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初,国家体改委委托有关单位研究设计全国1988~1995年经济体制改革规划。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组织本校经济、管理两学院有关系所的几十位教师成立课题组,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不同于价格改革论和企业改革论,提出了“通过产业组织的改革与创新,建立社会主义垄断竞争市场”的第三条思路(见本刊1989年第1期)。下文就是他们围绕治理整顿问题对这一新思路的进一步阐述。上海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发展预测处部分同志共同参与本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企业兼并动机与原因及行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兼并大多数有着多元的动机与原因。就动机而言,主要来源于追求利润和竞争压力两个方面。而公司协同效应或规模经济论、人才资源论、市场垄断论则是企业兼并的原因。企业兼并行为分析则是从更深的层面探讨企业兼并的动机与原因。  相似文献   

3.
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从供应链视角系统考察了上游行业垄断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游垄断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该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负面效应主要集中于非国有企业、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及资本配置不足的企业;机制检验进一步指出,上游垄断会通过阻碍下游企业的创新活动这一渠道来抑制其生产率的提高。上述结果表明,忽视产业间投入产出关联会低估“上游垄断、下游竞争”市场格局对企业生产率造成的潜在负面影响。因此,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打破上游行业的垄断局面、巩固深化下游行业市场化改革,以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上下游行业间互动而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这里译载的三篇评述《垄断竞争理论》的文章,是美国经济学会第76届年会上为纪念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发表30周年而提出的论文。《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在1933年出版后广泛流传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垄断经济学说”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张伯仑为了粉饰垄断现象,替垄断资本辩解,捏造出一套荒谬“理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的普遍情况既不是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所谓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因素的混合。他把造成垄断的原因归之于什么“产品差别”,这种“产品差别”则由于产品的“本性”和适应消费者不同需要所产生。这显然是故意混淆是非,把小企业和垄断资本等同起来,并且妄图论证:通过垄断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改进产品质量、花色、式样,而且还能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既然如此,那末垄断本身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了。当然这是十分荒谬和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垄断的产生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决不是由于什么“产品差别”。其次,所谓垄断竞争决不能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相反,事实证明,在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交织在一起,只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导致日益严重而深刻的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遭到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张伯仑自称他的《垄断竞争理论》的主是要得出垄断竞争价值论。按照他的这种价值论,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和销售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因此在这种价值论看来,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加强剥削,而且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一种没有剥削的制度。这种“理论”的反动性是不言而喻的。三篇评述文章的作者们异口同声地为张伯仑捧场。比萧普把《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说成是“掀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其在微观经济领域里比较重要可以同凯恩斯分析在宏观经济学里比较重要相比拟”。包莫尔大力宣扬张伯仑的“理论”对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培因则吹嘘张伯仑著作对“行业组织”这个领域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可见,他们的立场与张伯仑一样,都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效劳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信业从1994年开始至2008年,在其间十几年的时间李进行了一系列的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的市场化改革,而每一次的拆分重组之后都带来的是中国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每次拆分重组之后,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变化,探求中国电信业究竟应该如何打破垄断,从而实现有效的竞争。  相似文献   

6.
宗寒 《中华魂》2012,(23):15-18
这些年来,有一些人一再散布一种“国企垄断论”,说“国有企业都是垄断企业”,“垄断了所有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违背市场平等竞争规律”、“侵犯人民利益”.等等。  相似文献   

7.
有效竞争是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概念之一,我国烟草行业具备了法定垄断的特性,但以竞争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是专卖体制下烟草行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法定垄断行业有效竞争的路径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有效竞争机制和体系;第二,确认有效竞争主体和载体,并实现经济与活力、效率的不断均衡发展;第三,搭建公平竞争平台;第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统一市场体系;第五,完善管理机制,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曾经爆发过两次大的经济危机。这两次危机的导火线、后果虽然不同,但都成为经济史上的转折点。1929—1933年大危机使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1973—1975年危机则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的转折点(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仅指对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特征的抽象)。两次经济危机打乱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也导致经济学派的两次转变与“革命”。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同时也带来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学的“繁荣”。1929—1933年危机,使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以市场自由经营论为中心内容的马歇尔新古  相似文献   

9.
知识产权垄断是指知识产权人凭借其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限制竞争、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反垄断法应当规制知识产权垄断,而制裁的方法则用解除知识产权垄断。由于知识产权垄断,产生了信息的垄断,进而形成和发展了市场垄断。它的无形性和“合法性”使传统反垄断法无法规制。经济全球化迫使中国应当制定反垄断法规制知识产权垄断。  相似文献   

