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期望是教师在对学生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所形成的一种期待与关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期望效应是在教师期望的基础上形成和产生的影响或结果,本文尝试对中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强调教师期望理论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对在教学中如何更好应用该理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苏琳 《现代交际》2011,(4):198-198
期望教育就是教授的人让学习者制定一个能够完成的目标,鼓舞并教授他们,使之有信心达到、完成目标。让学习者尽最大的努力,自主地学习,能够自愿地实现既定的学习计划。在现今的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育观念的偏差。因此,要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公平的心态,用爱心、公正的心去关怀、爱护学生,把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准确清楚地展现,让他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出色的。只要学生们脚踏实地地学习,勤勤恳恳,前途必定光明无限。在教师的长期鼓励下,学生们会把志向化作动力,朝着目标而努力,按照教师的期望方向而发展[1]。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完全地受制于他们的智商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教师也有能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应用期望教育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习兴趣都将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侯晓宁 《现代交际》2011,(9):201-202
建构主义理论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紧密相连。建构主义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起着指导作用,并为此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分析能力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晓银 《职业》2012,(15):138-140
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情感力量。职校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若不够合理,会产生消极影响。应发挥教师期望的积极作用,并有效地将期望信息传递给学生,形成"期望效应"的良性循环,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果。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与法律素质是大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必备的素质之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课程不感兴趣,笔者近期对在校大学生和历届毕业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教师和不受欢迎的教师,并提出三项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职业院校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将高职学生培养成同时具备知识文化和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灵活运用的高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致力于探讨期望效应对职业院校学生行为的影响,期望可以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实证支持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交流能力日渐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项实用性技能。然而,对于成为重中之重的英语教学,虽然目前在许多方面正进行改革,教育界相关学者也对语用学与国内英语教学进行了多方面研究,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如何将语用学所涵盖的理论知识更加系统、完善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雷盛燕 《现代交际》2016,(4):214-215
目前,我国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课堂教学费时低效、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不高等问题。2014年,文秋芳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理论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理论。本文从该理论的依据及所面临的挑战两方面探讨了该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建议,以期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浅谈弗洛姆期望理论在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玉峰 《职业》2012,(29):127-128
同样的教学方法,在企业培训中应用与在高职高专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截然不同。经过分析和探索,笔者发现了弗洛姆期望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实现高等职业英语教育目标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角色总是把握不准.本文重在提醒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英语研究性学习角色的定位,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培养适合时代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及未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注重情商的培养对学校教育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重点探讨情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胡红芝 《现代交际》2014,(10):31-31
本文首先阐述了营造英语语言环境的重要性及意义,并基于学生英语学习具体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语言环境的方法,及师生如何合理创设并运用这一英语语言环境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从而能引起教师和学生对英语语言环境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It is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use body language in the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s because the communications between people are never depended on or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can not only help people wh...  相似文献   

14.
王东呈 《职业时空》2012,(1):116-117
通过零压力英语摸底测试和座谈得出高校艺体类专业开展专业化英语教学存在学生基础薄弱、班级分配不合理、师资不足、教学效果不明显等弊端。在充实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对艺体类学生开展分级教学,并加强课堂多元素的运用,活化英语专业知识和术语的学习,可实现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专业化,从而达到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加英语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The widespread use of English in China these years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wo kinds of controversial languages: a new kind of world English cal ed China English and the other is Chinese English (Chi...  相似文献   

16.
徐建军 《职业时空》2012,(1):120-121
以外语教育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剖析了技校英语教学中情感障碍的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情感障碍的策略。最后阐述了技校英语教师在消除情感障碍中的能力素质要求,旨在唤起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应对矛盾的意识,达到真正从根本上提高技校英语教学水平和效能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鲁钒 《现代交际》2011,(2):32-33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依存。本文通过对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形式和口语教学现象的分析,指出了口语考试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反拨效应,以期能够提高大学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范艳梅 《现代交际》2011,(3):207+206-207,206
"浸入式"教学法作为一种第二语言习得教学方法在国外语言教学领域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并得以推广和普及。本文通过对加拿大语言浸入式教学法的介绍,结合目前高校教学的困难,对浸入式教学模式在中国高校中的发展进行讨论。在我国,一些高校已经将该方法应用于一些专业学科的双语教学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浸入式"教学法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高级英语教学的改革当中。  相似文献   

19.
张虹 《职业时空》2013,(2):98-103
将任务教学法和案例引入商务英语教学,根据案例设计有效任务,任务借助案例展开。学生在案例引导下,查找资料和分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和探索。任务完成后,给出案例中公认的最佳解决方案和权威性解决方案加以检验和比较,让学生对任务实施的结果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商务和语言知识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以致用,以提高商务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are two teacher educators who worked collaboratively to co-teach an 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 and US history class to eleventh-grade students in an urban high school. They wanted to ensure the methods they were teaching preservice teachers were current and effectiv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oundational beliefs that influenced their teach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they taught, some of the challenges they encountered, and a brief snapshot of the students' views of the curriculum. The authors discuss that putting their beliefs into practice outweighed the challenges they encountered—a culturally relevant, authentic,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can be effective in an urban classroom. The experience also assisted them in teaching their English and social studies methods cla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