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从现代汉语词类多功能现象出发,以跨语言比较和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对词类多功能性的研究表明,范畴是语言描写的需要,其具有相对性,体现在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在词类问题上其表现为,词类多功能性是一种跨语言普遍现象,其本质是范畴的灵活性。因此,能否对词类多功能性作出合理的解释,既是检验词类划分标准合适与否的关键,又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需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高度重视语言和言语的关系为前提。  相似文献   

2.
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分类,语言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主张:一是以意义为标准,二是以形态为标准,三是以功能为标准。胡裕树先生从六十年代开始一直坚持功能分类。功能分类在他所主编的《现代汉语》中,都有明确的论述。他说:“语法上区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指明词的外部结构关系,说明语言的组织规律,因此,分类的基本棍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探究胡裕树先生的功能分类说,可使我们从中认识区分词类,在历史上是经过一个曲折发展过程的,还可认识区分词类,语言学者是经  相似文献   

3.
词类范畴是一种原型范畴,范畴的原型认知效应为词类的偏移提供了心理依据;非范畴化认知机制是词类偏移的心理操作方式。词类偏移反映了汉语词类的真实面貌和人类思维的认知规律,是正常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4.
研究实践表明,汉语词类划分存在词无定类或类无定职以及循环论证的问题。汉语词类问题源于西方语言学,印欧语言的词类是一种有形态制约的句法手段,汉语没有这样的形式手段。汉语词类是一种“赤裸裸”的意义类,由于词的意义与句法功能之间有比较稳定的关联,句法功能可以作为意义同类的验证手段。目前以句法功能为标准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法方便,这只是一个权宜方案。由于词类是词与句法结构的接口,汉语词类研究应该着力探寻词的意义与句法功能之间的关联,进而转向直接研究词与句法结构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5.
程度范畴既是语言表达中不可或缺的语义、语法范畴,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范畴。根据参照对象的存在形态及其特点,程度范畴可以重新分类为客观性相对程度范畴、主观性相对程度范畴、限制性绝对程度范畴和普适性绝对程度范畴四种。另外,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运用文化语言学在词汇格局中分析词的方法,对汉语程度范畴表达手段的演变进行历时梳理,可以认为汉语程度副词的发展及形容词形式的演变是汉民族对程度范畴认知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词类是初始概念”是汉语词类问题的最新、最重要的观点.这一初始词类观认为,词类随语言产生而产生,语言产生伊始初始词的表述功能即词性.初始词类观背后是整个语言学研究的基石——“词源”语源观.“词源”语源观是迄今为止唯一的语源观,但它却是一个从未被讨论、更遑论被证明的根本错误的预设.初始词类观既缺乏根基,又与相关理论和语言实际相违.按笔者提出的浑沌语言学的观点,词汇源自浑沌语的分化,词类是语言系统发展成熟后,人的语法意识和语法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语时体范畴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法学界对于语法范畴各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解释。我们根据普通语言学的基本原理,认为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概括或归类。语法意义是从一系列具体的词或具体的语言成分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意义。不是词汇意义,不是语言成分中的具体意义;而是同一词类或同一语言结构所共有的意义,是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形式是语法意义的物质外壳,这种语法形式一旦离开语法意义是不存在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是统一的。根据上述基本原理,我们认为汉语是有时态范畴和体貌范畴的。体貌范畴的语法意义是指动作变化在一定时间的过程中的方式或状态,这里所说的方式是指动作的开始、进行、完成、持续、  相似文献   

8.
具有时、态、体(总称“三态”)三种形态变化,是蒙语动同的重要特点之一。汉语动词本身一段认为没有或者缺乏这种内部形态变化。但对熟练的翻译工作者来讲,汉语动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应该用蒙语动词的哪种形态来处理,并不感到十分的困难。因为汉语可以通过虚词、词序和语意等其他手段来达到表示时、态、体范畴的目的。而且这种表现形式在  相似文献   

9.
体用类型是指由名词引申出动词或形容词,这是汉语词义引申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过去未能揭示出这种类型,是它被概括在其它类型之中。它的提出,得到当代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与传统词义研究理论的启发。汉语词义引申中的体用类型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体用范畴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流行的"词类活用"说其"本用"与"活用"的关系很大部分都是建立在"体""用"的联系上。近20多年来,围绕汉语词义演变所作的理论研究,有一些是对词的非理性意义的关注,它们与汉语词义引申的理论不处在同一个平面。  相似文献   

