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除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外,还包括科技劳动、创业劳动、经营管理劳动、教育艺术劳动和第三产业的服务劳动。这些劳动都是复杂劳动,都能创造价值。马克思创立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作出了杰出贡献。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不同程度地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处理价值生产与分配的关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化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并不是要放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既是价值创造的理论基础 ,又是价值分配的理论基础 ,在深化认识中 ,必然涉及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问题。但它们并不是统一于劳动价值论之中 ,而是统一于价值理论、统一于社会经济实践中。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必须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了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需要深入研究和正确认识的若干问题:一是分析劳动价值论与知识价值论,说明知识价值的来源;二是探讨无形产品的价值,非物质生产劳动、科技劳动和私营企业主的劳动与价值创造的关系;三是讨论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关系,阐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四是研究劳动价值论与剥削论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剥削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杨圣明 《学术探索》2005,1(4):19-26
资本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的两重性。从自然性和自然形态来说,资本是一种有用物,是一种财富。价值的源泉是一元的,即劳动;财富的源泉是多元的。不仅劳动是财富的源泉,资本、自然资源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是财富的源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产品是财富的主要形式,在一切财富的源泉中,最根本、最核心的是人的劳动能力、创造能力。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富观的基本点。要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创造条件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资本的社会性来说,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从资本的社会形态来说,资本是一定量的价值,或者说是一种能够使价值增值的价值,这种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劳动是资本价值的唯一源泉,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在当代,劳动的外延已经大大拓展,除了直接的生产劳动外,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成为新的重要劳动形态,不仅直接在企业就业的人员属于生产劳动者,那些直接或间接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科研、服务的人员也成为生产劳动者,劳动者群体已经大大扩展了。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创造价值,只有生产劳动才创造价值,而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凡是直接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而又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生产劳动,否则便是非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的劳动不等于剥削劳动,更不等于无用劳动,只要是符合社会道德、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劳动,都是人类社会的有益劳动,如国防、外交、公共卫生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资本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资本相比,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自己新的特征。社会主义资本是能够带来“净增价值”的价值。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无偿占有的剥削收入。我国今天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剥削仍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是引发劳动价值论深化和创新的深刻的经济根源。对劳动价值论的深化 ,尝试提出如下看法 :一是一切生产或与生产紧密相关的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二是活的整体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三是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在整体劳动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四是劳动者成为有产者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五是凡参与财富创造的生产要素所有者都有权获得相应报酬。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被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至今依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指导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然而,一百多年以来,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已从工业社会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论遇到了新的挑战,科技劳动、管理劳动、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增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又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和创新。为此,必须正确处理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价值分配与财富分配、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物质生产领域与非物质生产领域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劳动价值论所说的“劳动”与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有很大差别 ,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受到挑战的主要原因。劳动价值论中认为不创造价值的劳动 ,现在不仅成为创造价值的劳动 ,而且比过去认为的创造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更加重要、更有意义、创造的价值更多。第三产业劳动、知识劳动、信息业劳动、管理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科学揭示劳动价值论的三重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 ,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论基础。要做到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 ,又结合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实际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科学理论 ,必须运用唯物辩证法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财富的创造 ;二是准确区分价值的创造与价值的分配 ;三是准确扩展生产劳动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由于思想解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逐步深入 ,劳动价值论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经济学的一个热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并把这一研究推向高潮 ,本文拟就近年来劳动和劳动价值论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重要问题作简要综述和评论。一、价值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在相当一部分学者看来 ,这个问题没有讨论的必要。因为“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范畴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其前提是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深化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只能把重点放在扩大现代社会的活劳动的内涵和外延上。也有的学者认为 ,深化…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石,是被实践检验和历史证明了的科学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指导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社会历史和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劳动价值论面临着新的挑战.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既要坚持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精髓和真谛,又要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进行发展和创新,正确认识科技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深化对劳动价值论认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价值理论的核心是形成商品价值源泉的问题。劳动价值论从分析商品二因素入手,科学地探索出劳动的二重性质,揭示了创造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劳动价值论要有新的认识和发展。一、要充分认识物质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价值是抽象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了物质要素,就不能生产出使用价值,从而也不可能创造出价值。马克思在对劳动过程、劳动生产率和价值的分析中,几乎都涉及…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和劳动价值理论曾启迪了几代被压迫无产阶级的思想和智慧。随着时代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应怎样认识高新技术在劳动创造价值中的地位 ,现代科技管理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等一系列新的现实问题 ,需要我们用辩证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 ,即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论劳动整体创造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类劳动的认识是经济学认识的基础,我们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认识劳动,劳动是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的对立统一,具有整体性。传统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劳动者的主体作用创造价值,而基本的事实是劳动客体在价值的创造中也发挥着作用,必须从劳动的整体性出发,认识劳动整体的创造价值的作用,科学的价值理论是劳动整体价值论。  相似文献   

14.
社会劳动价值论是钱伯海教授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的“新见解”。其所提出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社会看,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等观点需要澄清。对社会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的辨析: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从根本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何消失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 ,今天 ,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必须转变观念 ,与时俱进 :不但体力劳动创造价值 ,脑力劳动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劳动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所在。必须把科学劳动创造价值和科学创造价值、技术创造价值严格区分开来。现代科学劳动是一般科学劳动的新发展,反映着当代劳动的实质,现代科学劳动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劳动的发展方向,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根本动力。现代科学劳动可以作为高科技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重要范畴和核心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7.
陈乃圣  陈明 《东岳论丛》2002,23(1):11-13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一元论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认识 ,从而科学评价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及其创造价值问题 ;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与政策的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提出经典劳动价值理论修正和完善的方向。并对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作了新的认识与评价。认为劳动在价值起源上具有最终性 ;劳动及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具有主导性 ;劳动在新增价值或财富构成中具有主体性。结合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认识 ,提出社会财富按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分配的科学依据 ;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是市场交易的经济规范的契约关系 ;当前非公有制人士的收入主要来自资本和他们的技术劳动及管理劳动贡献的收益  相似文献   

19.
王永年 《江淮论坛》2006,1(4):105-108
提出和阐述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劳动价值论是宣扬劳动者社会贡献的理论,代表了最广大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法,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的理论武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坚持价值创造制约价值分配,并实行以“富民”为特征的新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超质劳动"是一个揭示人类生产力发展机理的劳动概念,它赋予"劳动创造价值"全新的内涵.人类劳动分为低质劳动与高质劳动.高质劳动需要高智慧、高学识,它所创造的价值是低质劳动的倍数.但人类仅仅从事高质劳动并不能增创价值或社会财富.这是因为,相对低质劳动而言,高质劳动者需付出倍数的学习与实践成本,消耗倍数的社会财富.这样,高质劳动创造的高价值一旦减去高成本,社会价值总量未必增加.而当高质劳动者创造出先进设备之后,先进设备的操作者并不需要高智慧、高学识,他们从事的只是低质劳动,但创造的价值却与高质劳动者相同.所谓"超质劳动",就是指劳动者以低质劳动形态发挥了高质劳动功效,创造高价值的劳动.正是因为存在超质劳动,人类才能不断增创价值,使社会财富总量不断倍增."超质劳动"概念对于科学阐释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