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士资源厅近3年来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面成效喜人,截至2008年底,已治理恢复矿山损毁十地1271.84公顷.  相似文献   

2.
为统筹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人才的建设与融合互动,提升县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浙江省乐清市委、市政府于近日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三社联动”创新社会基层治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在今后一段时期坚持以民政部、浙江省共建“温州市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围绕进一步强化“三社联动”,着力抓好“实平台、强队伍、创机制”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温州市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作为一方试验田的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通过跨地域合并,组建了一批农村新社区,并在“温州民政综合改革试验区”创建之际,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有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构筑了一幅幸福美好的农村发展新图景。为着力突破社工人才的瓶颈性制约,文成县探索实施“1+3”模式,全面铺开社工人才继续教育,为社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广安区桂兴镇洪锅村、大店村和工农村因该区域开采煤矿,引发了塌陷、漏水等地质灾害,造成了5800名群众饮水困难,28户群众住房受到威胁。为了解决该区域群众饮水困难,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广安市国土资源局迅速向上级请示启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该次共启动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238万元,对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近年来认真落实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机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西藏国土资源厅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自2006年以来,对新建矿山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明确采矿权申请人在申请办理采矿证时,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并承担因采矿而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的治理与恢复责任,预缴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保证金,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收益"的原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淮北市,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在这个缘煤而建、号称"皖北江南"的小城市中,到处是小型的湖泊和鱼塘。一些小桥、道路和亭榭甚至一半在水中。自1955年开发以来,淮北累计生产原煤9亿多吨,但也造成了采煤塌陷土地近30万亩,且每年以近万亩的速度递增,因塌陷而破坏村庄400多个。邻近的江苏徐州市也经历了120年的煤炭开采史,可观的经济效益之余  相似文献   

7.
后工业化时代的人类社会面临着高度复杂性与高度不确定性的难题,在此背景下公共治理理论从传统的政府统制,逐渐走向以民主与参与为特征的参与治理、社会自治,但这两种理论由于受制于传统治理模式的系统惯性与原有路径依赖,难以运用于实际之中,于是合作治理模式应运而生。然而合作治理模式在范围上存在适用性制问题,在实际中出现多重困境,在此对合作治理模式现实案例进行解读,以分析合作治理面临的多重困境何在,并对适用性困境提出相关重建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国家治理道路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经历了全能国家治理、发展型国家治理,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治理又迈进新时代。目前中国国家治理尚有许多问题与难题,但其治理模式仍然能够为当下以及未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同时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国家治理范式。本文试图对其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对国家治理理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全球治理是指各种国际行为体以人类共存共治共赢为宗旨,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来解决全球问题和世界公共事务。从治理、全球化趋势、全球治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对我国应如何应对现在全球治理的发展趋势以及涉及的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如何和谐处理,关于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与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行为。全球治理呼唤新的全球合作形式和解决方案其将贯穿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确保了中国以合作和负责任态度处理全球性问题,促进了全球治理和国内治理在结构上的相互支持。  相似文献   

10.
社区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决定着社区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社区治理有赖于合理的制度设计。本文着眼于社会协同治理的时代号召,从当前城市社区治理的现状及问题出发,阐述了社区规划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实现路径,对公众协同式规划、规划师的角色转换在社区治理中的功能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加快实现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福全 《科学发展》2014,(10):64-67
创新趋势和现实需求要求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转变的思路和内容是:从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向以协调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转变,从政府作为唯一的管理者向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治理转变,从管理科技向治理创新转变,从计划管理和政策管理为主向多手段治理转变。转变的具体对策包括:建立权威的创新治理机构、培育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完善创新治理规则、提高创新治理能力和水平等。  相似文献   

12.
从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乡村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如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不能有效融合,乡村治理制度本身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不断优化权力机构,增加乡村治理过程中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实现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融合,才能有效实现乡村治理。  相似文献   

13.
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多层治理机制已初步形成,主要包括国家、地区和全球等层面上的治理及层面间互动所形成的治理网络。治理机制的构建速度、规模、层面和治理力度与中东地区恐怖活动出现的地缘范围、发生频率、攻击烈度等基本上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治理建制的制约因素仍然突出,主要包括治理中的大国因素、现存政治经济秩序的不对称性以及缺少全球性协调、管理和制裁的机制。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参与治理的行为主体在中东恐怖主义问题的治理上难以形成一致的单项问题治理联盟,中东恐怖主义的治理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地方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始终致力于寻求治理理念及治理方式的转型;而"互联网+"时代的兴起与发展也对地方政府治理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为了实现"善治"与"精细化管理"等地方治理目标,地方政府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显示了新的治理特征。应从"变革政府治理理念,创新政府服务模式,营造安全网络环境,创新信息共享方式"等方面入手,实现地方政府治理的良好转型。  相似文献   

15.
赵静  柴文佳 《现代交际》2011,(7):111-112
近年来,我国城市尤其是一些大型城市发展迅速,城市治理遭遇到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城市治理结构,积极回应城市发展中的问题,提升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绩效,成为我国城市政府无法回避的任务。因此,借鉴国外城市治理的理念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中国城市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我国城市治理的战略对策,具有较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应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人居环境、集体经济、乡村文化、公共服务、村民自治为抓手,切实提高村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把握乡村多功能性以及城乡融合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厘清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通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成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的善治乡村。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及高校加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我国对高校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尚有许多不足,在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阻碍因素。高校作为多元利益主体相关的公共性、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是典型的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知识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宏观背景下,通过探索构建"共治"治理模式,推动高校从"管理"向"治理"过渡;理顺治理结构,促进高校从"人治"向"法治"转型;健全治理机制,实现高校从"行政本位"向"学术本位"回归,寻求我国高校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为高校治理适应新时代要求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面向2035年远景发展目标,上海科技创新治理必须不断适应日新月异的全球科技创新发展趋势,不断适应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新任务,不断适应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这就要求上海必须围绕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总体布局,遵循创新发展规律和科技治理规律,以完善党对科技工作领导的体制机制为统领,以强化政府宏观科技管理的主导作用为关键,以更好动员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为支撑,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根本,以建立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法制体系为基础,以开放合作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为方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治理体制,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治理的标杆城市。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做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战略部署,指出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从如此高度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任务,不但是中央重新审视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社会管理领域的理念、成绩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自觉追求。它将打造具有现代意义的社会基础,激发社会活力,支撑社会的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企和私企的文化差异及体现出来的治理文化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有企业作为一种制度安排,不仅涉及到特定的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包含了文化方面的特性。本文试从治理文化的角度来探讨国企治理文化对国企治理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