10.
在"语言学概论"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是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所不能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本文试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解释汉语词类划分和外来词种类划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说明"语言学概论"教学中应当扩大我们的研究视野,引入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构建新的理论框架,使语言的分析进一步走上精密化、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汉语究竟是什么样类型的语言?汉语语法体系的真实面貌究竟是什么?已成为当代语言学,尤其是汉藏语言学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急迫的问题。汉语语法学在印欧系语言理论的指导下已走了八十多年的路程。可是目前从西方移植来的一整套语法范畴(包括词类和句子成分)几乎没有一个是汉语语法上明确的类。这不能不使我们对袭用西方体制的整个汉语语法体系的科学性产生深刻的怀疑和思索。近几年,我们在张世禄师的指导下,对《左传》的句型系统作了全面分析和考察,试图以此为基础,对汉语语法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突厥语言研究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语言理论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与发展现代语言科学,以用来说明与论证未曾解释过的语言现象,力求建立更为有效的现代语言学理论。 现代语言学起源于欧洲,而欧洲语言学传统又来自希腊。希腊学者在研究希腊语结构时,发现了词类和句法结构,特别是主语和谓语的句法概念,接着又发现了一些属于屈折语类型变化的范畴,诸如性、数、格、人称、时态和语态等。这个最早的语言概念系统是后来欧洲语言学论述的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洲语言的类型特点,主要是屈折——综合语的特点。当使用这种理论研究另一种结构的语言时,特别是研究阿尔秦语系,包括突厥语族语言时,语言学家便遇到了使用欧洲模式的语言范畴不能把阿尔泰语系的语言事实全部概括进去,并发现许多语言理论中没有预见到的语言现象。这就迫使欧洲语言学必须来一次革命,以适应研究波及更大范围的民族语言的需要,从而使欧洲语言理论不断得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不可能是完备的,但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认识活动不可能绕开自然语言。哲学需要一种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上的元语言。语言哲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哲学命题的解构分析,更应该展开元语言的建构分析,即通过转换等语言结构分析程序建构出反映认识范畴的表达式。比如概念分类和整体切分作为不同的认识范畴,通过日常语言学派的词语用法分析不容易区分开,通过转换分析建构出表达式,可以有效地得到区分,相关的外延扩大和限制问题也能得到解释。语言哲学建构分析既要预先关注哲学中的认识范畴,也需要掌握语言结构分析程序。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汉语语法论的研究"、"语法理论的研究"和"语言理论的研究"等三个方面介绍和评论高名凯的语言学学术思想。作为中国理论语言学和汉语语法研究的先驱者之一,高名凯为摆脱印欧语眼光,建立反映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提供了一个独立研究的典范。在高名凯的汉语语法体系中,实词的分类不是语法的重心所在,但虚词的研究却是重要的、成系统的,这是高名凯语法体系的一个鲜明特色。高名凯关于汉语实词无词类的著名观点对今天以及未来的汉语语言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朝鲜后期汉语会话书辞典》主要收录了19世纪朝鲜《华音启蒙谚解》《中华正音》等十二种汉语会话教材的词目和例句,本文通过爬梳该辞典各词目的词类标注并统计其数据,与《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进行对比,发现该辞典的标注方法基本是符合规范的,甚至有一些超越的地方,如把"数量词"当作一个词类进行收录。再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审视该辞典的词类标注,发现该辞典的词类范畴具有原型性。但该辞典的词类体系繁杂,命名角度多样,应当精简,对词的界定也应该更加严格。对该辞典的词类标注研究可以促进域外汉语辞典编纂提高质量,并对国内汉语词典的编纂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畴,原本是一个表示类别、种类的哲学术语,但也常用于语言学领域,如词类范畴、语义范畴、语法范畴等。词汇语义研究中的范畴观的核心是词义范畴,词义范畴跟义类、语义格本质不同但有一定关联;词义范畴包括层级不同的各种类型;词义范畴一般表现在义位搭配中,通常可以从词典释义中观察到;搭配的选择性表明词义范畴存在类型对立,"人"和"动物"范畴的对立在语言中是典型而普遍的范畴对立。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语言学史上,类型学的研究一开始就同形态学分类纠缠在一起。本世纪以来,人们的语言学视野扩大了,类型学的分类也从形态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伸展到语音、语汇和语法的各个方面,根据单个或系列具有典型特征的语言现象进行分类。本世纪七十年代,两位西方语言学者李讷和汤生(C.N.Li,S.A.Thompson)对汉语的语言类型提出一个新见解:汉语是主题占重要地位的语言(Topic-prominent La-nguage),英语是主语占重要地位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这一对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新兴的对比语言学学科而言,"对比"不单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更是一种思想,是统领学科的灵魂。作为当代中国对比语言学领域举足轻重的学者,潘文国先生的语言对比思想独树一帜:第一,历史思考的深度——不但关注汉英两种语言发展和演变的历史,更关注对比语言学学科发展的历史,从语言和学科发展的历史中探究、总结和把握规律;第二,哲学探究的高度——以"语言世界观"为基础构建起新的对比语言学学科的整体框架,从学科的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不同侧面进行研究,将对比语言学提升到哲学语言学的高度;第三,"汉语主体性"的识度——率先提出"换一种眼光",从汉语出发进行对比研究,改变了以往语言对比研究中的"印欧语眼光"和汉语研究中"削足适履"的旧习,为开创语言对比研究和汉语研究的新局面作出重要贡献。潘文国先生的语言对比思想体现在他的对比语言学专门文献、其他著述和教学实践中,他的语言对比思想和教学实践使其成为中国当代对比语言学发展进程中里程碑式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一离开了汉语的基本性质去进行汉语研究,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汉语具有哪些语法范畴,这是决定于带有民族特点的汉语本身,而不决定于它种语言都有哪些语法范畴。忽略了这一点,汉语研究就不可避免地将会同它种语言进行比附,面对汉语中的一些独特的语言现象,作出并不符合于汉语规律的任意性的解释。在汉语研究中,到目前为止可以这样说:词这个语言单位,以及词类的区别,句子成分的划分,单句和复句的界限等等问题,还没有一个解决得比较理想。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怀疑,是不是我们对汉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其核心内容包括体验性心智、隐喻性思维和无意识性认知。体验哲学强调语言的体验性,认为人类的范畴化、非范畴化、隐喻、推理和想象等机制都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认知加工过程。当代汉语新词串语义模糊性是以语言的象似性为基础的主客体互动和认知加工的身体体验的结果,分别是体验性心智折衷现实表征与语言表征,隐喻性思维折衷认知主体与语境,以及无意识认知折衷"山寨"语素与"x"语素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