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旨在针对冯友兰建构新理学形上学四项核心概念:「理」、「气」、「道体」与「大全」与朱熹哲学相对应之核心概念,进行对比性之研究。冯先生深受英美实在论的逻辑分析法之影响,认为这是正的形上学方法。他以这种方法对朱熹形上学相对应的概念进行了格义式的诠解,他自谓其新理学形上学不是照着朱子的讲法讲,而是接着讲,企图发展出一套新的中国哲学之形上学。朱熹的理气可分不可离,且富有机性的联系。朱子的「无极而太极」以「无极」来描述最高实有「太极」之形上属性。冯先生的理、气、太极、道体皆为真实(本体)之抽象思辨所得之概念,与朱熹机体宇宙论格格不入。冯先生真际与实际(现象世界)之割裂虽不契于朱熹的理在气中之宇宙观,然而,他引介西方新实在论来重构新理学之尝试和成果,为中国传统哲学之未来可能发展,提供了新视域、新思维法、诠释法,启迪之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由周敦颐、张载等开其端,由“二程”明确提出,由朱熹集其大成。“理一”是指天地万物的根本之理,也是理学家所主张的宇宙与人文的终极之理;“分殊”则是这个根本之理在具体事物中的多样性表现。既重视“理一”,又重视“分殊”,这是理学家们在伦理学、方法论和认识论等领域都依循的思想方法。对于诗学而言,“理一分殊”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诗人在鸢飞鱼跃的万物生机中体认“天理”,在审美感兴中感悟宇宙人生之理,使诗歌作品在生机勃勃的物象中呈现理思,这成为近古时期诗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脉络。  相似文献   

4.
"理一分殊"是朱熹伦理思想中一个重要命题,"分"的平声习惯读音导致这一命题在今天解读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命题本身存有了逻辑矛盾、命题结构上的对仗失衡以及现代词汇中无法找到"分"的对等解释语等。而把"分"作去声对待,上述矛盾将会化解,而且这一命题的原有伦理意义色彩也将被鲜明激活。  相似文献   

5.
“理一分殊”这一命题乃为程颐为其弟子杨时解惑时所始发 ,随后成为理学常常讨论的一个重要范畴。由于其文字的多义性 ,这一个范畴在后来的哲学发展中被演绎成多重意义。本文重点不在于说明朱熹如何运用“理一分殊”这一概念 ,只欲通过朱子的性理学说解读“理一分殊”的微言大义 ,借以折射出这一命题在宋明理学中的重要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宋明理学因为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官方哲学,统治时间达七百多年,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面对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冲击,为了恢复儒家作为合法地位,朱熹作为集大成者,建立以理为基础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对由程颐提出"理一分殊"思想,朱熹进行了系统论述,并使之成为程朱理学的一个核心观点。它的思想包含着动静观、格物致知论、心性理欲论三个方面,在此之中,朱熹哲学实际上成为封建皇权的精神象征,并包含很多唯心主义成分。  相似文献   

7.
刘述先新儒学思想始终贯穿着"理一分殊"的方法论原则.他在批判继承朱熹"理一分殊"说及卡西尔功能统一说的基础上,结合当代思想文化的特色,对"理一分殊"作了一种创造性的阐释,并将此作为自己建构新儒学思想体系的方法论原则.他对古今中外文化问题的处理、对儒家思想特质的揭示、对系统哲学的探索,都是通过对"理一分殊"的现代阐释来把握的.  相似文献   

8.
张载的“道”指的是气化,这与二程的理相差很大,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观点。也正是在这一独特思想的基础上,张载提出了其负的理一分殊的体用论。张载认为,天地法象,皆神化之糟粕(负的理一分殊);在张载看来,一旦走出“形不形”之关节点,所形成的“天地法象”“万物形色”,都只不过是神之糟粕而已。张载进一步认为,虽然万物形色为糟粕,但它实是太虚本体的藏身之地;只要在糟粕上点睛以太虚本体,则糟粕即转化为精华。  相似文献   

