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书札记”就是读书的心得体会,如我国吕东莱的《东莱博议》,王船山的《读通鉴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赵翼的《二十四史剳记》等,都是一种读书札记的形式。华东师大副教授吴铎近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读书札记》  相似文献   

2.
从30年代末、10年代初以来,尽管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论文、专著成千上万,汗牛充栋,但是我们对于毛泽东思想的某些方面仍然认识不够。甚至还没有进行认真地研究,例如关于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就是如此。本文愿意就毛泽东的廉政思想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来源对于中外古今的思想资料,毛泽东足十分重视的。他吸收了中外出今民主思想的营养,为我所用,形成了自己的廉政思想。1.中国古代的廉政思想众所周知,在找们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中,毛泽东以熟悉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著称,他曾经通读二十四史,一测资…  相似文献   

3.
历史研究工作者,特别是研究古代史的,不论什么研究领域,如社会史、文化史、史学史等,都离不开二十四史.<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对于<史记>的研究,前人一直非常重视.如明人编有<史记评林>,当代杨燕起先生编<历代名家评史记>等.我现在越来越感到,中国史学的成就最突出的是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中最突出的是<史记>.  相似文献   

4.
50年前中国最热衷阅读和推崇苏联经济理论者当首推毛泽东。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毛泽东读过许多遍。批注过的本子就有四个;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不仅自己读,还组织一个读书小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共同读。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毛泽东热”的升温,社会上出现了大量有关毛泽东的著作。其中,关于毛泽东读书情况的著作也很多。最近,由陈晋主编,广东人民出现社出版的《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下简称《笔记》)一书。为人们了解毛泽东生动、科学的读书方法,更好的认识和研究毛泽东的思想理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此书在参阅了大量书籍、报刊、谈话、回忆录,并在认真核对的基础上对毛泽东的读书生涯作了全方位的展示。书中既有一部分毛泽东所读或批注的原著、原文,还有读书笔记和谈话,最有特色的是注解分析:包括毛泽东所读原著基本情况,毛泽东阅读时的社会背景,并客观分析、评价其读评的基本观点,有利于读者综合、全面地了解毛泽东的读书生活。本书不但对研究毛泽东的专家、学者,而且对一般的普通读者来说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本文想依据《笔记》所提供的资料,对毛泽东读书的特点和思想发展的轨迹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伟大领袖,在他一生创造性的革命实践活动中,与图书资料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图书资料成了他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的重要工具。  一、图书资料为毛泽东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精神养料  毛泽东信仰的确立,是从阅读各种思想理论著作,对各种主义、学说作比较中逐渐形成 的。毛泽东曾回忆说:“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1918年才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早期的读书生活及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他信仰的确立有很大影响,在他日后的修养和领袖品格的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在进行着伟大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祖国的业绩中,偏爱中国历史,从经史子集到稗官小说的线装书,几乎无所不读,这成了他一生重要的特点和主要的业余嗜好.令人敬佩的是,他在繁忙紧张的工作之余,不仅通读了约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还阅读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各朝纪事本末等许多大部头的中国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宣言》对毛泽东完成世界观的转变起了决定作用 ,对毛泽东一生理论创作和革命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毛泽东读《共产党宣言》、用《共产党宣言》的历史过程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时,通过读《新青年》,开始钦佩陈独秀并把他作为楷模。1918年秋到1919年春,毛泽东在北京接触到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眼界大为开阔,受他们的思想影响,毛泽东"就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但在五四运动前,毛泽东的思想仍"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在经历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毛泽东的世界观基本转移到了历史唯物主义上来,到1920年夏,毛泽东已经实现了世界观上的根本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0.
《明史》为官修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也是正史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其本纪部分叙事简洁、准确,多为后来学者称道.但其纂修久历岁月,虽屡经编摩,其中的疏漏讹误仍亦难免.今据《明实录》、文集、奏疏等资料校读,考证,发现中华书局点校本之本纪部分仍有一些讹误,且多为纂修之时资料参稽不审所致.  相似文献   

