随后又大肆侵略我国东北包括朝鲜族居住地区。朝鲜民族处于存亡的危机关头。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在华朝鲜民族抗...  相似文献   

2.
中国朝鲜族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他们与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开发了东北边疆,共同抗击了日本侵略者,并为全中国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内的朝鲜族官兵不怕流血牺牲,英勇善战,建立卓越战功,为中国朝鲜族光荣的革命史册里留下了一笔重重的笔墨。  相似文献   

3.
法国殖民主义者1883年8月强迫越南当局签订<顺化条约>以后,便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面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身为云贵总督的岑毓英坚定地支持刘永福,最终成就了刘永福抗法民族英雄的威名.在国家遭受侵略的危险关头,岑毓英挺身而出,率部出关,抗击侵略者,发明"地营"战法,克敌制胜.血战宣光,重创敌军,逐鹿山西牵制敌军主力,取得临洮大捷,和镇南关大捷一起铸成中法战争胜利的丰碑.岑毓英是中国近代史上英名不朽的爱国将领,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相似文献   

4.
朝鲜族是我国各民族大家庭成员之一。全国有一百七十六万三千八百七十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众所周知,朝鲜族是从我国邻邦朝鲜陆继迁移来的。为探讨东北朝鲜族的迁移过程,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以便求得同志们的指教。 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之间互相来往,并建立了亲密的友谊关系。朝鲜族的文化、风俗与东北各族人民相互影响,特别是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斗争中两国人民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东北朝鲜族的迁移过程经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神上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代,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地处西南边题的西藏也成为它们尤其是英、俄侵略者的重要目际。因此.全国人民支持西藏地方军民进行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的同时,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也加入到这一斗争中,他们把学术研究与筹边抗敌结合起来,在19世纪中后期展开了西藏史地研究的持续热潮,为巩固边防、抗击侵略、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一时期的西藏史地研究大致可分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至1888年英国侵略西藏前和1888年至1990年三个阶段。笔者仅凭有限的水平冒昧撰…  相似文献   

6.
一、“在日第一代”的东渡历史 1945年,日本战败时居住在日本的朝鲜人达200万。朝鲜人东渡日本的历史不是一部欢愉的历史,而是一部充满辛酸和悲惨的历史。 朝鲜和日本隔海相望,两国在历史上有过较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化许多也是经朝鲜而传入日本的。在进入近现代以前,朝日关系虽然有过16世纪末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所造成的不和状况,但两国关系基本上是处于和平交往之中。自明治维新以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势渐强,对外扩张之欲日益明显,朝鲜也成为其侵略扩张的对象。这样,从1875年“云扬号事件”和翌年2月签订的朝日《江华岛条约》开始,到1910年签订《韩日  相似文献   

