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容许行为初探李建华,贺更行非此即彼的道德思维方式导致了对人的行为的简单分界: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然而,道德生活的基本事实是,善行之外不一定都是道德所谴责的、所禁止的;恶行之外不一定都是道德所鼓励的、所倡导的,其间还存在不善不恶的状态,即道德...  相似文献   

2.
法律行为,它作为法律规范调整与控制社会行为的功能,越来越多地展示在人们的法律生活、司法实践、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等面前。由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理论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新课题。本文试从法理学的视角探讨法律行为的构成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法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上,中国法学还没有自觉的意识。中国法学需要明确法学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法学研究的对象是本国现行法律,法学研究的任务是研究现行法律的不足、提出完善现行法律的对策。明确这一定位是中国法学脱离教科书层次的起点。  相似文献   

4.
司法失范行为是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职权的一种司法行为,但这种司法行为因没有受到相应法律的规范而失去法律控制从而成为失范行为;司法失范行为得以产生的原因在于没有法律的规范而失去法律控制。与司法失范行为具有内在关联性但又存在差别的另一种司法行为就是司法违法行为。司法违法行为指司法机关行使司法职权时违反法律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司法行为。司法失范行为与司法违法行为都是司法机关作为行为主体实施的一种职权行为,有的司法失范行为违背社会主义法理而发展成为司法违法行为,但二者是不能划等号的,而是存在重大差别的:1、二…  相似文献   

5.
浅析行政机关行政违法行为石玉林行政机关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行政法律规范保护的行政关系,具有社会危害后果,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它是我国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权中出现的违法行为,由于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  相似文献   

6.
一、法律效力的涵义 在传统的法学基础理论中,往往将法律效力这一概念定义为“法的效力范围,即法律规范对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发生效力。”这一定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普遍为人们所接受。近年来,理论界开始重新探讨这一法学基本概念,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同时赋予这一概念以新的内涵,使其更加完善。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能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全新概念,人们对法律效力的认识还没有形成新的共识。 人们对法律效力提出的新观点主要有:(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2)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约束力和强制力。(3)法律效力是法律及其部分派生文件、文书所具有的作用力。(4)法律效力是指合法行为发生法律上效果的保证力。上述观点,从不同角度对法律效力作了不同阐述,对人们深入探讨法律效力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平 《兰州学刊》2001,(4):58-60
为了保证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 ,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使我国的市场经济真正成为“法制经济”。但是法律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伦理道德基础 ,法律有很大一部分内容来自于伦理道德 ;同时法制先天的缺陷需要道德来加以弥补。在加强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看到道德对法制的基础性作用 ,不能片面地强调法制建设而忽视道德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学体系,首要的问题是要统一思想认识,应该明确以下几个问题。1、分清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有的同志把法律当作法学,把法制建设当作法学研究。甚至把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混为一谈。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法学体系与法律体系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论司法责任     
司法机关对违法司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理由是:法律责任是法理上有关司法机关法律规范的必要逻辑结构要素之一;是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也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必需。司法责任是国家对司法机关或司法人员在司法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依法所作的否定性评价和谴责。建立司法责任制度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意义是:可监督和促使司法机关依法司法;能保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促进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容许的危险理论对判定医疗过失的借鉴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医疗行为的高风险性,法律应当容许该类行为在一定限度內产生一定的危害结果,对此结果不应以过失论之。但法律或法理上的容许与患方的同意和容许并非同义,容许的危险理论仅适用于对合法医疗活动中的过失评判,该理论从确定医疗注意能力、医疗注意义务及二者的关系三方面显现出对判定医疗过失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研究中的一个亘古恒新的课题.长期以来,人们对权利问题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法学领域,道德研究很少涉及权利问题.对权利问题的单一性理解及对道德权利的忽视,使我国的道德建设难以跟上社会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唯有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着眼,凸显法律权利与道德权利的价值蕴含关系,方可在立法实践中对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加以规范,对新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权利与义务属性与内容予以合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正> 在近现代社会的国家生活中,权利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它同时也作为一个基本概念而存在于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和法学体系之中。然而,人们对它的解释却有很大的不同。在开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新局面的今天,科学地解释权利的概念,具有重要思义。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 在我国的一些法学书刊中,对权利的概念,说法不一。大体上有两种意见: l、权益说 “权利,指法律上的权利,即法律赋予人们享有的某种权益。”(《法学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226页) 2、权能说 “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规范所规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比较中,法律传统的差异格外引人注目。西方理论家对法学的深入探讨、精辟论述,西方人强烈的法律意识,正是中国社会的巨大缺陷。这一缺陷造就了专制的中国古代社会,也造成了现实中人们法律意识薄弱的种种弊端。正因如此,人们对法律传统的批判格外激烈。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的法律传统是文化传统中的糟粕。在现行的法制建设中,必须彻底否定之。这种观点  相似文献   

