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鲁迅开创了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短篇小说,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育着杰出的独特成就,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瑰宝。鲁迅曾经说过:“以一篇短的小说而成为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者,是极其少见的”。鲁迅的短篇小说,却正以其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本质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而成了“时代精神所居的大宫阙”。至今,仍然脍灸人口,保持着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聊斋》“短篇”,是与《聊斋》“大篇”对举的一个概念,与我们通常称谓的“短篇小说”不是一码事。特为先作说明。《聊斋志异》号称“短篇小说集”,有人还把它的作者蒲松龄,与现代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契诃夫相提并论。其实,“三会本”《聊斋》所收504篇(包括附录九篇)作品中,堪称现代严格意义上的短篇小说的,大约只有一百七八十篇。这一部分作品,大多篇幅  相似文献   

3.
一、叙事速度与介人程度每部小说文本都有一定的时间跨度,有的长篇小说,仅容纳一天的时间跨度,而有的短篇小说则有可能叙述一个人的一生。小说叙事文本的时间跨度和小说提供的篇幅之间的比率即为叙事速度。当叙事速度“减速”趋于停顿之时,常常是叙述者对某一景物或场面作巴尔扎克式的精雕细线,这时,读者阅读的时间可能长于事件的时间。而当叙事速度“加速”至无限快时,则可能出现诸如“几年过去了”这样的句子作为小说某个章节的开头,这时阅读的时间可能大大短于小说中实际上的时间跨度。所以,我们可以说展示场景常常是小说叙事速…  相似文献   

4.
契诃夫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他生于一八六一年,卒于一九○四年,在短促的一生中,写下了五百多篇短篇小说。契诃夫自己曾说过:“自从莫泊桑凭自己的才华为创作定下那么高的要求以后,写作就变成难事了。”而列夫·托尔斯泰却认为:“契诃夫的才能要比莫泊桑的才能要精纯得多”,并称赞道:“他的写作手法已登峰造极。”契诃夫的小说不仅有着严格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有着高度的艺术成就。托尔斯泰评价说:“他的那些小说完全是一种精工的细木器”,“他的作品里样样东西都是活的”,“他从没写过多余的一节,每一节都是或者有用,或者美丽”。契诃夫小说是人类精神宝库中的瑰宝,挖掘这一部分矿藏,象鲁迅说的那样实行“拿来主义”,用以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公案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产生了诸多作品。然而在小说史研究中,对公案小说的研究却不能令人满意,评者多半以鲁迅对个别公案小说的评价如“字句拙劣、几不成文”、“千篇一律,语多不通”贬抑整个公案小说,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为此,本文拟对我国历史上公案小说略加考察,希望得出一个比较公允的结论。 一、短篇文言公案小说:短篇文言公案小说产生  相似文献   

6.
鲁迅《药》与屠格涅夫及波特莱尔有关作品比较薛伟鲁迅的小说创作善于“博采众家,取其所长”。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的作家。”①他于1919年4月创作的短篇小说《药》,就与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做粗活的人和不做粗活的人》(以下简称《做》)有着...  相似文献   

7.
唐人传奇指唐代文士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小说在古代曾被看作搜奇志怪而“不本经传”的卑微“小道”。唐代小说以“作意好奇”而被称为“传奇”,当初自然也含贬意。不过名义上虽摈诸正统文学之外,而其实“世间则甚风行,文人往往有作,投谒  相似文献   

8.
茅盾在创作过程中极重视艺术构思,他曾说过:“我写短篇时,构思时间比写作时间长五、六倍”(《茅盾评论文集》第164页)。他是酝酿出新颖、精妙的艺术构思再动笔的。我们阅读茅盾的短篇小说,特别是三十年代写的短篇小说,往往感到爱不释手,从中获得不少艺术美的享受。其所以如此,自然有很多原因,但构思新颖、精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本文试图就其短篇小说的艺术构思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善于从大背景中选择反映生活本质的角度。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不象长篇那样能广阔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只能截取生活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一个片断加以描绘。为了能在有限的篇幅中深入开掘题材,选择开掘的角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茅盾认为,即使“同样的题材或相似的题材”,也还有一个“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9.
张伟 《阴山学刊》2003,16(6):17-20
如果说短篇小说是“绝句”,那么小小说就是小说中的“俳句”。小小说作家应该把小小说当作诗 来写,采用诗歌中常用的跳跃性结构方式;锤炼诗化的语言;小小说的诗性更表现在炼意上,蕴含在有限篇幅 中的意义,是闪烁诗性光辉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清末,维新派代表梁启超等力倡“小说界革命”,遗憾的是少有成功的实践;继而盛行的“谴责小说”,着力暴露官场的腐败和世态的丑恶,但未切中封建制度的本质和要害;而泛滥民国初的“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则已堕入末流。无论是“谴责”小说,还是“鸳鸯蝴蝶派”和“黑幕”小说,都与现代小说有相当距离。一九一七年,陈衡哲在胡适编辑的《留美学生季报》发表了处女作《一日》,其思想和技巧已初具现代小说雏形,可谓用现代白话创作短篇小说的最早尝试。胡适在陈衡哲短篇集《小雨点·序》中写道:“当我们还在讨论文学问题的时候,莎菲(指陈衡哲)却已开始用白话做文章了。《一日》便是文学  相似文献   

