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中国奴隶制经济制度的特征问题,是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不承认中国奴隶制有自己的特征,他们把中国奴隶制的形成、发展以及解体过程描述得与西方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十分相似,甚至在时间上也大体相当。我不同意这种看法。当然,作为奴隶制度,中国的奴隶制与西方古代奴隶制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是在形式上,两者却完全不同。中国的奴隶制属于古代东方奴隶制类型,它具有与西方希腊罗马奴隶制完全不同的特征。下面进行一些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
“亚细亚人文主义”是与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相对而言的一个范畴,可以恰当地说明古代亚细亚洲乃至整个东方社会与欧美西方社会形态在上层建筑(制度文明与精神文明)方面的形与质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的理论依据是:古代东方的或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古典古代的或希腊罗马式道路在经济基础方面属于两条平行发  相似文献   

3.
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试图系统地把握西方古代和现代政体与东方政治制度及其生活方式.不过在其新政体类型学中,中国的所谓“东方专制主义”始终都是一个令人困惑的挑战.孟德斯鸠对中华帝国的原则性否定与他对中国“礼”的普遍精神的分析构成了潜在的张力.孟德斯鸠对中国“礼教”的具体分析实际上已经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政治形态如何实现他所欣赏的“宽和”或“节制”的主要方式,然而他针对中国的“东方专制主义”的宣传,而不是其更富洞察力的具体分析,支配了后来两个世纪西方乃至中国对礼教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在经济领域迅达实现了近代化,但是社会改革却明显滞后。近代日本的家族制度基本上继承了封建传统,在近代化过程中影响甚广。它在政治上助长了天皇专制主义,家族制度的延伸与扩大,导致日本特有的国家主义泛滥成灾,在经济上造成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畸形发展,是滋生法西斯军国主义的土壤。因此,对家族制度进行改革,是战后民主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战后民主改革和新瓦法的制定,废除了封建家族制度,否定了“家”对个人的合法控制,使家庭逐渐向民主化转变,自幕府时代以来的封建家族制度迅速瓦解,从而痛苦而又艰难地完成了本来在明治维新时就应该完成的社会近代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关于"专制"问题的讨论目前已成热点,但其中存在一个理论误区,即:在梳理西方的"东方专制主义"的理论源流并对其进行激烈批判时,回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和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这就导致了对该理论的源流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切实合理的评价.以思想史与社会史的事实为依据,对西方的"东方专制主义"理论源流重新审视,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是立足于人类普遍价值的观点、"世界历史"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东方专制主义"理论的,不存在西方中心论的偏见,"东方专制主义"概念是依据中国政治史事实所作出的科学抽象.  相似文献   

6.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有着较为丰富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思想。他们的东方社会与法律观是其经济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并且是其经济观点的有力论证 ,进而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与法国、德国的思想界关于东方问题的看法有所不同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思想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其一 ,他们对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孟德斯鸠的东方专制主义学说模式的影响。① 而孟德斯鸠关于东方的分析又同英国人在东方 (主要是印度 )的殖民活动彼此印证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被视为西方人促进东方社会变革的重要途径。其二 ,近代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第一次试图把“东方专制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制度来分析。② 他们在考察财富的形成与分配的社会经济条件时 ,通常把东方专制主义的经济制度作为与欧洲经济制度截然不同的一种经济现象来进行比较研究。因此 ,他们关于东方专制主义以及对整个东方问题的思考 ,都被置于一种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之中。在这里 ,我们着重叙述A·斯密、R·琼斯和J·S·穆勒的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社会有许多名称各异的奴隶 ,如希腊罗马的“古典奴隶” ,斯巴达的希洛人 ,新巴比伦的“曼达图”以及中国凉山彝族奴隶 ,他们的存在充分说明了“古代劳动奴隶制” ,“东方家庭奴隶制”是两种充分发展的奴隶制度 ,原始公社制解体后的社会是奴隶制占主导地位的社会 ,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8.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rgW.F.Hegel)在其所著“历史哲学讲义”中说:世界历史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也犹如宇宙运行规律,及生物由成长到衰老的规律一样。太阳从东方升起到西方降落;人类从出生到老死,有儿童时代,有青少年时代,有成年时代和晚年时代。世界史上的古代东方:埃及、巴比仑两河流域、中国、印度、波斯,是世界史的儿童时代;中古希腊、罗马,是世界史的青少年时代;近代欧洲各国,是世界史的成年时代。黑格尔说:古代东方的历史,是自然支配人类的历史,人依自然而生存和生活,顺乎自然,是东方古代哲学的主流。希腊、…  相似文献   

9.
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的东方主战场地位,一直是西方史学界无视或者刻意回避的重要学术问题,在他们的话语建构当中,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不大,中国战场并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东方战场在绝大多数西方史学论著中失语、失声。西方史学界之所以不能正确看待中国的东方主战场地位,主要原因是西方史学界始终秉持“欧洲中心说”,以强烈的文明优越感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除此之外,我们自身话语体系不够严谨周密也影响了东方主战场话语体系的建构。为改变这种状态,必须从建立科学严谨的战争贡献评判体系入手,提升在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话语体系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促使家国同构,国家形成的路径是:家庭—国家;古代西方国家(指古希腊和罗马)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家与国最终实现了分离,国家形成的路径是:家庭—私有制—国家。古代中国,国家规范采纳的是私权力特征的伦理秩序,法律秩序只是伦理秩序的变体;古代西方,国家规范采纳的是公权力特征的法律秩序。由于中国古代的法律秩序是伦理秩序的变体,所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农本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转型,需要对中国古代法律秩序进行全面重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