9.
10.
“理一分殊”是朱子从哲学本体论上对于“理”的本体地位进行说明与论证的一个命题。考察朱子对于“理一分殊”的解释和论证,对于“理一分殊”可以提出一种新的理解:朱子所谓的“理一”,是指“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谓“分殊”,是指此理随其所处之体不同而其用不同。“理一分殊”在伦理学上的功能,便是为古代儒家的名分制伦理作出论证。因此,朱子所讲“一理”与“万理”的关系,只是普遍的“理”与“理”在万物中的“用”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般的“理”与特殊的“理”、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之间的关系;朱子所讲的“分”,既不能从“分割”的意义来理解,也绝不能从“分有”的意义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朱熹不仅是一位强于思辨的哲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儒家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及其社会教化功能,而且是个既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的儒者.他认为上古的礼仪已经太陈旧了,并且也太繁琐,需要加以适当的改革和简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他通过补充及更新材料,编辑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论著--<仪礼经传通解>[1].另一方面,他将原属上层社会的儒家礼仪世俗化和平民化,推广至民间,编成<家礼>一书,成为后世最简明的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实用手册.通观整部<家礼>,祠堂及祖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祭祖只是其表现方式之一而已.朱子编修这本<家礼>,希望能培养人对祖先"爱敬"、"崇爱敬"、有"谨终追远之心"、"报本反始之心",这些都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但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2.
能否建立一种全球性的普遍伦理,以及如何来建立这种普遍伦理是目前伦理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认为普遍伦理的建立是一项非常艰巨异常复杂的工作,因为它不是某个国家或民族的“区域伦理”,而是跨越地区和国界的力求为全人类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世界伦理”.本文拟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3.
兴起是朱熹诗经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兴起本质上是理解主体与理解客体不断交融的意义生成过程,它作为一种有效的诠释机制和策略,使朱熹的以义理说《诗》合法性成为可能,为其通过《诗经》而更好地阐发理学思想做了基础性的铺垫,在《诗经》汉学向《诗经》宋学转变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与桥梁作用,其地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普世价值作为一种全人类普遍适用且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及指导价值。从哲学角度看,它在传播和发挥作用的过程中,体现了相对性、时间性、变异性和选择性的特性。中国传统文化和诗学中的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的异同研究,具有文化比较的学术意义,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在传统文化与普世价值间的发展趋向与定位寻找恰如其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15.
科研伦理的意义与限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有效地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它符合人类的需要,有必要研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伦理问题。在有关的伦理讨论中出现了两种主要的看法,即价值中立论与价值关联论。尽管价值中立论存在一些困难,科研活动要受到伦理规范的限制,但我们又要认识到伦理规范限制科研活动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一方面表现在人们常常不能对具体的科学研究提出确定的伦理原则,另一方面表现在这些伦理原则对科学研究的影响缓慢而不直接。  相似文献   

16.
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包含着丰富的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相一致的思想成分,又存在着与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不完全一致的地方,具有二重性。  相似文献   

17.
《列子》中蕴含的环境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子》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 .其环境伦理思想包括反对人类中心主义 ;保护自然 ,使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认识到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界产生不良影响 ,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的思想。对《列子》环境伦理思想的探讨 ,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看待环境问题 ,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 ,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和利用观 ,启发人们对保护环境的方法论的思考 ,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论语》,归纳和阐述了孔子孝道思想,分别从企业伦理管理和伦理经营角度讨论了孔子孝道思想对我国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价值,说明了将孔子孝道嵌入企业伦理文化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家和道教认为最根本的是“道”,由“道”生出天、地、人等宇 宙万物。这就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伦理为轴心的局限,将思考的范围扩到整个宇宙,树立 了朴素的整体观念。由此看来,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基本性当是自然而朴素的。道教 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出发的。道教主张“道法自然” 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同时主张“归真返朴”的人生宗 旨,其中具有若干有价值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冯友兰先生在其著作<新原人>中提出了人生四境界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中天地境界为最高境界,它是"知天"、"事天"、"乐天"、"同天"的统一.这一思想与现代生态伦理学观点有许多相契合之处.从认识角度说,这种境界体现了与西方理性主义倡导的二元对立所不同的系统思维;从实践角度说,它倡导限制人的物质欲望,提升精神人格;从审美角度说,人把自然作为审美对象,通过"移情"把自然纳入到道德关怀的范围,使自然与人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