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译是一种在动态语境下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语境顺应是以顺应交际需要为目的的语言选择,因此,口译预期能否实现与口译活动对语境的顺应程度密切相关。译员可在具体口译过程中,通过推理、转换、预测三种策略来顺应语境,实现口译预期。  相似文献   

2.
语境顺应与翻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活动也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必须顺应于原语和目的语双方的语境因素,翻 译中的语境顺应是多层次的,多角度的,不仅要顺应于语言语境,还要顺应于交际语境,翻译时语境还会随着翻译过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译者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的顺应,再现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原文的文体,风格等因素,获得最佳的语境效果,从而将原文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3.
顺应理论对翻译具有解释作用。在顺应理论框架内,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要把翻译过程放在宏观的文化语境中去考虑,动态地顺应不同的文化语境,避免出现文化信息的传递障碍,达到语用等值的翻译目标。  相似文献   

4.
根据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的选择必须顺应于语境.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也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广告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根据不同的语境做出动态顺应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情感的读者顺应主要依赖言语活动来实现.在交际过程中可以根据语境的不同、考虑受众主客体因素灵活选择语言,达到交际双方心灵的交融,最终诱发读者/听众与作者的顺应与合作,并对读者顺应得当与否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6.
曾玉萍 《肇庆学院学报》2012,33(6):45-47,63
语境动态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环境和交际对象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言的选择必须和语境相顺应。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活动,也涉及到在目标语和原语之间进行不断选择的动态过程。赛珍珠几本英文原著的书名翻译同样应符合语境动态顺应。  相似文献   

7.
口译是一种动态交际行为,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意义转换。在口译过程中,语言的意义通常是根据语境来确定的,同一个语言单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义。因此,将语境顺应论引入口译研究,并分析在口译过程中如何实施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动态顺应使译语有效再现原语的语用价值,进而提出顺应论下的口译过程包括理解原语、顺应语境、选择意义、策略运用和目的语重构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语言顺应论框架下的旅游语篇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活动.为顺利实现交际目的,译者必须通过原文了解作者提供的交际目的,充分理解作者通过有目的选择语言结构而传达的原语文化和交际规则;在此基础上,通过顺应译人语的文化语境和交际规则等因素来选择恰当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顺应论与商标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翻译,更是一种文化翻译。本文探讨了五种文化差异对商标翻译的影响,因为文化差异的存在,在翻译时,根据"顺应论"既要进行语言语境顺应又要进行交际语境顺应。  相似文献   

10.
Verschuren的顺应理论提出语言的运用是一个在语言各个层面上不断进行选择的过程,因为语言本身具有变异性、商讨性、顺应性。本文在简要介绍顺应理论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对汉英翻译的解释力,同时认为翻译是文本和译者之间动态的顺应及交流过程。  相似文献   

11.
广告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以语用顺应论为理论框架,指出广告翻译也是一个不断选择与顺应的过程,为了实现广告的目的,广告翻译中应特别注意对受众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的顺应.  相似文献   

12.
从顺应理论角度探析语用失误的原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交际中 ,由于语言使用不得体而造成的失误。运用顺应理论可以探讨语用失误的成因 ,即语用失误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由于说话者忽视了语言与语言使用者 (交际对象 )、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心理世界等语境因素的动态顺应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顺应论,广告翻译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进行语言选择的过程,其语言的选择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广告翻译中的顺应主要表现为语境顺应,包括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广告译者应充分考虑翻译生态环境中的诸语境因素,采取"多维顺应"的翻译策略,从不同的角度来顺应消费者需求,从而取得预期的广告效果,实现广告主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4.
语言顺应论是一个极富解释力和适应性的理论,它对翻译理论研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顺应论认为顺应性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语言顺应性主要涉及语境关系顺应、结构客体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突显四个方面.翻译是一个根据语境不断进行顺应性选择的动态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对译语语境以及译文的语言结构的顺应.翻译活动既受到所处的语言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不断改变着其所在环境,因而翻译永远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之中,具有协商性.  相似文献   

15.
根据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语言使用是语言使用者按照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不断作出语言选择的过程。同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一样,翻译也是一种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为了成功地实现翻译目的,译者要顺应具体的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相应的文本和翻译策略。在顺应论的指导下,鲁迅译介域外科学小说的选材顺应了中国"科学救国"的交际语境,翻译策略的选择顺应了汉语世界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6.
运用语言顺应论,寻找到形式—功能—意义之间标志性英汉前置主位的语用理据,验证了句法变异往往并不受句法因素制约,并发现标志性前置主位作为一种变异构式的形式,是言语使用者在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中与受众协商顺应的结果,语境和结构相互顺应得以发展,形成一个以语用策略为基础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7.
Verschueren的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语言的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使语言的交际双方面临多种选择并要做出灵活的变通.社交称谓语的选择既要考虑社会制约因素,也要考虑心理情感,心理动机及交际语境等动态因素,其实质是对不同语境关系、结构客体和意识突显的顺应,是一种动态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顺应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在语境和语言因素制约下不断进行动态顺应和选择的过程.将顺应论应用到口译标准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和学习顺应的语境相关成分、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过程的动态性和顺应的意识突显性,解析“准、整、顺、快”口译标准的具体意义,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实现口译的准、整、顺、快.  相似文献   

19.
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解释交际的性质,指出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认知语境为语用推理提供了一种手段,而推理是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顺应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的过程,是各种关系相互顺应的过程.关联-顺应模式的理论框架,应以关联原则和最佳关联假设为基础,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相互顺应,使关联理论解释的充分性和顺应理论描述的充分性得到统一.  相似文献   

20.
语境关系顺应是语言顺应的一个方面。语境关系中的交际语境包括交际双方及其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文中指出:广告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就是对交际语境的一种顺应,即顺应受众的情感和理念等心理世界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等社交世界因素,以及时空等物理世界因素,以期达到广告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