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宏宇 《江汉论坛》2003,3(6):93-96
本文结合钱钟书关于修改、阐释等相关艺术见解,具体考察了<围城>的修改、校勘及版本变迁.认为该作具有不同的文本或版本"本"性.文章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版本互串和文学史模糊叙述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茅盾关于《子夜》的主题旨在"回答托派说"是其预设的温柔"陷阱",它既不能遮掩《子夜》的文本意味与作家意图之间的明显罅隙,也不能平复小说中关键人物的失败因素和结局与作家理念阐述之间的矛盾。真实而全面地展现1930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生活图景,深刻地反映资本运作环境下人性的本质以及企业经营投资者在资本运作过程中违背经济规律的主观因由,进而揭示出冲击企业经营投资者完成效益化生成及扩大再生产的时代动因,是《子夜》的立意之本,也是《子夜》的主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刘蔷 《北方论丛》2000,(5):124-128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启蒙教育的传统,《帝鉴图说》便是明万历朝大学士张居正和吕调阳专为士岁的小皇帝编写的一部帝王教材,希望他可以史为鉴,将来成为一位明君。此书因其内容上的雅俗共赏,形式上的图文并茂,自问世以来备受统治者和一般士人百姓一的青睐。四百年间多次释印传抄,不仅有汉、满,日各种文本传世,而且远播云南等边远之地,可谓“流播宇内,泽被士庶”等。对该书现存的四种时代版本和三种清工版本及一种日本刻本进行解  相似文献   

4.
5.
《书影》,明末清初人周亮工撰。此人才学超群而仕途多舛,崇祯年间曾官御史;明亡,南奔投福王;清兵南下,即降清,历任福建左布政使、户部右侍郎、江南布政司参政、江南江安督粮道等职,然宦海沉浮,屡遭牢狱之灾,最终因被劾去职,卒于康熙十一年。顺治十六年,作者因事系狱,《书影》即作于囹圄之中。及出狱,曾于康熙六年将此书付梓金陵;康熙十年,有感而自毁其版;此书印数不多,数十年后,世间已少见流传,其子周在延四处搜访旧本,于雍正二年得人资助重刻,大概于雍正三年刻成,此书始得重新流行于世。乾隆三十七年《四库全书》开…  相似文献   

6.
兰天 《人文杂志》2003,(5):151-154
《四十二章经》历来被认作是中国佛经的“第一译” ,但在近、现代却受到了广泛的怀疑 ,当代许多学者在论述佛教初传时 ,对其采取了回避的态度。本文通过对《四十二章经》的版本考释、不同版本的文字、思想对比 ,并通过对当时社会佛法流传状况的分析 ,确认它为定稿于东汉明帝至桓帝初年 (公元 1世纪中后期至 2世纪中前期 )的整理当时社会上流传的佛法而成的“编译”之作 ,定稿人不详 ,由此肯定了此经在中国佛教史上“第一译”的地位 ,并明确将其列为《阿含》类小乘佛典  相似文献   

7.
《万历起居注》所记资料虽然限于明神宗的日常活动(以外廷活动为主),及有关言论、文书和内阁大学士的奏疏,但其所涉及的朝政却是领域广泛,而且多半是当时朝政中最重要最急迫的问题,在记述同类资料的文献中,它也是收录最齐全、最准确的一种。研究万历时期的历史,对它应予以足够重视。诸多传播途径使《万历起居注》出现了多种版本,各版本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8.
9.
《梅磵诗话》写于元初,作者题"韦居安",所知《梅磵诗话》有三种版本系统。三卷本系统最为通行,经比对,三卷本各书皆出于同一祖本,而明葛会抄本最近于祖本。明清书目所载之二卷本系统有两种可能:或为书目传抄讹误,变"三"为"二";或并非传抄讹误,而是散失。相较而言,后者可能性更大。一卷本系统乃是撮取四个条目而成,其中三条摘自他书,而误属《梅磵诗话》。  相似文献   

10.
《三体唐诗》原本无注,或为"四卷"。大德九年(1305),圆至注付梓。今存元刊《唐三体诗说》二十一卷本,应当最接近圆至注原貌。后来又有残缺的二十卷本刊行。元以后,我国版刻的《三体唐诗》主要为圆至注二十卷本系统。至大二年(1309),又有裴庾注本。至少在元代,已出现了两种既有圆至注、又有裴庾注的注本:《诸家集注唐诗三体家法》和《增注唐贤绝句三体诗法》,皆三卷,后皆失传,赖日本翻刻本知其原貌。清康熙间,出现了两种删改圆至注二十卷本而成的新注本:盛传敏、王谦《碛砂唐诗》三卷本和高士奇《唐三体诗》六卷本。高氏本被收入《四库全书》。后何焯据明内府刊圆至注二十卷本还原、评批朗润堂刊高氏本。何氏批校本于光绪十二年(1886)由泸州盐局朱墨套印出版。  相似文献   

11.
使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汇校》,对比诸本异文,可以发现"共同异文版本群"等版本现象。利用"共同异文版本群统计表",辅以其他论据,足证今存诸本都是配抄本,而曹公"己卯冬定"、"庚辰秋定"《红楼梦》也是不可能的,所谓"程前脂后"说更是绝对不可能。校订出一部最接近曹公大作原貌的文本的根本方针应是:青睐优文,而非青睐某本,即或是优本。  相似文献   

