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继畲的《瀛寰志略》是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传世之作,于今出版已150周年了。然而对徐继畲及其《瀛寰志略》的研究,至今仍有重要意义。《瀛寰志略》虽是一部世界史地著作,但却是徐继畲面向世界及其追寻理想人格和理想世界的结晶。徐继畲(1795—1873年),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官至福建巡抚、兼署闽浙总督,晚年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是一位力图有所作为的政治家、思想家。其《瀛寰志略》一书是服从其经邦济世需要的力作。《清史稿》谓“继畲父润第,治陆王之学,继畲承其教,务博览,通时事。”①因受心学…  相似文献   

2.
山西在清代编篡的地方志中,出自名家之手的,首推汉学大师戴震编著的《汾州府志》和《汾阳县志》,再就是徐继畲编著的《五台新志》。该志是徐继畲晚年罢官归里、主讲平遥超山书院时编著的。  相似文献   

3.
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载,现存山西最早的方志,为明成化十一年(1475)刻印的《山西通志》,在华北地区,仅次于正统十年(1445)刻印的《大名府志》。残本《永乐大典》中,尚保存有较完整的《太原志》和《辽州志》,修于洪武、永乐年间,又较以上二志为早,明以前志则多已散逸。近年来,笔者辑录了数百种山西古方志,  相似文献   

4.
《山西通志·社会科学志》评介钟树《山西通志·社会科学志》(以下简称《山西社科志》)于1995年底正式出版。这部志书由着手至正式问世,曾数易其稿,历经十余春秋,最终以第一部社会科学志的资格进入中国方志行列,丰富了我国的方志种类,扩大了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5.
《福建论坛》今年第1期刊登史原同志的《浡泥国王墓和墓碑碑文略考》(以下简称《略考》,本文内未注出处者均为此文)一文.拜读之后,获益非浅.特别是"关于明朝诸王葬礼定制和淳泥王以王礼葬考"部分,作者能专程"去南京南郊石子冈实地考察",并以《明史·礼志》为据,对照现存的南京明浡泥国王墓的遗存,乃至于该墓的地理、地貌,进  相似文献   

6.
在搜集、研究、整理徐继畲(一七九五——一八七三)的向世著作和未刊手稿中,我们从山西省图书馆古籍部所藏《辛勤广丛刻》第一辑中发现收有《徐继畲批后汉书残本》。稍后,又收到侨居美国的方闻(彦光)先生从海外寄来同书的复印本,首页铃有“哥伦比亚大学中文图书馆章”字样。方闻先生,山西五台县人士,多年从事民族文化研究,对三普历代文化名人多有涉猎,尤其是对傅青主、徐继畲的研究造诣很深,著有《傅青  相似文献   

7.
《晋阳学刊》2008,(3):F0004-F0004
徐继畲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具有开放意识的历史人物,被誉为最早"正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的《瀛寰志略》曾在国际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值此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有必要对这位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隋开皇大业年间户口盛衰考实》(以下简称《考实》)一文中曾指出,史籍所称大业五年(609)“隋氏乏盛,极于此也”,是指隋代疆域之极盛,并非其户口之极盛;并论证了《隋书·地理志》(以下简称《隋志》)记载的各郡县数、户数为该郡初置时的数额。本文拟进一步考查隋代户口极盛时文帝末年的户口数量及其南北分布。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将《宋书》(中华书局标点本)和《艺文类聚》(上海古籍出版社汪绍楹校本)、《初学记》(中华书局点校本)逐一校勘,结果发现今本《宋书·百官志》和《艺术类聚》、《初学记》所引的内容几乎无一条相合,并且有很大的出入。而除《百官志》外,两部类书所引《宋书》其它各《志》及《传》的内容都只是有个别字句不同而已。因此,笔者认为今本《宋书·百官志》(以下简称《百官志》)已非其旧,为后人所补。现证之于后。  相似文献   

10.
在1840年到1861年之间中国人写成的22种有关介绍世界历史地理的书籍中,影响最大的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和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就两书的比较而言,写作动机的不同决定了内容的不同取舍,而内容的不同取舍又决定了两书的不同特点,即《海国图志》以博见长,《瀛寰志略》以精取胜。但无论是《海国图志》的以博见长,还是《瀛寰志略》的以精取胜,实际上都有它们的合理性,也都实现了自己的写作宗旨和目的。我们很难笼统地在它们之间分出谁优谁劣。作为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历史地理书,《海国图志》和《瀛寰志略》中对世界大势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它们的介绍具有较为全面,重点突出,新知识、旧观念这样三个特点。除它们所共同具有的这些特点外,在“睁眼看世界”方面,《瀛寰志略》有三点要优胜于《海国图志》:一是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二是对西方民主制度的介绍;三是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如果说《瀛寰志略》之优长在“睁眼看世界”的话,那么,《海国图志》之优长则在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所谓“师夷长技以制夷”,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学习西方列强的长处,用来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师夷长技”亦即学习西方成了时代的主题或历史潮流,《瀛寰志略》通过对世界大势较为全面系统的介绍,使国人对西方有所了解和认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产生向西方学习之要求的可能性,但《瀛寰志略》本身并没有包含向西方学习的内容;而《海国图志》提出的“师夷长技”的主张则开启了近代学习西方的新潮流。这一新潮流曾支配晚清社会和思想界达数十年之久。  相似文献   

