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资本主义经历了自由和垄断两阶段后,自本世纪50年代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社会资本主义,从本质上说仍属于资本主义。但却有如下显著特点;①由于发生了电子计算机等为重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使它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②资本的社会化发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它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它使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资产阶级学者以科学技术方面的这些变化为理由,提出了一些所谓的“新观点”,即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是一个阶级对立的社会,而变成各个阶级融合为一体的“新型社会”了。目前,这些论调在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4.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美、日、欧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许多重要和深刻的变化,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呈现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特点。从其形成原因来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点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归根结底是新科技革命的产物。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新科技革命,首先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而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一些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如果说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新科技革命便是实现这一历史趋势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发展和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其规模空前,影响深远。它使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劳动手段上,它使整个机器体系发生了质变。在原有机器的发动机、传动机、工作机三个组成部分以外,又增加了控制机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确立和发展的历史,因而它的开端,就应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首先在一国的确立为标志。16世纪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建立的荷兰共和国是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至17世纪,它又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被马克思称之为“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英国革命的“原型”。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应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当前,战后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猛烈冲击着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使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研究这场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需要,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最先探索经济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其基本理论体系是在他们论巴黎公社革命时建构起来的。而马克思晚年提出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思想,则是对这个体系的拓展和深化。本文拟就此作一探论,以求教于大家。一、19世纪的法国属于经济不发达国家怎样区分发达与不发达国家?以19世纪生产力发展水平衡量,看其资本主义大工业是否高度发展并“笼罩整个生产”,(马克思语)传统的小生产是否已经消失;再从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看,其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是否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  相似文献   

9.
当代科技革命引起了人类社会整个面貌的巨大改观,知识经济时代即将来临。本文对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知识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决定论、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知识经济与所有制理论等方面的联系。本文认为知识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阶段之后向未来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最适合的过渡形式。  相似文献   

10.
熊彼特围绕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兴衰过程这一主题,力图以创新和企业家理论为核心,以独特的阶级理论、财政社会学理论和帝国主义理论等为辅,构建一个相对完整和统一的理论体系,应该被视作社会思想家。他根据创新、企业家和信贷等因素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角色的变化,将资本主义划分为早期资本主义、重商资本主义、全面资本主义和托拉斯资本主义四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并断言资本主义未来必然会自我衰亡且为社会主义所替代。引导熊彼特做出这些独特分析的是他关于社会变迁的如下“构想”:社会变迁的演变特征,社会在发展中孕育自身毁灭的种子,以及社会诸领域的非同步演变等。  相似文献   

11.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崛起将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推进到整体发展时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整体发展是建立在征服与掠夺之上的。进入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日益激化,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表明资本主义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之路行不通了。二战摧毁了法西斯战争势力,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类社会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取代了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进入了整体发展的新时期,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带来了战后人类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40年代中期,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了以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与空间技术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60年代达到高潮,70年代仍在发展,持续将近30年。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发轫于美国,随后迅速扩展到西欧、日本及其他国家。本文就美国成为此次科技革命发源地较直接的原因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现代化理论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其最核心的部分包括: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所带来的发达的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以后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含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战后最严重的一场经济危机正在迅猛地发展。它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猛烈冲击着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和苏修社会帝国主义,使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革命和战争的因素都在增长。研究这场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贯彻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需要,是贯彻执行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方针,加强战备的需要,是批林批孔运动普及、深入、持久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问世,其中内蕴着双重视角和双重主题:一个是红色革命的视野,以追求社会正义为主题;另一个是绿色视野,以实现生态正义为主题.<共产党宣言>通过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双重扩张的本性:资本扩张与生态扩张的全球化;深刻揭示资本主义双重剥削的秘密:阶级剥削和生态剥削;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的双重危机: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深刻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双重主题: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展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为共产主义运动谱写的红色革命与绿色革命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16.
安德烈·高兹的生态批判理论呈现出较为严密而深刻的内在逻辑,即以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批判为逻辑起点,剖析了其在经济理性层面与资本主义的内在一致性,对以生态理性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义;以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为逻辑主线,从生态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的劳动分工、科学技术、经济理性和异化消费进行了批判,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以“非工人?非阶级”和新社会运动为逻辑中介,分析了传统革命主体的消亡,探寻了新的革命主体;以对生态社会主义的建构为逻辑旨归,在批判生态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阐发了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的路径。厘清高兹生态批判理论的内在逻辑,对于系统梳理其思想体系和总体把握整个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价值。但从根本上来说,高兹对资本主义的生态批判仍未超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其建构的生态社会主义仍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生态环境危机带来的严重挑战,我们应当深刻反思、重新定位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戴维·佩珀是生态社会主义思想的开创者,他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全球化的必然结果,是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的社会、全民共享的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提倡建立以人类为中心的绿色发展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但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仍然无法摆脱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认识的局限,具有空想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50年代以后,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生机。面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发展,有不少人,包括一些原先信奉马克思主义的人也断言,资本主义已进入太平盛世,否认资本主义社会还存在着矛盾,否认资本主义的腐朽性与垂死性。从西方到东方,在世界范围内,奏起了歌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赞歌。这一情形反映在意识形态问题上,突出地表现为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终结”的思潮。许多人以西方社会出现的新特点为借口,否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还存在代…  相似文献   

19.
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和应用,给资本主义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各国都把追求科技进步的最大化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现代科技革命虽然引起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等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它固有的矛盾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资本主义必然消亡,仍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科技革命使科学技术成为当代社会的第一生产力, 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革命力量。新科技革命促进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一系列新变化, 但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性质并没有改变。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在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运动规律下运行。新科技革命为资本主义的灭亡进一步准备条件, 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