12.
《安阳集》又名《韩魏公集》,是北宋名相韩琦的诗文集,它在宋代曾多次刊行,但今皆不存。目前能见到最早的本子为明正德九年张士隆刻本《安阳集》五十卷,后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张刻本影响很大,万历张应登书锦堂刻本、康熙徐树敏晚香书屋刻本、乾隆黄邦宁刻本、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均属于张刻本系列。明代安氏校正本是与张刻本同时代的刻本,在时间上可能要早于张刻本,后来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收入。在《安阳集》的版刻流传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安阳集》五十卷附《家传》十卷《别录》三卷《遗事》一卷本、《安阳集》五十卷本、《韩魏公集》三十八卷本、《韩魏公集》二十卷本四个系统刻本,其中以安氏校正本《安阳集》五十卷本质量为最善。  相似文献   

13.
14.
《海内十洲记》现存版本可分为云笈七签、正统道藏与续谈助三大系统。在云笈七签系统中,明刊《云笈七签》本成书于宋代,且与宋刊《记纂渊海》本的文字基本一致,可知二者所据底本当为近似的宋本或宋前古本,或《云笈七签》本即为《记纂渊海》本之底本。正统道藏系统中,《正统道藏》本刊刻年代早于《顾氏文房小说》本,二者文字相似度极高,前者很可能为后者之底本。续谈助系统仅包含独一的《续谈助》本,然其文字具有重要的校勘价值。在诸版本中,最具代表性,且争议最大的为《云笈七签》本与《顾氏文房小说》本,经过细致的校读考辨,可以判定:《云笈七签》本当为目前所知最接近小说原始文貌的最佳版本。  相似文献   

15.
胡海英 《船山学刊》2012,(4):159-160
明代何良俊的《何氏语林》是一部著名的“世说体”著作。后世对其版本认识存在不少误解,所谓的“套版本”说即是其中之一。“套版本”误说实际上是因混淆《何氏语林》与《世说新语》二书的明代版本所致,据现存文献,此误会自清代以来即已存在。  相似文献   

16.
王震 《文史哲》2022,(2):116-126+167
《六韬》内容的完成,当在战国时期,与齐国稷下学宫有关,但汉初并无完整的《六韬》,而仅有《太公》诸书中以《豹韬》等为题名的数篇或数组文章以及《太公阴谋》《金匮》等,彼此相对独立,经过彼此交叉和分化重组的演变,直至东汉才渐渐整合。经统计《中国兵书总目》《中国古籍总目》著录信息及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所录条目,并综合出土简牍、敦煌写卷、西夏译本以及《群书治要》节录和清人辑佚的文本,可知今存《六韬》版本接近200种。今将其划分为白文本、注解本、节录本及出土文献四类,根据笔者调查目验并校勘文字的情况,择其具有代表性者逐一详考,并著录其网上全文阅览路径及影印信息,以供学者参用。  相似文献   

17.
李丹 《东岳论丛》2012,33(6):87-91
以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子夜》为代表,从近代经济史视野剖析茅盾笔下的公债,阐述南京国民政府早期公债的概况,包括发行公债的背景、原因、种类以及公债的实际用途.并以中原大战为例分析主要由于时局与军阀混战的因素抑制公债价格,从而得出南京国民政府因政权合法性受到挑战而忙于征战,现代化民族国家的缺失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余治编纂的《得一录》是一部总汇慈善章程的善书,在晚清民初具有非常广泛的影响。该书于同治八年首刊于苏州得见斋,以后一再翻刻,形成多种版本,其中主要有目前研究者较多引用的十六卷本和当时实际流传更广的八卷本两种。十六卷本为原刻本,而八卷本则是光绪十一年长沙宝善堂重刊过程中所做的修订本。这两种版本内容基本相同,差异主要表现在目次编排上,表现了编纂者不尽相同的编纂理念。十六卷本相对更侧重按慈善组织和行为的类别来分卷编排,比较突出其善举章程总汇的特色;八卷本则比较注意从善举的性质出发来归类编排,劝善教化的功能明显加强,而善举章程总集的特色则有所减弱。八卷本虽非最早版本,但乃是在原来版本的基础上经过精心修订和编排而成的好版本,在编校质量上,已超越十六卷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版本变迁是一个很普遍的文学现象,但这种现象几乎没有引起多少研究者的注意。本文以文学史中的路遥叙述作为切入点对当代文学史的版本流变进行考察,归纳出文学史修订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版本变迁现象——篇幅消长、措辞变更、命名变化,并从路遥作品自身的品质和影响力,文学史家的知识结构和文学史观,政治、文化语境等方面对其原因进行探析,力图为文学史"重写"总结出一点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被誉为"民族秘史"的《白鹿原》,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三个重要版本:即初刊本、初版本和修订本.虽然它们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性的大文本,但不同版本对革命叙事的差异化处理,又让人不得不将之分割开来解读.初刊本以其克制性的手法,完成了宗法易变史的确立;初版本通过细节描写的完整还原,体现了家族文化史的分量;修订本则秉持主流意识形态立场,对民族正义史进行了修正与强化.因此,《白鹿原》的版本流变史实质上是革命故事的重新叙述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