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先秦寓言文体在总体上呈一种多样性、不均衡的状态。从先秦寓言产生的机制入手,对先秦寓言的文体形态作具体的区分和界说,是一项溯源披流、厘清条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文体形态的寓言的审美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阐说先秦寓言文体从初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发展的轨迹以及成熟的寓言文体的内在规定性;同时,也可由此探讨先秦寓言在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和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孙重贵的寓言具有醒人警世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又因其善性和理性的诗化而具备了形式上的文体自觉.  相似文献   

3.
詹姆逊将作为文体学概念的"寓言"改造为一个艺术存在范畴,认为寓言是一种再现模式,是文本不可再现历史的再现方式。历史的文体化必然走向寓言化,对文本的阐释也是一种寓言式重写。在詹姆逊的寓言理论中寄寓了詹姆逊诗学的文学理想和政治期待,这是其诗学的一个重要特色。  相似文献   

4.
《阅读与作文》2007,(12):32
啄木鸟医生:大家一定都读过《伊索寓言》,知道寓言是一种通过故事讲道理的文体。作为载体的故事,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想象出来的。今天这批患者呀,也不知道是不是寓言读得太多,只要开口便是寓言,满口道理都快把读者的头给讲晕了。  相似文献   

5.
在六朝的诸种文体之中,启文的骈化较晚,到刘宋时期才出现骈体之作。这一时期,启文也开始产生新变,出现了谢物小启。尤其到了梁代,谢物小启呈雨后春笋之势,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远远超过了用兼表奏的启文,并成为六朝后期四六化色彩很强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6.
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是寓言文学的高潮的酝酿时期,战国中、后期是寓言文学发展的高潮时期。 但是,在当前的寓言研究中,有不少人却把春秋战国之际说成是寓言的产生时期,并且认为寓言一经产生,很快就进入自觉创作的高潮。关于中国寓言产生时代的这种论断是错误  相似文献   

7.
先秦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战国时期出现的群落型寓言故事则是其发展到高峰的标志。本文先从战国时期行文的夸饰风气、寓言文体自身发展要求及创作主体的动机等三方面探讨诸子散文中寓言群落形成的根源。再具体从《诗经》、《墨子》、《战国策》等文学作品中简单博喻发展以《庄子》、《韩非子》为代表的诸子散文中寓言群落形成过程缕出脉络。旨在对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群落的形成进行粗略的梳理,以便进一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拟作是汉代文体演进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拟作是一个尊体与破体相互交织的过程,汉代的诸多文体常常是在拟作中获得认同,在认同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创新,创新后又被拟作的。汉代拟作促进了文体的定型、文体的创新和文体理论的发展,体现出汉代鲜明的文体自觉性,是文学自觉意识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
韩少功小说的文体特点具有清晰的发展轨迹,体现了作家自觉的文体意识。"伤痕"、"反思"文学阶段,韩少功小说文体特征突出地表现在再现生活真实的叙述视点、以典型环境塑造人物的模式、以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方式这三个方面。"寻根"文学阶段,其小说文体以非理性的话语模式、寓言化的人物塑造、非常人的叙述视角为特色。"词典体"小说创作阶段,混沌态的时空观、"碎片状"的结构模式、民间性的叙述话语共同构成了此时期的小说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庄子以整体象征、浪漫而荒诞的寓言言说,驰骋想象,自铸新词,运用典型与意象,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新文体——自恣适己、仪态万方的“庄周体”。这显示了庄子文学意识的先觉、文学创造精神的崛起与文体的自觉。鲁迅称《庄子》一书“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正是就其文学的发现与文体的创造及其在汉文学史的创造性贡献而言。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和清谈之风推动了魏晋笑话的文体成熟。以娱乐为主要目的和文体的独立是魏晋笑话成熟的重要标志。先秦笑话的主要目的在于说理,两汉笑话的目的是娱乐与说理并重,魏晋笑话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娱乐。先秦两汉时期的笑话存在于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之中,不是一种独立的文体,而魏晋笑话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魏晋笑话对后世笑话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古代笑话发展的历程中,以《笑林》为代表的魏晋笑话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3.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4.
修辞学研究的审美之维建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5.
波希米亚恶作剧: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16.
纵观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每当经历一次政治运动,哪怕是一场小规模的政治斗争,伴随着它的往往是一种文体的解放,至少是文风的改变.从两汉论辨体散文的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谓“文学的自觉时代”;从韩柳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场文体和文学语言的改革运动)到龚自珍、魏源等人对桐城派“义法”束缚的冲击.在这漫长的文体演变的过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我国文体的演变,始终是和社会生活、政治斗争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深刻地反映着现实,跳动着时代的脉搏,闪跃着作家的思想光辉.但是这种演变始终还没有突破古典政论文的框框.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由于我国近代报刊的出现,才逐渐加速了这一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试论庄子的寓言世界郑世明庄子是先秦诸子中第一个自觉地、大力地创作寓言的作家。是庄子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寓言”的概念。《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危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  相似文献   

18.
寓言创作以“哲理指向”为终极目的,其理性智慧的审美传达更是有别于他类叙事文体。本文力图从寓示的介入、时空的泛化、立体多元的理性模式、荒诞的文体风格、理智的情感抒发等几方面,阐释寓言在理性智慧的审美传达中凸现的独特品性。  相似文献   

19.
在清初特定时代语境中,遗民曲家们为了传达其复杂而幽微的文化心态,往往在戏曲创作中采用虚拟“故国”意象、寓言和女性关照等书写策略。“故国”意象是政治伦理在清初遗民曲家心中的自觉内化,寓言旨在张扬他们作为遗民的个性价值,而女性关照则凸显他们“赏才”和“伤才”相交织的复杂、矛盾心态。这是清初特定时代思潮在遗民戏曲中的多层面折射,从而使其戏曲创作展现出不同于元明戏曲的独特文学风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大文学观与纯文学观相对应,是一种具有文体超越性的文学观念,构成中国审美文化传统的一个基本特征,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则为大文学观的树立奠定了最为重要的美学基础.作为当下文学理论的一种新的研究范式,文化社会学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积极回应,其最终目的是在跨学科的研究视域中复归文学的审美指向和批判指向.修辞学在20世纪成为一门显学,修辞是如何在包括文学在内的话语活动中进行审美建构的,这就要走向转义修辞研究.转义中发生的不只是话语形式的变化,同时也重构了新的认知内容,这正体现了人们理解和认知世界的审美需求.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样式,通过对寓言的起源、主角、原型和形式展开研究,可以看到寓言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关键在于它"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恶作剧是先锋派重要的艺术行为理路.波希米亚恶作剧是先锋派最具杀伤力的独门武器,一种特殊的形式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