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末、2 0世纪初 ,美国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和城市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 ,政治腐败问题因社会转型而更加严重 ,成为美国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巨大障碍。为此 ,政府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 ,改政党“分赃制”为“功绩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漫延 ,为美国顺利实现社会转型提供了人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后危机时代,中国政府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城乡二元体制向一元体制转型关键时期所面临的特殊背景以及由此引致的诸多特性,客观上要求寻找更具中国特色的改革路径,探索和实践法治基础上的新型人治、效率基础上的中国式民主、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上的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不同的社会转型方式决定了在制度创新中应当设计出不同的改革战略与改革策略。特殊的国情与旧体制的特点决定了新时期中国只能采取渗透性的社会转型方式。这种特殊的社会转型方式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必须采取包括注入式战略、渗透式战略、并存式战略和转变式战略在内的战略体系,与这套战略体系相适应,在制度创新的具体操作上则采用了创新突破、保留等待和避免争论等配套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经济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由于社会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当前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因此,以公平为核心的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必须加快结构转换、推进社会转型。党中央提出构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为我国的社会转型明确了方向。中国是一个由13亿多人口组成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双向流动对农村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民工双向流动现状分析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正处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从农业国向工业国、从不发达的农业社会向发达的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这一巨大的社会进步和社会变迁,带给中国农村的根本性变化是在稳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加速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三个层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三个层面*⒇张继焦中国正处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由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结构中复杂的阶层分化和流动,大致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阐述:第一层面,具体地探讨工人、农民这两个原有大阶级的分化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第...  相似文献   

7.
青年韦伯从对西方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主义的分析入手,试图寻见他毕生追溯的资本主义起源。《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是目前少有的介绍青年韦伯农业社会学的汉译作品,文集收录的四篇讲稿分别触及了西方文明的“农村化”、农业工人与农业资本家、农业转型中的国家干预及农业资本主义的风险等议题。韦伯的农业社会学论述既有学理价值又有时代价值,农业社会转型与农业资本化议题极强地观照了中国今日之农业发展方向。回顾近二十年的“韦伯研究”进路,突破既有认知框架,重新走向韦伯的研究起点亦即“韦伯研究”的起点——农业社会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农民区际流动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必然现象。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是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我国现阶段农业经营比较效益过低、农业投资不足和农民负担过重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国情原因;农民追求个人利益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个人原因。农民发生区际流动对国家而言,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催化劳动力市场发育、社会矛盾的解决;对城乡社区而言,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农民发家致富。国家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区际流动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政府管理体制的建构中没有专门的工商管理机构。近代以来,为了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更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近代工业化,晚清政府开始建立近代工商管理体制。中国近代工商管理机构的近代沿革变化反映了中国从农业经济向近代工业化转型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是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典型特征,它是指社会从传统向现代、从农业向工业、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单一社会向多元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等方面转变的过程。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机遇。同时,结合当前中国大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大众体育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俄罗斯农业经济改革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和俄罗斯都进行了农业经济改革 ,但改革的效果相差悬殊。总结两国农业经济改革在初始条件、过渡经济方式、存在问题、绩效状况等方面的经验教训 ,对于中国农业经济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结构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转型期中国城乡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差距愈加明显和城乡分割开始弹性化,通过对两大特征的描述和成因的探究,我们认为应该从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转移支付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入手,促进中国城乡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奠定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但在社会层面也积累了诸多矛盾和其他不稳定因素,因此重新审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范式在当前社会转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经济成果取得巨大成功的背景下,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是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科学发展观视角,反思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范式,指出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单核性的发展特性,从发展的协同性、多核性、人文性三个方面展望了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范式。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家思想,源于中国历史重大社会转型时期。虽然伴随秦朝的覆灭和汉代的尊儒而逐渐在中国政治舞台上转为幕后,但对于同样处在重大历史转折期的现代中国,尤其是正在实行的新时代党政机构改革来说,仍然是改革应予借鉴的重要中华智慧。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我国大众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是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典型特征,它是指社会从传统向现代、从农业向工业、从产品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单一社会向多元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等方面转变的过程.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机遇.同时,结合当前中国大众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社会转型时期中国大众体育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倔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倔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社会转型时期中国文化、中国校园文化变迁的动态剖析,揭示了当前校园文化的深层背景、嬗变特征和改革趋势。从社会进步和高校发展内需的视角,提出了重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校园新文化的观点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崛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在新经济推动下,新一轮社会转型浪潮席卷全球,以传统农业经济为根基的中国乡土社会结构同时面临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以新经济为主导的后工业社会的双重转型。把新经济引入中国乡土社会,则必须重新对新经济浪潮做出社会认定,对新经济崛起与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做出历史定位,以保证在新经济浪潮下中国乡土社会结构转型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以历史浓缩的形式把各种社会冲突凸现出来,社会冲突对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具有双重作用。从长远看,社会转型必然促进社会和谐,减少社会冲突;从目前看,社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过渡性的社会冲突。社会冲突为社会转型奠定基础、积蓄力量,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就是要通过社会冲突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而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会转型的基础工程。本文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素质和构建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