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从18世纪以来,全球化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二次全球化浪潮具有明显的新特点。在当今的全球化趋势中,贫困和不平等进一步加剧。工业化国家是两次全球化的始作俑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发展中国家也发生了新的分化。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市场的风险和成本极其高昂,如何化险为夷是它们必须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如果是以2003年10月起点中文网正式启动VIP会员制为界,大抵可划分为两大阶段.在前一阶段,网络文学是草根狂欢的天堂,是无功利的自由叙写,它典型地遵循着情感逻辑,虽然杂乱、幼稚乃至粗鄙,但却是一代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再现,这个阶段的网络文学是表达的文学;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的逻辑及其社会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立平 《社会》2009,29(2):1-29
目前中国的经济问题,从表面看来,是在美国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发生的,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转不过去而形成的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原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引发并加速了正在酝酿中的中国的生产过剩危机。因此,美国的问题不一定是中国的问题。中国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更具有传统的生产过剩危机的特点。这是我们分析中国在这次危机中一些重要问题的前提,而对经济危机产生的社会后果的讨论,也必须建立在这一前提的基础之上。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实体经济的层面及其该问题向社会层面的传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利用经济危机的机会,真正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为从生活必需品时代顺利转型到耐用消费品时代创造条件;同时进行社会安全网络的建设,形成可以隔绝或减缓经济危机向社会层面传导的过滤机制。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知识分子外流及其后果张桐人才资源是所有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以及欧洲一些国家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前苏联也较早地开发了人才资源。1在前苏联,不仅国民整体素质较高,而且拥有一支高...  相似文献   

5.
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湘平 《求是学刊》2007,34(2):34-38
官方趣味与精英趣味的合法性危机、大众趣味的资本化与意识形态化、大众传媒和消费社会的逻辑促进等使得大众趣味权力化倾向成为可能。大众趣味的权力化又使得大众趣味成为某些集体行动的基本逻辑,具有某种解放、自由的意蕴,发挥着阶层意识表达的作用。但是,大众趣味在本质上是一种微观权力,大众趣味权力化实质上是戏剧行为与享乐主义性质的。针对大众趣味权力化的事实,我们必须提供大众趣味权力化的合法途径;促进大众趣味升华;寻找和保障大众趣味的公共性;以创新的形式张扬社会核心价值;构建有关大众趣味的社会反思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6.
“所有制迷信”及其后果姜树蔚在传统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环节是所有制理论,它构成了其它理论环节的基础。但在这一理论环节中,存在着许多错误,其中最突出的错误是过于宽泛地定义所有制,片面地强调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所有制迷信"。这在理论上造成了许多严...  相似文献   

7.
沈毅 《浙江学刊》2013,(1):194-201
个人主义作为个体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或立场,无疑是人性发展和历史进步的表现.然而,西方社会的后现代性基本进程悄然地侵蚀着原有的社会结构、制度和实践,深刻的社会变迁不断地推进了后工业社会的个人主义发展,并使之演变成为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或行为的普遍方式,从而令西方社会陷入了一种“社会资本”无情流失的局面,以至于使人们的生活进入到一个更加缺乏安全感的不确定时代,那么,这样的状态就不得不让人们感到不安了.  相似文献   

8.
山小琪 《唐都学刊》2005,21(3):79-81
吉登斯认为现代性标识着与传统社会的断裂,现代性有四个基本的制度性维度: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军事力量和监控体系;现代性所引致的全球化也有四个维度,而现代性与全球化交织的现代社会有着不确定的风险,激进卷入的四种社会运动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光明的前景。吉登斯的理论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由于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重大偏误,导致当今世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对立后果愈演愈烈。本轮经济全球化以“经济人”假定为逻辑起点,以发达国家的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实质是大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对利润的持续性、体制化的疯狂劫掠,巧立名目地将人类共同资源与财富转化为利润装进了资本家私人口袋的同时,却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然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割裂、人与人的纷争和人相对于自身的异化等诸多脱序状况丢给了普罗大众。认清本轮经济全球化主导观念的偏误,有利于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重树“道德人”的规范,积极化解这三大对立,而不是被“经济全球化”等中性概念所蒙蔽,受制于资本逻辑羁绊,苟安于日益危脆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10.
殡葬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下成为了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因为承袭了几千年而成为国人的一种文化情结,诸如厚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已深入人心,构成为民俗的一部分。一生一死,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大事。纵观当今的殡葬,形式各异,但厚葬仍然是一种主流形式,深究其原因,殡葬中丧家心理占据了决定性因素。本文首先对殡葬中丧家心理进行探讨,继而分析了丧家心理带来的后果,以期殡葬活动朝着正常健康文明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世界报刊评论》杂志1984年10月号报道,2050年,居住在世界上多至100亿人的生活方式,将表现为在失业以及在许多情况下都达不到福利计划标准的状况下求得生存。目前工业国家有3,500万人失业,而且由于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工作由机器去做,因而形势好转几乎没有希望。由于每10个失业者中有3个是妇女、5个是青年——社会中最容易受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研究大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分析了有关“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建立了生育率下降的理论构架,指出了东、西方生育率转变的不同特点,进而对中国生育率下降的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研究。中国生育率下降机制是独特的,是强制力主导型的,目前中国正在不太稳定的态势下实现生育率的一次转变,生育率的反弹特性还很强。作者认为,中国生育率转变的任务并未完成,要警惕随时可能出现的补偿性人口增长现象。在这个意义上,生育率下降机制的转换对于生育率的进一步下降显得尤为重要。最后,本文提出了中国生育率下降及其后果研究的初步思路和基本假设  相似文献   

