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岩画符号系统中,涡旋纹与同心圆重圈纹常会被相提并论,其实这两种符号不仅造型概念有别,图像原型也有所区别,因而在研究上应当区别对待。就数量与分布而言,涡旋纹远不如重圈纹在北方岩画分布中那样具有普遍性,却集中出现于两地,一是内蒙古东部的赤峰岩画区,二是宁夏中部黄河东岸的灵武岩画区,后者是北方岩画涡旋纹符号最为集中与发达的区域。宁夏灵武涡旋纹岩画非常具有代表性。灵武涡旋纹岩画在贺兰山岩画系统中更清晰地反映了与黄河的特殊关系,是整个北方岩画系统中凝聚着黄河古代文化色彩的一个集生存与宗教祭祀为一体的古代图像志资料。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桌子山岩画文化内涵考论周延良一、引论内蒙古阴山山脉有分布面很广的古代岩画,乌海市桌子山的岩画群即是阴山岩画的一个分布区域。桌子山岩画,大致可以肯定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迹(参照乌海市印制的《桌子山岩画》的介绍文字)。就桌子山岩画的文化形态看,它是...  相似文献   

3.
据近十多年来的考古发现,中国境内至少存有约十万余幅古代岩画,可以分作若干的区域或系统。其中人面形岩画是内涵最为深刻的一个系统,它分布在中国北部和东部沿海总长为4千公里的带状区域中,构成了中国上古文化源头的一个方面。中国人面形岩画千姿百态,怪诞奇异,可以说是中国岩画中图像变化最多端的一种符式。似乎古人就是要在人面形岩画的表现中,显现出他们的一种独特的创造或构形能力。因此,局部地看,有时同一岩画上出现的几十个人面形图像,竟会没有一个相同的。在人面形岩画创作最繁盛的地带,有时一个山  相似文献   

4.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岩石上绘制或刻划的图画。我国岩画根据分布的不同地域,可以划分为北方、西南、东南三个系统。北方系统主要有内蒙古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青海刚察岩画、甘肃黑山岩画和宁夏贺兰山岩画;西南系统主要有广西花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贵州开阳岩画;东南系统主要有江苏连云港岩画、福建仙字潭岩画。岩画的制作年代或可早到石器时代,或可晚至近代,不过其分布多在偏远于文明的地区,从其造型特征也可以看出,在文化形态上岩画是属于原始文化的。由于岩画制作时间上的巨大差距,(一些岩画的制作年代尚难确定)以及分布的相对分散和同地区岩画时间序列上的模糊性,我们很难依据目前发现的资料完整地揭示出岩画艺术发展历史的脉胳,本文只能在总体上对岩画的艺术特征作一些略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5.
张岩 《社会科学家》2002,17(2):63-65
本文着重就新疆岩画的分布、岩画类型进行了论述。强调了新疆岩画在中国岩画学中乃至世界岩画学的地位。特别就国际岩画学的组织活动及对中国岩画的独特价值做了概述.并进而阐明岩画开发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资源以用于新疆旅游发展的必然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和北山的鹿石鹿岩画与虎岩画,是青铜时代比较重要的文化遗存。仅分布于贺兰山、北山及腾格里沙漠南缘的"鹿石鹿"岩画,是我国新疆阿尔泰及图瓦、蒙古国、外贝加尔等地流传的"东方鹿石"鹿的再现;同样,仅分布于新疆天山山脉中部、嘉峪关黑山和腾格里沙漠南缘的虎岩画,是主要分布于宁夏北山、贺兰山及阴山虎岩画的再现。两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岩画线形分布地域的重叠性和互补性,反映出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的东段走向,反映出贺兰山、北山即今宁夏北部地区是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7.
岩画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史的重要一站。贺兰山岩画的发现,为我们认识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草原文化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原始资料。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展现了岩画作者们的生产生活、原始信仰、风俗习惯、艺术审美观念以及那个时代的自然景观,是当时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贺兰山岩画与阴山岩画、阿尔泰山岩道,以及分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北亚地区的岩画和苏联境内中亚地区的岩画所表现出的诸多一致性,更清楚地表明,整个北部草原地区的岩画,恰恰是分布在古代游牧民族从东到西的草原交通线上;在我国境内的贺兰山岩画和阴山岩画,又几乎是与长城并行分布在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南北交往的文化会聚线上。贺兰山岩画的一些特征,表明它与匈奴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一部分应产生于匈奴时代,为匈奴族所创造。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境内共有28处岩画,点多,题材内容丰富,但分布比较分散,多在崇山峻岭中。贵州岩画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部分岩画还有重要的经济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宋耀良先生在《读书》1992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中国岩画若按图像的符式特征划分,可分为三大系统,即北中国岩画、南中国岩画及西中国岩画,北中国岩画所含区域主要为内蒙古、宁夏、甘肃东南部及苏北部.其主要符式为动物岩画、狩猎岩画、放牧岩画和人面形岩画.其中的人面形岩画功能为祭祀,与华夏族的崇祖文化一脉相承.南中国岩画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及其周缘,最东则到了福建、广东和台湾.其主要图像符式是一种蛙状蹲立的人,  相似文献   

