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心灵深处有一种湛蓝,一如童真眼眸中的圣洁纯净。那是温暖,那是爱与无畏。  相似文献   

2.
5月14日上午,我和3位军队作家一起前往灾区,先后去了绵阳、绵竹、北川、都江堰、映秀。在车上、在塌方不断的路上、在废墟上,在痛苦中、在感动中、在焦虑中,度过了4个永生难忘的日夜。可当我坐到电脑前时,脑海里最先出现的,却是一些无名的人。  相似文献   

3.
也许是冥冥的使然,在一个特殊地点、一个特殊时刻,我竟然踏在了汶川大地震中心地带的圆点之上。  相似文献   

4.
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引起了全国关注,而作家李西闽则是在被困76小时后,经网友、同行、救援部队多方努力获救的。获救第二天,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李西闽在病床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下午,正在彭州置信公司开会的退伍战士宋廷超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震感。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刹那间,巴蜀大地天昏地暗、群峰晃荡。突如其来的巨大灾害造成惨绝人寰的人间灾难:山体崩塌、江河阻塞、桥梁断裂、道路损毁、通讯中断、电力瘫痪、房屋垮塌、亲人罹难……  相似文献   

7.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当生命饱受考验的时候,冲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除了那些可亲可敬的救援人员们,还有来自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们。他们给记者的震撼超乎想象。  相似文献   

8.
“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只蝴蝶失去了双翼,它依然会奋力飞舞,一个民族,历经灾难,他会变得更坚强。”(北川中学高三七班学生安成斌)——题记  相似文献   

9.
地震,可以摧毁我们的校园,摧毁我们的家园;但是,摧毁不了我们坚强的意志。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昭示着这一点,重新站起来的受灾群众,也证明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汶川大地震在带给我们深重灾难的同时,也让人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在宇宙、自然、社会中的地位.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分析我们在这次大地震中的得与失:人力是否无所不能?"人性"对别的生物是否意味着无情?生命的价值如何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1.
德庶 《中文信息》2013,(5):124-124
易经五十一卦震卦的“震”字,其实,所讲的就是现在的地震。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对汶川大地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佳 《南方论刊》2008,(12):79-80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与以往发生灾难事故不同的是,这次除了政府和军队的全力抢救外,民间也自发的进行了各种抢险救灾活动,而这其中,互联网功不可没。它的出现为人们在这次地震抢险救灾中提供了种种方便,相对其他媒体,互联网更是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暴露出来的一些弊端。这也值得我们注意和加以改正,从而让互联网真正的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群瑛 《南方论刊》2009,(5):39-40,112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以最快的速度开展了一系列的抗震救灾活动,以人为本通过及时运用各种公共危机应急方案,第一时间给予灾区人民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救助。团结全国人民力量,取得了全面胜利,赢得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和赞扬。在此次抗震救灾中,中国政府敏锐及高效的危机处理值得借鉴及学习。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大地震对受灾居民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汶川地震灾区受灾居民的视角分别从人身、财产、就业或收入、心理等四个方面评估"5·12"汶川地震对受灾居民的影响,分析受灾居民受地震影响的差异,研究存在差异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地震影响在各县之间、城乡居民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原居住地与所在镇镇区的距离越远,地震影响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地震影响越小;受灾居民的其他债务金额越大,则地震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罕见的8级特大地震.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科学决策,科学指挥,科学施救.中华儿女也迅速凝聚一心,展开了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斗争.这场抗震救灾工作,赢得了世界的普遍赞誉,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启迪和思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是抗震,在一切自然灾害面前,科技都是抗灾、防灾、减灾的强大武器,是变"历史灾难"为"历史进步"的重要"补偿"手段.改革开放造就的综合国力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改革开放使中国与世界先进文明共存.  相似文献   

16.
林静 《南方论刊》2011,(2):49-52
非政府组织是公共领域十分重要的力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非政府组织处于公共领域的后台,直接介入公共事件的情况并不多。汶川地震给国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给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把非政府组组织推向了前台。灾难同时蕴藏着危险和机遇,大地震给非政府组织的不仅仅是严峻的考验,还有宝贵的发展契机。考验分为救灾过程中各种客观因素造成的对非政府组织的需求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利用现有资源、突破自身局限;发展契机来源于灾难本身所提供的平台、政府法律和制度层面的完善以及非政府组织救灾进程中自身经验的积累。纵观救灾全程,非政府组织以突出的表现赢得了公民的认同。因此,研究非政府组织是当前的一大热潮。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德阳、广元、成都、阿坝四个地区的环境影响,指出了地震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评价了环境NGO(非政府组织)在此次地震中的表现,环境NGO应该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其工作应该体现专业特色,并与政府形成友好合作与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中的非工程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汶川震后的重建家园过程中,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灾后重建策略,尊重自然规律,切不可在未全面把握致灾机理的情况下,一味追求重建的高速度及政绩工程.尤其应当高度关注灾后重建中的非工程性问题.即可持续发展的救灾理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文化重建及国民安全教育等."灾后重建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有赖于新观念的启发,其学科体系至少涉及城乡规划、社会学、灾害学、现代生态恢复理论等内容,从文化重建的角度看.也涉及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诸学科.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贫困社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通过政策安排、资金配置、村级项目实施等环节对贫困社区产生影响.恢复重建总体政策安排促进了灾区经济社会发展,但贫困社区从该宏观过程中受益的程度相对较低.资金配置体现了向贫困村倾斜的意向,但贫困程度重的县(市、区)实际落实的资金相对较少.村级项目实施推动了贫困社区和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将比较突出,贫困社区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可能不减反增,灾后恢复重建与扶贫开发的深入结合仍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应在尽量完善过渡性居住区生活设施配套与环境改善的同时,加快地震灾区城镇住房重建步伐。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灾区城镇住房重建的各项前期工作,重建与灾区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匹配衔接的住房供应体系,并防止以灾后解决城镇居民住房为由产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