14.
法与经济的关系问题,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确认识这个关系,对于深入理解法的本质和作用,弄清法的发展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当前深入改革的形势下,正确认识法的作用,对于我们加强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有更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对法与经济的关系曾作过科学的系统的阐述。可以这样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建立,正是有赖于对经济关系的透彻分析才完成的。正是透过了人们意志的背后找到了人们行为的物质根源,才科学地揭示了法与经济的关系。马克思曾针对唯心主义法决定经济的错误观点,批判地指出:“但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的那是法学家们的幻想。相反的,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该  相似文献   

15.
论法律秩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法律秩序,是“由法律确立和保护的人与人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状态。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破坏法律秩序的行为就是违法行为”(《法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这个定义在我们国家具有代表性。这个定义存在这样两个问题:其一,“由法律确立和保护的人与人相互之间有条不紊的状态”究竟指实际上由于法律确立和保护而形成的状态,抑或指符合法律规定的实际状态。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后者的含义比前者广,因为后者不仅包括法律实际起作用造成的状态,还包括符合法律规定但并非法律作用所造成的状态。其二,该定义没有说明“状  相似文献   

16.
关于物质概念问题如何理解物质定义中的“客观实在”一种意见认为,列宁在物质定义中讲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凡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的东西,都是物质,它包括运动、时空。它是意识所不具备的;这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紧密相联的。列宁的物质定义应该说是本体论的物质概念。另一种意见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不应该把“客观实在”理解为“意识之外而存在的一切”。列宁并没有把任何客观实在性的东西都称之为物质的意思。对列宁的定义中的“客观实在”理解,应当与恩格斯对物质的解释所用的“实物”要统一起来。它是指的实在物,实体性存在,而不包括时间、空间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制史是社会主义法学和法制建设中必备的基础知识。可是对它这种作用,在一些人中却存有种种模糊观念。错误地认为学习中国法制史,只是为了“了解”过去的法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说什么公、检、法办案用不着它,律师辩护也用不着它,今天的东西都学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抠那些  相似文献   

18.
改革法院调解制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法院调解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诉讼制度,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经验”。然而,近年来这一“东方经验”招致了广泛的批评。其诉讼公正遭到人们的质疑。有的学者指出,“法院调解虽然使争议解决,但付出的代价却是牺牲当事人的合法权利。”1有的更为直截了当,“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过程中,如果按照法律办事的话,应当是按照法律规定,对合法行为予以支持,对违法行为加以制裁。但在调解制度下,合法权利可能得不到保护,违法行为可能得不到制裁。”2在国外,亦有学者对调解持批评态度,指出“推崇调解的结果不过是向因缺乏资源而不能通过审判购买正义…  相似文献   

19.
牛晓霞 《理论界》2007,(1):86-87
法律关系是一个基本的法学概念,是法理学研究中相当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所有法律现象无一例外都可以用法律关系加以解释。法律关系相当于学习法律的字典,只要按图索骥,再纷繁复杂的法律现象都能迎刃而解。众所周知,法律是对社会生活关系的反映,随着社会生活关系的丰富和发展,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关系的法律关系在其内容构成上也必然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所以,我们应该对法律关系的内容构成进行反思,即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否仅限于我们传统理论所指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除此之外,法律关系是否还应该具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法学思潮,是指社会某一时期在法学领域内反映法制建设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对法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的思想潮流,包括各种法律思想、学说、观点、理论、对策等。法学发展史表明,法学思潮的形成和发展,既是法学繁荣的标志,也是法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在西方,古代罗马曾出现过各种法学流派和众多的法学思潮,从而推动了罗马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