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学者在研究九世班禅返藏时多采纳档案材料,大都忽略了传媒中的各类资料。班禅返藏作为国际热点问题《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日报,《东方杂志》《蒙藏月报》《蒙藏旬刊》《康藏前锋》《开发西北》《边事研究》《海潮音》等期刊都及时跟踪报道,报道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宗教人士对班禅返藏的策略和态度,并介绍了达赖与班禅、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中国政府与英政府之间的交流与斗争。通过这些报刊我们可以了解九世班禅准备返藏的复杂过程,及其返藏失败的原因,把握当时的舆论导向和达赖班禅两个系统利用报刊进行斗争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贺龙与藏学专家︵之三︶文\刘冠群智慧的结晶———《康藏情况报告》●专家当兵及格达活佛进藏●教授办小学(七)智慧的结晶———《康藏情况报告》1950年1月10日前贺龙在成都所见到的藏学专家、高僧,如上节所述,只有李安宅,于式玉、任乃强、法尊和尚。《康藏...  相似文献   

3.
王川 《中国藏学》2023,(5):58-70+213-214
抗战时期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科长戴新三(1907—1997)是人生大多数时期活动于四川的历史人物,他于1933年通过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高等文官考试,并于1934年1月到蒙藏委员会任职,先后出任蒙藏委员会参事室荐任科员、《蒙藏月报》编辑主任、蒙藏委员会编译室主任等职。1940年8月被任命为驻藏办事处第二科科长,1941年4月启程入藏,直至1944年11月离藏返回内地,在驻藏办事处任职共4年3个月。在驻藏期间,他被派遣到日喀则、山南、江孜等地开展布施、调查等活动,并以《日记》的形式,逐日记录,撰写了数十万字的三卷本《拉萨日记》。返回内地后他在服务川康工作之余暇,立足于《拉萨日记》,积极撰写了多篇文章,主要是他对于当时西藏地方的观察、纪行、政论,发表于《康藏研究月刊》《风土什志》和《边政公论》。这些文章成为世人观察那一特殊时期的重要窗口,极具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在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戴新三在民国后期公开发表的考察西藏地方的多篇文献,结合新发现的戴新三《拉萨日记》第二、三册,分析戴新三公开发表考察文献、未刊日记的异同,发掘戴新三西藏地方观察的内涵,以进一步全面地呈现相关史实,阐释...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民国时期关于康藏研究的三种学术期刊《康藏前锋》、《康导月刊》、《康藏研究月刊》产生的背景、时代特点、载文内容及其学术价值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与探讨,同时对三种期刊所载文章的数量、类型等进行了文献计量学的分析.此外,文章还对20世纪上半叶作为我国现代藏学兴起之重要标志的藏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的出现为何同康区研究有密切联系,以及康区研究在我国现代藏学兴起过程中所占有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因相关汉文史料缺乏,国内学术界对美国基督会巴塘传教点传教士史德文介入1917~1918年康藏纠纷了解甚少.文章利用国内研究者几乎未曾用过的<史德文传记>等英文资料,结合其他文献资料,发现一件重要史实:即史德文促成了边军驻巴塘分统刘赞廷与藏方营官色新巴于江卡议和,其后又赴昌都治疗汉藏伤兵,这意味着此次康藏纠纷中的康藏合谈始于史德文,他为弥合康藏关系起了一定作用.了解这一史实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此次康藏纠纷以及传教士在康区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成飞 《民族学刊》2022,13(2):90-97, 142
嘉庆《四川通志》是清代第三部四川省志,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刊行,其卷百九十一至百九十六为《西域志》。此“西域”以先分地再分目的通志体,对西藏历史、地理、社会、宗教、文化诸多方面情况全面记载。嘉庆《四川通志?西域志》实为一部名实相符、体例较为完备、内容宏富、资料丰富的官修西藏地方志,是清代西藏地方志持续发展第一个高潮中集大成者。在清代西藏地方志中独设汉藏人物传记,摘引了反映清王朝治藏战略的重要官书,收录了四川本地特有文献和大量咏藏诗词,多角度记述了清代川藏行政划界,推动了清代四川省修纂西藏方志体系的最终形成。该志的成书标志着清代西藏地方志两种体系合一后的再次整合,也推动了之后西藏地方志发展的新趋势,对民国时期康藏史地研究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内《格萨尔王传》研究 (1941——1989年) 罗马凯撒与关羽在西藏韩(亻入)林成都华西大学杂志 2期 1941年30—37页: “蛮三国”初步介绍任乃强边政公论 4卷4、5、6合刊 1945年关于“藏三国”任乃强康导月刊 6卷9、10期 1945年关于格萨尔到中国之事任乃强康藏研究月刊12期1647年  相似文献   

8.
1934年,蒋介石设法利用十三世达赖圆寂之机设法解决西藏地方与中央正常政治关系的恢复、康藏纠纷及班禅返藏三大问题.首先,他遴选黄慕松入藏致祭并借机解决西藏问题.接着,他确定了解决的基本政策与处理原则,其特点为在五族共和下赋予噶厦极大自主权力,国防与外交由中央政府负责.同时,他着手处理康藏纠纷,并与九世班禅协商其返藏事宜.黄慕松入藏期间,蒋介石指示黄努力协商.噶厦最终承认了西藏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蒋介石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就.至于三大问题,蒋介石在当时中国主要面对日本入侵的情况下无力解决.  相似文献   

9.
前撰《明代中央政府赴藏地使者事辑》(载本刊1986年1—2期),辑录了《明实录》具名的去藏使者,略考其事迹行状,列为四十八条。仓促属稿,遗漏不免,故再纂《事辑补》。《明实录》佚名的去藏使者,以年代列目,亦附于后,藉以考明政府遣使藏地之概貌。四十九,冀忠、姜观、沈成、任俊检抄《明实录》,明代最早派往藏族地区进行茶马贸易的,是洪武八年以赵成为首的政府使团,已详前文。由于政府对马匹的需求,在专司茶马贸易的机构尚未完善时,政府仍直接派出使者,去藏地市马。洪武十九年,有两条记载,见于《明太祖实录》卷179: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的第三次康藏纠纷由国民政府主持调解,反映了国民政府对康区和西藏的统属关系。由于康藏纠纷的复杂性,国民政府在处理过程中的措施和原则,实际上是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的综合反映。研究这一历史事件,有助于认识近代中国治理西藏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古迪(Jack Goody)在追忆其所亲历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变时说过以下一段话: 涂尔干的事业,对于人类学家界定其问题意识,无疑起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埃文思-普里查德本人,而且也来自那些受牛津大学训练的学者以及诸如福忒思、格拉克曼、斯瑞尼瓦斯(Srirvivas,1916-1999)等较年长的学者,这些人像杜蒙一样,曾担任该大学的教员.  相似文献   

1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4.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6.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