11.
50年前中国最热衷阅读和推崇苏联经济理论者当首推毛泽东.斯大林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毛泽东读过许多遍.批注过的本子就有四个;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他不仅自己读.还组织一个读书小组(有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共同读.刘少奇也组织了一个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读书小组,除研究经济的薛暮桥、王学文,还有陶铸、林李明和王光美.唯斯大林经济理论马首是瞻的社会主义各国都没能把经济搞好.随着苏联解体,其政治经济学已经破产.  相似文献   

12.
一本填补空白的力作———读李现成等著︽毛泽东的大行政观︾刘诚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长期担任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管理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系统的观点。把毛泽东的这些思想总结出来,形成著作,这是李现成等同志的重要贡献,他们...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研究领域中的开创性之作──喜读《毛泽东楹联艺术鉴赏》沈星棣,宋三平伟大的毛泽东在各个领域都有非凡的成就。数十年来,人们围绕毛泽东的文论、书法、诗词、生平、业绩诸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细致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然而,毛泽东作为楹联圣手,其创作...  相似文献   

14.
全方位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力作──读赵长峰主编《毛泽东思想研究》樊瑞平近十几年来,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国内外学术界理论界持续关注的对象。在毛泽东百年诞辰之际,学术理论研究和出版更是高潮迭起。在此期间出版的有关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研究论著,多有立意新颖、层次...  相似文献   

15.
我的学术     
刘恪 《云梦学刊》2014,(2):105-110
学术二字是非常神圣的。中国古代的学术必须是童子功.研究透小学。把十三经弄得滚瓜烂熟,有编古代词典和类书的本领。仅就我们小时候背诵了一点唐宋诗文的人是无权登堂入室的。虽然30岁以前读了不少古书,均是不求甚解,从量上说远不如我的农民兄弟王与渫,他基本上把二十四史过了一遍。我后来则把视线转向西方,如痴如醉地读西方经典.可是我不懂外文,注定了无法深入,仅学得了一点皮毛,所以我的学术注定了是三脚猫的功夫。  相似文献   

16.
<后汉书>和<三国志>同属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公认的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20世纪对<后汉书>和<三国志>的整理与研究,在延续前代学者对两部史书做注释、考证、校勘、补撰的工作并带有集大成之倾向的同时,还发展了对其著述思想、史学观点等的评论与阐释方面的研究,在后一个方面,尤其反映了20世纪史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很有兴味地读完由刘思齐、李国强主编、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毛泽东和他的老师们》。那一则则饱含师生情谊的动人故事,折射出毛泽东这一时代伟人尊师敬师的伟大情操。我认为,此书更有价值之处,在于它为研究早年毛泽东提供了一份内容丰富,视角独特的材料。读这本...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的经验基础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创造的,而它的理论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建构的。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大量研读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类、革命类的著作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毛泽东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类、革命类的著作,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充分地吸取列宁有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用世界革命的规律来分析中国革命的现实条件,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论述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谈到了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构想,勾勒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未来前景,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观。毛泽东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方法论问题。毛泽东吸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提炼井冈山斗争时期总结的一整套的调查研究方法,创造了以实践的认识论为内核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读书笔记记载了毛泽东创造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思想过程,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拓展──读杨信礼著《毛泽东的人生哲学》何中华毛泽东这位深刻影响并改变了中国社会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命运的伟人,其事业和思想将永远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反思诠释并反复咀嚼的深厚宝藏。在越来越多的毛泽东思想研究成果中,青年学者杨信礼撰著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少年时读了六年私塾,能背诵经书,这是他后来同斯诺谈话时回忆到的。而从现在保存的信件、文章、读书笔记等看来,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的前期,比较多的时间也是在读古文和中国古典经籍。这同康有为、梁启超,尤其是杨昌济的影响有关,同时四书五经自幼多能背诵,也便于钻研。1916年《新青年》在北京出版之后,他读书的兴趣就被该刊所倡导的新思潮和二元论哲学等吸引去了。但从中西文化之间的关系来说,他并没有完全排斥中国的儒家学术,而且直到五四运动后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时,仍认为“略通国学大要”,是自己读书和研究国情方面应当做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