11.
南炳文 《东岳论丛》2008,(2):168-169
一中华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0页称:永乐九年“浚江阴青陽河道”。查王鸿绪《明史稿》(以下简称《明史稿》)志28《河渠》6,其相应处所记,与之完全相同。可见《明史》此处文字乃因自《明史稿》。但查《明太宗实录》卷118第1页上永乐九年八月甲午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师院楚辞研究室主办的《楚辞研究与争鸣》——《楚辞学集刊第一辑》出版后,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日本学者三泽玲尔先生的《楚辞生成过程展望》(以下简称《展望》)和翟鹏举的《评张国光先生对(屈原列传)的十点质疑》(以下简称“翟文”,张文简称《志疑》)两篇,尤为楚辞学界所注目,为此,  相似文献   

13.
一、概说在有着丰厚史学传统的古代中国,有关外国史地的记载在历史著作中屡见不鲜。而且其地理范围遍及亚非欧。但是,中国真正放眼世界,进而把他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活动纳入史学研究体系,则缘于近代中国对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强势文明的应战。尽管先觉者林则徐、魏源、梁廷■、徐继畲等在鸦片战争前后编著了《四洲志》(1839年编写但未能出版)、《海国图志》(1842年)、《海国四说》(1846年)和《瀛寰志略》(1848年)等一系列介绍世界史地和现状的图书,然而当以德国史学大师兰克为代表的西方史学界在撰写多卷本的世…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小说史专著。其思想之深刻,论述之精辟,分类综合之准确,属辞造句之典雅,至今令人叹赏。当然,《史略》也难免有缺陷、弱点,笔者不揣谫陋,就其得失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5.
唐庭州置有西海县。仅见于《新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新志》),谓该县为“下,宝应元年置”。其他文献诸如《通典》、《元和郡县图志》(以下省称《元和志》)、《旧唐书·地理志》 (以下略称《旧志》)等并未志及。因此对其建置由来及地望,以往学界难以作深入研讨。日本学者松田寿男氏于《论唐朝庭州之领县》一文中,论及此西海县时,审慎地比拟于清海军,即旧名“镇城镇”之地,并疑西海县也许  相似文献   

16.
南诏世系十分繁乱,而阁罗凤世系又是混乱的焦点所在。它不仅牵涉上起细奴逻,下止阁罗凤几代南诏王谱系,还涉及关于南诏父子连名制的几种不同说法。弄清阁罗凤的世系,对南诏史研究无疑大有裨益。 《旧唐书》、《通鉴》、《云南志略》对阁罗凤世系的记载基本相同:细奴逻(《云南志略》作“细奴罗”)——逻盛(《云南志略》作“罗晟”)———盛逻皮(《云南志略》作“晟罗皮”)——皮逻阁(《云南志略》作“皮罗阁”)———阎罗凤。阎罗凤世系争论的出现,主要因为上述史籍与《蛮书》、《新唐书》的记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郭卿友先生主编的新著《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以下简称《民志》)。编者站在历史时代的高度。以整个中华民国时期各类政权的军政组织建制及其职官沿革为志述对象.认真对待历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大胆而又审慎的史学风度.对民国时期各种政权的更迭、职  相似文献   

18.
《长溪琐语》撰辑者谢肇淛,字在杭,本省长乐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政绩颇著.他是为明代著名藏书家,富藏书,亦“好读书,于学无所不窥”.“为学不尚空谈,而取诸目验,所以有创见独到之处”.长于文学,诗文集有《文海披沙》、《小草斋集》等.笔记特造孤诣,尤为精到,代表作《五杂俎》,内容广泛、材料丰富,谨慎且有识见,是记述各地“天、地、人、物、事”五种内容的“杂俎”,“谈明代社会风俗的书籍”当“首推”此书谢肇淛的地方志著述甚丰:《太姥山志》,《鼓山志》、《支提寺志》、《方广岩志》等是颇有特色的山水志;《北河记略》是相当出  相似文献   

19.
近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标点本二十四史,对书中的许多错误作了勘正,但由于种种原因,大都勘误未尽。其中以《隋书·地理志》(以下简称《隋志》)和《旧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旧唐志》)情况较为突出。仅就今湖北范围而言,各类错误就还有十多处。现作考订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李平 《学术界》2005,(2):147-148
钱钟书先生《宋诗纪事补正》(辽宁人民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2 0 0 3年版 )出版后 ,引发了学术界一些争鸣。笔者以三大宋编诗话为据 ,考证一段材料 ,补正钱钟书先生《宋诗纪事补正》中的一个说法。阮阅《诗话总龟》(以下简称《总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以下简称《丛话》)、魏庆之《诗人玉屑》(以下简称《玉屑》)分别成书于宋诗话发展史上三个阶段的总结时期。《总龟》之前身《诗总》成书于宣和癸卯 ( 1 1 2 3) ,收录北宋诗话颇详 ,总结了创始诞生期的诗话创作 ;《丛话》成书于乾道丁亥 ( 1 1 6 7) ,补《诗总》之漏缺 ,“二书相辅而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