13.
二次大战后,日本经济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这同日本政府运用宏观经济管理职能有效地促进企业的现代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日本政府非常注意对企业行为的干预。这种干预造成了双重后果。一方面,有效的干预避免了过分竞争,在经济发展初期保护了民族工业,使多数企业较为顺利地得到发展;另一方面,某些过分的干预又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的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但是全球化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作者从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人口膨胀、移民浪潮和地区性经济集团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全球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法国老了,现在没有从前那么多儿童了。它是不是就此走上了一条不可救药的衰退的道路呢?欧洲和法国一样,欧洲的人口状况即使不是更糟,也是相差无几。法国人的中间年龄(指低于或高于这个年龄的人数相等。——译者)1982年是32.8岁,到1990年可能达到34.7岁。老年人的人数将会增加,从现在起到2000年,60岁以上的人数将增加22%。到2000年,60岁以上的人将占整个职业人口(20—60岁)的38%,而今天只占33.5%。相反,据雅尔莱冈最近给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的一份报告说,20岁以下的人数在人口中的比例从1966年开始下降,到1983年底已经下降到29.5%,这个比率是“法国历史上的最低点”。  相似文献   

16.
王德春 《唐都学刊》2012,28(1):90-95
美国对华租借法延期援助的主要政策动机是帮助国民政府重建华北地区力量平衡,迫使国共双方通过谈判解决政治争端,建立一个统一的民主的国家。不料,国民政府自恃军力强大,误以为中共军队不堪一击,遂贸然挑起全国内战。租借法延期援助积聚的能量最终失控,彻底摧毁了预定的政策目标,导致杜鲁门总统对华政策彻底失败。  相似文献   

17.
技术后果评估是通过科学分析确认和评价由于开发和使用技术而给社会带来的技术、环境、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影响。它包括两项任务 :技术后果研究和技术后果评价。技术后果评估是要预先推定技术行为的后果并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其负面影响。不过这一理念只能部分地实现 ,原因主要在于技术后果的两面性和不确定性。1.技术后果的两面性和不确定性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 ,没有而且不可能有哪种技术只带来积极结果 ,所以完全避免技术的负面影响是一种不现实的愿望。每当社会进行技术抉择时 ,都应不断对积极和消极的技术后果进行权衡 ,既不应不假思索…  相似文献   

18.
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人学公式简单地归结为人道主义,就是把对马克思的人学公式费尔巴哈化,这是一种误读.这种误读导致了一系列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其中的劳动人道主义极为有害的后果,从而割裂了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发展脉络,否认了1844年以后异化劳动理论存在的客观事实,造成了马克思思想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9.
日元汇率与日本物价的异常互动及其后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日元汇率与日本物价异常互动——在日元汇率持续下贬的同时 ,日本物价亦呈持续下跌之势这一重要现象 ,分析了日本持续贬值却未能提升日本物价水平的主要原因 ,探讨了加速日元贬值的非物价因素 ,进而说明了日元贬值对日本物价下跌乃至通货紧缩的恶劣影响 ,指出在日元贬值与日本物价下跌或通货紧缩之间 ,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关系 ,而日元贬值与日本物价的这种异常互动关系 ,还进一步加重了其对东亚经济的恶劣影响 ,使东亚经济受到了比上一轮日元贬值高潮 (1 997— 1 998年前后 )更加严重的双重打击。  相似文献   

20.
谈及“内耗”,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东方式嫉妒”的产物,它所产生的后果是:社会群体的活力被遏制,力量被削弱;社会个体闲散无为,不图奋进,致使整个国家缺乏生气,整个民族萎靡难振。笔者在赞同这些看法之后,联想到中国历史上的种种迹象,深感与“内耗”似乎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遥想孩提时代因所谓“年老不得看《三国》”因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