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通称“两个离不开”,是对我国民族关系科学而又通俗的概括。它既反映了当代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友爱,同心同德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现实,也反映了数千年来我国各民族广泛联系,相互依赖,共同创造中华文化,共同开发祖国疆土,共同缔造和捍卫祖国的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今天,“两个离不开”家喻户晓,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逐步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的一个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次宪法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在今天国际国内的环境下,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祖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根据大量的考古发现,历史文化遗存和浩瀚的古典文献资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个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统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缔造伟大祖国的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社会主义国家。历史的经验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所以能够取得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又所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大团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要在民族地区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经济文化上事实上的不平等,使少数民族赶上或接近汉族的发展水平,同样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间的大团结。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加强民族团结,对于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祖国边疆,完成新时期的总任务,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族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就会随之消失.在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随着各民族内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各民族劳动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我国的民族关系也就基本上形成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很多专门的论述,这些论述是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全面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发展。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我国出现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我们对它的全面的深刻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50年代末期,也就是在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对它的表现、特征开始有所认识和表述。这可从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看到。指出了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胜利,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已经在我国各民族间普遍地形成和发展起来。这种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各民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之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平等互助,大团结,大协作,共同劳动,共同发展。(《十年民族工作成就》民族出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史研究四十年的重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四十年中,中国民族史研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作出了重要贡献:1.民族史观的根本变化,在民族史学界和社会上产生了强大影响,成为我国各民族长期团结稳定的因素之一;2.民族史学的发展,使民族史知识大为丰富,提高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素质;3.民族历史研究的深入,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少数民族在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贡献;4.对历史上民族关系的研究逐步深入,取得了重大进展;5.深入研究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提供历史的依据;6.研讨历史上的民族政策,总结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为当前处理民族问题和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历史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农村形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又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为此,本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并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本刊第5期将就“民族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讨论,欢迎关注。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面临的文化困惑与建设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又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为此,本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并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本刊第5期将就“民族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讨论,欢迎关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化与"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复杂和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同时又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步骤。为此,本刊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中国现代化”进行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关注,并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本刊第5期将就“民族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进行讨论,欢迎关注。  相似文献   

10.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提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这是十分正确的论断。自周秦以来,我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相互依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  相似文献   

11.
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政府在国内民族地区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实施过程中,经受了正反两方面的考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研究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形成、发展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总结它的基本经验,对于当前进一步团结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我国对社会主义民族有些不同的认识。主要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能不能称为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民族可不可以谈发展;什么是民族发展,我国各民族应该怎样发展等。这些问题,关系到中华各民族的命运和前途,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应该有符合实际的认识。现在提出一点粗浅看法,共同讨论,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这个问题,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繁荣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五十多个兄弟民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正在为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而努力。”在财政工作中,如何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财政分配关系,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逐步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事实上不平等,不断提高少数民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当前财政经济工作中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财政是国家行使其政治、经济职能的重要工具。在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同样担负着重要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目的,就是要保障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维护国家的统一;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调动各族人民在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其中核心问题一是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享有充分的自治权利;一是要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大力发展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尽快改变民族自治地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落后面貌,逐步消除民族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祖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立了密切不可分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形成了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尽管历史上曾出现过暂时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各族人民对安定统一、和平往来、互相依存的愿望,始终起着主要的作用。我国民族关系的这些史实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揭示它的真相,找出它的规律,才符合各族人民的需要和利益。正确阐述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不仅对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的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坚持各民族的大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和稳定,是新疆各民族人民的义务,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当前,由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心同德,团结一致,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艰苦奋斗,不断前进,并处在治理整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民族关系及民族战争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多年来史学界讨论的热门之一,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发表了意见。大体说来,讨论的基本问题有:汉民族的形成、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民族关系的主流、少数民族对祖国历史的贡献、主体民族、民族间的“和亲”、民族同化与民族融合、历史上祖国国土的处理、怎样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如何看待同时并存的民族政权、民族战争的性质及其评判、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的评价、史学研究中如何贯彻民族平等原则等等。我们只是选择几个最重要的问题,介绍一些基本的观点,以提供同志们研究中国民族关系史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人口虽然有多有少,但大家在数千年的相处中,特别是在祖国大地上的共同生活、劳动和斗争中,都对开发、捍卫祖国,创造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而把这些历史事实,实事求是地、有分析地告诉学生,是中学历史  相似文献   

19.
<正> 研究全国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是为了取得国民经济建设的最佳经济效果,以便满足各族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绝大部份居住在祖国的北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的广大地区,从事各种生产劳动。几千年来,我国务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共同缔造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四化建设中,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布局,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防,促进全国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合理安排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布局,必须充分考虑民族地区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在长达四千余年的民族交往过程中,逐渐组成一个民族大家庭。造成中华民族牢固结合的成因中,有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文化教育,宗教信仰诸因素,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在共同发展历史中所孕育出来的共同感情。有清一代,在封建的中央集权统治下,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在进行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中进一步沟通和加深。在共同开发祖国边疆的漫长岁月里,他们并肩劳动,共同生息繁衍,感情日趋融洽,形成互助互爱的兄弟民族关系。尤其是近百年来,蒙汶各族人民面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以及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民族关系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维护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