10.
独山子岩画     
《中文信息》2008,(5):107
独山子岩画位于泉市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独山子村。岩画主要分布于独山子南部山坡的石壁和崩塌的黑色石面上,从山脚的岩画到山顶的峭壁,在约两万平米方米的斜坡乱石上公布着各类题材的岩画,总计不少于一二百组。岩画的内容也异常丰富,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岩画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夏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分布的重要地区之一。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来观照和审视贺兰山岩画的产生及其历史的演进过程 ,贺兰山的得名源于早期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的自然地理环境 ,是贺兰山岩画生成的史地背景。贺兰山岩画是远古以来生存在这一地区的各个时期少数民族艺术家创造的 ,是多元文化的历史积淀。贺兰山岩画早期开凿在旧石器晚期 ,主要在新石器时代。整个岩画点相对比较集中 ,风格注重写实 ,细节突出 ,介于艺术与非艺术之间 ,线条高度简化、符号化和原形化 ,是当时人们社会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 ,是后人研究游牧民族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活化石。贺兰山岩画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了人类早期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美轮美奂的岩石画卷 ,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西藏阿里改则县岩画为田野调查对象,对境内的三个岩画点进行了系统调查。改则岩画集中分布在先遣乡那日松巴村热加索康山一带,图像包括动物、人物、植物、日、月、雍仲符号等类型,制作方法为敲凿和线刻,遗存形式均为地表大石。改则岩画风格虽受到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但大部分还是以反映本土族群狩猎生活为主。根据岩画的制作方法、遗存形式、题材内容、动物特征和典型图像,试将改则县岩画考古年代推测为公元前1200年前后到公元700年前后。  相似文献   

13.
岩画在我国北方分布尤广,从黑龙江到内蒙古,到青海、甘肃、新疆,都光后发现过不同时代、不同题材的岩画。在内蒙古境内就有兴安岭岩画、阿拉善岩画和阴山岩画。其中阴山岩画绵延二万一千多平方公里,内富丰富、数量浩瀚,恢宏的创造更为世人瞩目。这些岩画,无疑是北方文化的一份极其重要的遗产。这些岩画创作的年代,无论是野蛮时代或较近的时期,在我们看来都已经很遥远了。遥远的历史潮水般将一切湮没了,但岩画作者留在岩石上的动人图画、却仍在诉说着曾经使他们生命激活的情境。今天,我们默默审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用心倾听,还是会听到北方的祖先内心的声音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北方地区岩画分布很广,从新疆始经过青海、甘肃、宁夏到内蒙古,以及黑龙江省,形成了延绵万里的北方岩画艺术长廊。北方岩画多以狩猎和游牧生活为主要题材,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北方民族生动的形象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料。 本文只想通过北方岩画与北方狩猎、游牧民族民俗文化的比较研究,来探索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性文化因素,达到对岩画艺术发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花山岩画是广西壮族艺术的宝藏,它的画面规模宏大、图像高大、分布密集、作画条件艰险、所用颜料独特,是我国迄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画.它的画风粗犷、简化、形象生动,是当时艺术水平的真实反映.本文从创作背景、艺术特征、审美作用这三个方面对花山岩画进行分析解读,探讨古壮族艺术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的岩画,主要是北方草原地区的狩猎、游牧民族的作品。他们的岩画大致可以分为狩猎类型岩画、畜牧类型岩画、生殖崇拜类型岩画、舞蹈类型和战争类型岩画,以及特殊符号和古文字类型岩画。不同的岩画类型表现了岩画主人不同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在内蒙古中部阴山山脉西端的狼山地区发现了大批岩画,其分布范围之大,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涉猎问题之广,在我国还属罕见。岩画发现后,立即引起国内外有关人士的极大兴趣。毫无疑问,这些岩画对探索我国古代北方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生活习俗、意识形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而形象的资料。 阴山岩画发现后,盖山林同志发表了不少文章。仅从已经发表的文章和所刊登的一百多幅岩画摹本的内容来看,我觉得有一些论断,是值得商榷的。我不惴冒昧,仅对被作者称之为“天神象”的岩画,就其题材内容和断代,略陈拙见。望诸识者不吝指正。 阴山岩画中有不少被发现者称为“天神象”或“神灵圣象”的,据不完全统计,这  相似文献   

18.
一、岩画和长城考古成果据考古调查,我区共发现3万余幅岩画。可划分为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阿拉善岩画、赤峰及呼伦贝尔岩画。这些由古代北方游牧和狩猎民族用工具或矿物颜料刻画在山岩上的岩画,其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蒙元时期。据中国岩画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前,岩画的艺术研究走向两个极端.将岩画定义为巫术、宗教附属物的研究否定了岩画中的审美因素,而将岩画视为"为艺术而艺术"的研究缺乏立论根据,得不到岩画研究界的认同.岩画的艺术研究,必须先界定岩画的艺术属性与学科位置.岩画是人工制品,具有审美因素,包含丰富的象征意蕴,超越了日常生活的实用性,是专业作品,自身就具有存在的价值,这些特征使岩画可以归属为艺术,可以作为艺术来研究.岩画的艺术研究是岩画学、艺术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乌兰察布岩画分布在乌兰察布和巴彦淖尔草原,是北方草原岩画艺术成熟期的集中代表.它的发现年代较晚,正式全面的考察是1980——1983年,在对大量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出版了《乌兰察布岩画》一书(文物出版社,1989年12月版).我们不能肯定每一幅岩画都一定含有某种审美意味,但我们可以肯定每一幅岩画都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于是,从今天的审美观念出发,人们几乎都能从中挖掘出一种“积淀”.除了它记载了人类早期生活形态而具有无可替代的考古价值外,还因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定范围的思维意识而令后人流连忘返、百思不解,显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