10.
赵天鹏 《国际论坛》2020,(1):55-71,157,158
中日两国在湄公河次区域长期存在着普遍竞争关系,主要表现为日本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争、地区合作制度之争、地缘政治之争与海洋安全之争。2018年以来,这种情况出现了变化,双方在湄公河次区域出现了合作动向,主要表现为两国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中日从次区域的“普遍竞争”关系到第三方市场合作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由于美国因素带来的国际大环境变化,助推中日展开区域经济合作;二是湄公河次区域作为“一带一路”与“印太构想”的重要“节点”和中日的传统经济合作伙伴,为两国展开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供了广域的合作视角与具体的合作平台;三是泰国作为次区域中等国家,主动协调中日两国展开合作。尽管日本在次区域与华竞争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改变,但双方在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的第三方市场合作为两国的次区域合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在拙文《准均衡经济环境论纲》(《延边大学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中,从当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及发展趋向出发,提出了经济改革所必需的准均衡经济环境的命题,并构建了准均衡经济环境理论模型,还简略地阐释了本命题赖以建立的哲学基础。然而,这仅仅是问题的提出,更令人惊奇的结果还在前头,还需要艰难跋涉,方能  相似文献   

12.
“两个全覆盖论”是目前我国对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有机结合内在联系的较为科学的解释。但由于对二者的理论关系论证的不足和理论与现实经济的矛盾,此论在改革实践中困难重重。应当建立一个中国式的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科学配置的完整系统,使各经济要素都能主动地发挥其协调和平衡作用。这种思路可称之为计划和市场的“综合配置论”。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经济分析中区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重要性,并对教科书中“吉芬商品”和“垄断竞争企业有两种需求曲线”的有关分析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14.
第三方支付平台因其互联网平台经济属性而打破传统金融业垄断格局,但其平台经济属性和封闭生态系统所致的数据垄断等问题亦是市场出现无效竞争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根源。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有序竞争对市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相关市场的良性发展有利于降低和分散社会整体的金融风险,同时保护消费者金融信息安全和真正的平台选择权。第三方支付平台市场有效竞争需要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关市场及市场支配地位予以统一认定;反垄断执法机构需要与第三方支付的主要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协同共治;需要加强对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监管,进而重塑动态监管实时到位、基础数据自由流动、信用评级体系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信服务市场垄断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电信服务市场虽然经过一系列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的改革 ,从表面上看其竞争格局已初步形成 ,实际上 ,有效的竞争机制尚未建立、电信服务市场垄断态势依然严峻 ,加入WTO也对中国电信服务市场的垄断提出了挑战。进一步打破垄断、形成有效竞争的关键在于法律先行 ,构建电信服务领域促进竞争、对外开放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继续发展各类市场”,“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划,加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很有必要的,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学习与研究》(京)1987年第1期发表了陈元同志的文章:《“短缺”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本质特征》(以下简称《“短缺”论》)。我对《短缺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特征的概括和表述,提出一些不同的看法。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陈元同志在《短缺论》中指出:“‘短缺’和‘需求膨胀’。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并把它作为全文的立论依据在正文中作了扼要的论述。在我看来,这—观点是难以站得住脚的。  相似文献   

18.
汤润千:《论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战略性错误》戈尔巴乔夫在苏联执政6年9个月期间所有的经济改革方案之所以彻底失败是因为犯了六个战略性错误:(1)改革的第一阶段(1987年上半年以前)充满了马尼洛夫精神。所谓“加速战略”方针,思想上因循守旧,计划上充满空想;而叫得很响的“多一些社会主义”的口号,实则意味着对现存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多一些维护。(2)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开始的开足马力的政治改革,冲击了1987年中出台的、本来有可能导致苏联经济体制发生“模式性”变化的经济方案,把它弄得面目全非。(3)关于经济改革的基本路线,在两种主张…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竞争中 ,价格大战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影响。充分的价格竞争将导致市场的垄断 ,而垄断的打破又将产生新的价格竞争。当前 ,我国由于价格改革而使市场竞争激烈化 ,同时 ,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而存在多种形式的垄断 ,如由竞争导致的垄断、行业垄断、行政垄断等 ,对此 ,一方面应积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 ,另一方面应完善我国法律体系 ,防止由于垄断造成的资源浪费、排挤竞争和对消费者的伤害 ,以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相似文献   

20.
(1)刊登在2010年第6期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徐祖荣副研究员论文“中国志愿服务的制约因素及制度改进,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8期全文转载。(2)刊登在2010年第5期国家行政学院薄贵利教授论文“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期论点摘编。(3)刊登在2010年第5期北京大学何怀宏教授论文“哪些差异?何种共识?”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伦理学)2011年第1期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