11.
<正> 《故事新编》创作上的最大特色,是鲁迅对历史题材独特的处理方式,这是鲁迅独创的一个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历史、现实与幻想巧妙地交迭错综,形成了亦今亦古、古今合一的艺术画面和人物形象,使小说在对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描写中,既批判了现实的坏种,又挖了他们的祖坟。这种融古铸今的笔法,鲁迅风趣地称之为。油滑’。其实,这种“油滑”体现了鲁迅鲜明的艺术个性,是小说独特的艺术形态和艺术风格的标志。茅盾对此曾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鲁迅先生以他特有的锐利的观察、战斗的热情和创作的艺术,非但‘没有将古人写得更死,’而且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这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这是我们需要探索的。鲁迅对历史题材的探索,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已开始。在《不周山》创作之前,鲁迅正在编译日本短篇小说集。在鲁迅译的十二篇小说中,就有四篇是历史题材:芥川龙之介的《罗  相似文献   

12.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1978年以来,我国当前的短篇小说与五六十年代的短篇小说在艺术特点上已有很多的不同了,比起“五四”以来六十年间的短篇小说就更不同了。如果说,“五四”以来的新小说是我国古典传统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破,那么,当前的短篇小说,更有了新的突破。研究一下这些新的艺术的开拓,会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发展和繁荣短篇小说创  相似文献   

13.
叶绍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始终以“为人生”的鲜明特色,以对现实主义的真诚追求而饮誉文坛。 鲁迅先生则以他的《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承认鲁迅、叶绍钧二人皆以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成就著称,并非等于说,二人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贡献是比肩的。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可以发现:鲁迅一开始创作就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叶  相似文献   

14.
一八八○年,莫泊桑发表第一篇小说不久,他的老师福楼拜就去世了,但他却把老师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真实地描写生活的艺术手腕继承下来。在此后短短的十年内,他认真而又从容地写出了三百来个短篇和其他一些作品,一跃成为世界短篇小说的巨匠。阅读莫泊桑的短篇,除了觉得他的生活底子  相似文献   

15.
论及福克纳,那座世界文学史上的第三座宏伟大厦——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便能说明一切(《人间喜剧》、《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为第一、第二座)。把 美国现代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风土人情、精神世态表现得无与伦比的,在美国,除了福克纳,还有谁?而这无与伦比的深刻就藉着他的艺术天才,他“是二十世纪的小说家中,一位伟大的小说技巧实验家”。 福克纳小说艺术的创造性,最突出的是他锤铸出一种前无古人的叙述文体——繁复长句。在英美作家中,“极少有一个能像福克纳一样,把一个句子写得像大西洋上的巨浪那样无壤无垠。”但他这种存心违反句子规则的艰涩文体也招来不少非难。至于他小说的结构风格,也像对他的文体艺术一样毁誉皆有。考利认为“福克纳大多数小说在结构上都有明显弱点。”考利在此主要指福克纳的长篇小说,就连从四个角度来叙述同一故事,几个不同人物的意识交汇到同一题旨上的复调结构佳作《喧嚣与骚动》,考利也“仍不敢肯定,小说的四个部分的排列次序就是最理想的。”考利认为“福克纳的成就或是表现在篇幅较长的短篇小说上”姑且不论考利的论断准确与否,但福克纳中短篇小说的结构艺术确实颇具魅力。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小说创作以其独特感人的艺术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作家,尤其是他的乡土小说,成为现代乡土作家创作的楷模。我认为鲁迅乡土小说艺术特点之一是反讽手法的娴熟运用。 三十年代李长之论及鲁迅的“为农民画肖像”的小说《风波》、《阿Q正传》和《离婚》时就指出:“这三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纯粹客观的态度,仿佛冰冷冷地,把见到的,就写出来,一点也没动声色。……然而,我却殊不觉其冰冷冷地,恰恰相反,却觉得有一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的评论家帕土利卡·哈南对鲁迅小说有过这样一个精辟的论述:“他的每篇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上更可堪称为一种冒险的事业,一种主题与形式完美结合的新鲜的尝试。……正是艺术技巧,结合着我们在他的著作背后所感到的情感因素和判断能力所产生的魅力,使得他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里显示出最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帕氏所谓的“冒险的事业”、“新鲜的尝试”,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叫做“格式的特别”——艺术形式尤其是结构形态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对此,我国鲁迅研究界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小说占有重要的地位。现在人们公认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宣言,是新文学的基石。“五四”时期的小说,特别是鲁迅的小说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从艺术上看,同“五四”时期以及晚清以来大量外国小说介绍到中国来作为借鉴不无关系。据统计,晚清小说刊本一千五百种以上,其中翻译小说就占三分之二。远在“五四”以前十年,鲁迅留学日本时就邀集同志译了《域外小说集》,他自己译了《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两本科学小说。“五四”以后就全国看来,翻  相似文献   

19.
<正> 鲁迅的小说以崭新的面貌,把我国的短篇小说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因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上倾其全力,匠心独运,从而创造了众多的动人心弦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20.
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州立大学教授玛丽·罗尔伯格一九七九年编选了一本叫做《从小说到反小说》的书。在该书导论《论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短篇小说》里,她沿用美国十九世纪作家布兰德·马修斯和爱伦·坡的观点。首先把短篇小说同“篇幅短小的故事”区别开来,认为作为一种新兴文体的短篇小说,在西方是从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出现的,它的历史至今不过一百五十年左右。按照这样的见解,她把这一百五十年来西方短篇小说的发展变化过程划分成三个阶段。这就是:第一个阶段,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其代表性作家是美国的爱伦·坡和俄国的果戈里及其追随者;第二个阶段,又称“现代小说”,主要是指二十世纪初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创作,其代表作家有“现代前期的契诃夫”、新西兰的曼斯菲尔德、爱尔兰的乔伊斯、美国的安德森等;第三阶段,主要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创作,又称“当代短篇小说”,代表作家是奥地利的卡夫卡,阿根廷的巴吉士(又译为博尔赫斯、鲍赫时)、美籍俄裔作家那波科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