7.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干部作用的著名论述,也是基于几十年革命战争和新中国建立后革命和建设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至理名言。周保中,这位"西南白族的儿子",在抗击日寇和东北解放战争中,以他少数民族干部"感同身受"的亲身经历和对少数民族的正确认识,在贯彻党的民族统一战线,团结联合东北各族人民,特别是朝鲜民族及朝鲜人抗日队伍的过程中,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撷取周保中将军二三事,以纪念这位在中国朝鲜族问题上曾有过特殊贡献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北满”地区朝鲜族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日伪政府为了达到掌控“北满”地区的目的,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安全农村”、朝鲜开拓民集团部落、集结集团部落等特殊农村.由于日伪政府以政治上“保护”、经济上“救济”、教育上“支持”、卫生上“改善”为幌子,再加上日本军国主义长期的美化宣传,许多人对“北满”地区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存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形成以及特征的分析,展示真实的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历史全貌,揭露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本质,鞭挞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丑恶行径.这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社会的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高山族人民反抗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祖国美丽宝岛台湾的二十万高山族和一千多万汉族人民,由于美帝国主义对台湾的侵略霸占,尚处在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下,而未获得解放。高山族是一个具有反抗外国侵略斗争光荣传统的少数民族,和台湾汉族人民一起,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台湾的罪恶活动进行过无数次的反抗斗争。而早在十九世纪,当美国侵略者的魔爪伸向台湾时,就遭到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的坚决抗击。高山族人民反抗美国侵略台湾的斗争,为我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光荣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他们为保卫祖国领土的独立完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朝鲜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在其形成过程中有着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殊的历史性,它是一个跨界民族。在朝鲜战争中,他们的参战对于韩国、朝鲜和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拟以客观的立场叙述朝鲜族迁入中国东北的历史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中国延边朝鲜族投入朝鲜战争的缘由、活动和所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尚林  郭新榜  罗凉昭 《民族学刊》2010,1(2):86-90,163-164
抗日战争是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战胜帝国主义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中,云贵回族人民虽地处偏陬,但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积极行动,宣传抗日,支援抗日,在抗日前线浴血奋战,溶入到抗战的大潮中,为抗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新华日报》自创办起就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团结抗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华日报》对广大国统区回族民众的爱国行为展开积极报道,称赞回族同胞参与抗战救国的行为,还对陕甘宁边区的回族民众进行了报道,展现了边区回族的崭新风貌。通过研究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回族的报道,有利于我们全面认识回族的抗战贡献以及中共中央为维护全民族抗战所作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回顾和分析了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德国纳粹为代表的法西斯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产生的根源和实质,认为其根源于资本主义民族国家的民族主义思想,实质是帝国主义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在当今世界,法西斯主义和种族主义并没有完全消失,新法西斯主义、新种族主义具有在理论上更加精巧,借助互联网快速传播,趋向于非常规的恐怖暴力活动等特点。文章指出必须从维护人权的角度彻底地反对一切形式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delineates and critically juxtaposes the differential public commemorations of the Vietnam War and the Holocaust in the US. We elucidate how the tragedies of the Holocaust have been integrated into US public memory as a central part of the American story, solidifying the image of the United States as a powerful and moral nation that rescues desperate people from tyranny. In contrast, public commemorations of the highly divisive Vietnam War are sparse, if at all, in great part because they would re-ignite questions about the role of the US in Vietnam and in the suffering of its victims. While the Holocaust enables the United States to re-narrate national glory, the Vietnam War calls attention to US defeat and upsets the narrative of rescue and liberation. Through a critical juxtaposition of these two public memories, we assert that the moral and political divisiveness of the Vietnam War constitutes one unacknowledged source of the ascendancy and centrality of the Holocaust in American memory. Through our relational analysis of differential public memories, we draw on and contribute to the field of memory studies.  相似文献   

15.
廓尔喀战争,亦称清廓战争第二次中尼战争,是巴勒布战争(即第一次中尼战争)的继续,乾隆十全武功中的最后一件,邓锐龄先生称之为“中华民族共同捍卫领土完整的正义的战争”。通过对18世纪以来清廷上下特别是乾隆对英国、英属印度殖民地的认知,以及廓尔喀战争期间当清廷接到在尼泊尔以南存在着红毛国(英属印度)的情报时所采取对策的分析,阐述红毛国(英属印度)因素对廓尔喀战争的影响,以揭示在东南海疆频频对中国发起挑战的殖民者出现在中国西藏的陆地边疆时,传统的朝贡体系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16.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主张。全国各族人民面对日军对国土的践踏和对中国人民的屠杀,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共同反对日军的侵略,广大回族同胞也积极团结和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武装开展抗日斗争,成为全国抗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打败日本侵略者、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贡献,谱写了现代史上回族人民的光辉诗篇。本文对刘震寰、王连芳领导的渤海回民支队的创建、发展和战斗经历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In post-Soviet Ukraine, the remembrance of World War II has been one of the key factors in the state-led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This analysis of commemorative speeches on the occasion of Victory Day in Ukraine demonstrates how the presidents of Ukraine attempt to present the war as a national Ukrainian experience, and to produce a feeling of national belonging among Ukrainians who may have had various experiences of the war. By referring to World War II, the speeches portray the war as a common experience of Ukraine and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whereas by referring to the Great Patriotic War they depict the war as a common heritage of Ukraine and post-Soviet countries. Such interpretation of the war is visible in the presidential speeches through the use of linguistic means, discursive strategies, and interdiscursivity.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宗教问题和全面开展宗教工作的重要阶段.无论是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还是在国统区、沦陷区,党都制定与抗日战争相适应的宗教政策,坚持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积极引导宗教与抗日战争相适应,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积累了积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以后党的宗教工作提供了借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