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壮语地名有壮语和汉语两部分,其关系有以下三种: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有对译关系;有壮语有汉语,汉语和壮语没有对译关系;有汉语,但是没有壮语。书写壮语地名的方块字有的本身就是汉字,即使不是汉字,也会向汉字系统靠拢。壮语地名有转化为汉语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壮语地名的分类--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言文化的角度给壮语地名分类有语言分类和命名法分类。语言分类有构词类别和造词类别。构词类别有单纯词地名、复合词地名和词组地名。造词类别有原生地名和非原生地名。命名法分类有描述性地名、记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  相似文献   

3.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壮语地名命名法的特点--壮语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之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壮语地名命名法的角度,探讨壮族方位认知与颜色认知的特点。方位认知与汉族相比有相通点、相异点和相对应点。颜色认知与汉族相比,其认知的基础、物理内涵及文化意义均有不同。壮语地名的意愿地名也与汉语不同,更多的表现出文化的原生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地理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和文化语言学的多向视角,对壮语地名与泰语地名的构词方式、命名规律、遣词取向、文化内涵存在的同一性及变异性,作了深层次的分析研究.认为两者同属"中心词+修饰词"类型的"齐头式"地名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民族性、共时稳定性、历时延续性的地名文化景观.表明壮族和泰族不仅是母语同源,而且他们的祖先作为古老稻作民族的岭南越人族群,曾经在共同或相近的地域里生息交流,历史文化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而其中存在的差异,则是自秦汉至唐宋时期,他们随着历史演进和分化迁徒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环境和各自的国度里,吸收不同的外来文化因素而变迁演化的结果.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壮族和泰族由"同源"走向"异流"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壮语是壮族的外在标记.壮语中蕴涵着丰富的壮族历史文化内容,与之相关的壮语地名、古壮字和壮族古籍是壮语派生的文化现象,也是壮族先民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透过壮语及相关的文化现象,可以探索壮族历史的悠久性.要发掘整理和研究这些文化遗产,弘扬其优秀传统文化精华,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语言学理论来指导.  相似文献   

7.
辽东地名考     
"辽东"地名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作为地名,"辽东"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根据史料推断,辽东一名至少有2600多年的历史,其出现的时间要早于"辽水".其地名由来最初得名于其指代地域"远在九州之东".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辽东"一词逐渐被人们赋予了更多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评介了《满语地名研究》一书的内容、特点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西域历史地名文化的地位, 西域历史地名产生和形成的基础及其阶段性特点, 西域历史地名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其他特点和构成形式等。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历史长期积淀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它不仅能了解一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等物质世界,还能了解这个地方人群的信仰观念等精神世界。因此,文章通过对湘西地名含义的破译和诠释,归纳出这些地名定型的命名意图,透视这些地名的命名取向,从而揭示湘西巫鬼文化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1.
古壮字于隋唐时期基本形成 ,宋元明清在民间广泛使用 ,主要用于记录和创作民间长诗、经诗 ,麽经《布洛陀》就是古壮字结出的硕果。收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中的 2 9种本子 ,全面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壮族先民的社会情状 ,是壮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本文仅就其中的创世神话、民间传统宗教、私有财产引发的家庭矛盾、奴隶制产生等十个方面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全面论述了方块壮字研究的历史,展示了各个时期方块壮字的研究成果,并对各个研究者和代表作以及他们的观点、建树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同时总结了方块壮字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启迪后人的探索,从而进一步推进方块壮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就藏族古代军事行动的一系列问题,如战前卜问吉凶、祈求护佑,战中借神佛转变人心向背,战终抢掠神器,以及战争中宗教法物器武器化、法术战术化、以神佛名义起誓、宗教人士充当结盟证人和调停者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类利用自然条件技术和手段相对有限的古代。壮族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不优越,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特别是在瘴气广泛分布的古代,在缺乏有效防治手段的情况下,对瘴气的认识更是成为对壮族地区的地域和族群歧视。地理环境对壮族古代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集中表现在经济、政治制度以及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壮族地名中的修辞格与具象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地名的命名,经常运用比喻、借代、拟人、夸张等修辞格,使之带上鲜明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这些修辞格的运用体现出壮族传统思维中具象思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宁古塔"作为清代重要满语地名,其词源含义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通过满语构词法、清代文献满语地名词源结构的类比研究和满语语义学、满语地名发生学研究,"宁古塔"应是"宁衮塔坦"原始词源的省简,翻译为"六窝铺".  相似文献   

17.
杨翰卿  王曾 《民族学刊》2019,10(3):44-49, 115-116
作为壮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曾以古文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经学形式活跃兴盛于壮族先民地区,以董仲舒之学和以“统合儒释”为思想内容的汉唐儒学传播影响于壮族先民地区,以程朱陆王为主体的宋明理学浸润渗透于壮族先民地区,同时集中表现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壮族先民在精神文化上能够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可资总结弘扬的思想经验。  相似文献   

18.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纵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传统文化是由各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凝结精炼而成的,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广西是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具有着极其丰厚独特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必须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一样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