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风貌, 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要加强文化建设, 培育民族精神, 为中国社会的繁荣发展努力。  相似文献   

2.
供电服务是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实践“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展现公司良好服务形象的重要窗口。文章通过十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和繁荣,必须要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作动力。作为新闻宣传,对弘扬民族精神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相似文献   

4.
校园文化建设是塑造高校形象,增强高校内在凝聚力和外在竞争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校精神风貌和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要创办一流的大学就要创建一流的校园文化。1997年以来,学院着力塑造具有二民院特色价值观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内核是自信自立、自强自律。具体表述为:共同追求和塑造以人为本、自强不息的办学理念;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工作作风。努力建设和实现这一文化内涵,并最终用它来熏陶人、培养人,已经成为全院师生员工的共识。校园文化建设是以人的全面成长为出…  相似文献   

5.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民族复兴以文化兴盛为支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对中华传统文化推陈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道教文化根植于中华沃土,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相似文献   

7.
6月9日,许云昭副省长在省民委委员单位座谈会上联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各民委委员单位认真抓好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与贯彻落实,充分发挥委员单位在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创我省民族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19日,湖北省民族宗教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9.15"重要批示、关于宗教工作的"12.18"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民族工作座谈会、全国民委主任会议、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工作。会上,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苏晓云发表讲话,湖北民宗委主任谭徽在作主题工作报告。会议结束后,各市(县)、区委、政府高度重视,主要负责人均在第一时间听取了会议精神的汇报,并就如何认真贯彻会议精神作出具体安排。全省各地扎实工作,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为努力实现湖北民族宗教及援藏援疆工作新突破、大发展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杨公卫 《民族学刊》2016,7(2):85-87,127-128
武内绍人(Tsuguhito Takeuchi)专著《中亚出土古藏文契约研究》出版发行以来,在国际敦煌西域学界引起广泛反响.这部著作对于中亚古藏文契约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并进行研究释读,其中对于古藏文契约种类格式的研究成果突出.武内绍人还根据契约内容格式努力还原吐蕃统治敦煌西域时期当时的历史文化“语境”.这些对于敦煌西域研究的学术研究方法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此外,西域丝路的“古代契约”精神对于现代中国诚信社会与法制人文建设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我印象很深的是,湘西吉首市社塘坡乡十八湾村的群众,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开出了一条5公里长的公路。他们那种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那种通过艰苦努力改变命运,改变生活现状的志气,正是湖南精神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地域特征,撒拉语既有古突厥语的特点,同时又因与周边语言的联系而有自己新的发展。它的突厥语特点代表了几种历史层面,这种层面反映出与不同突厥语群的联系。由于复杂的共时特征和与历史记载的差距,对于撒拉语进行分类是很困难的。根据如下两方面的论述:1和乌古斯语的发生学关系;2和南西伯利亚语和克普恰克语长久的联系,本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不同意撒拉语与现代维吾尔语有发生学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从公元七世纪初以降,吐蕃先后兼并了分布于青藏高原的羊同、苏毗、吐谷浑等族,与这些民族发生了密切的政治和文化交流.本文引用敦煌、新疆发现的古藏文文献,结合汉文文献,深入地讨论了吐蕃治下的吐谷浑小王和吐谷浑臣僚、民众的情况,力图揭示出吐谷浑被吐蕃征服以及逐步融合的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3.
14.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世纪之交世界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背景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后,民族分离主义浪潮在世界各地迅速泛滥的背景错综复杂,包括民族怨仇、殖民统治及大国强权政治等历史根源;东、西方冷战终结和雅尔塔体制解体的国际大气候;某些国家政府民族政策的严重失误、西方世界有目的的推波助澜等内外缘由;以及世界现代化、全球一体化大潮所激发的各民族经济、文化权益之争等深层因素。民族自决权原则的真谛是遭受外国异族统治的殖民地附属国各民族的非殖民地化,它与国家主权原则、不干涉他国内政原则紧密相联,不能不顾相应的历史条件,无限扩大民族自决权适用范围。倡导民族国家在民族结构上的纯粹性和单一性的“一国一族论”,以及主张每个民族都必须组成一个国家的“一族一国”论,在理论上是极端偏狭和荒谬的,在实践中也势必增强民族分离主义运动的非理性和破坏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国后中央政府支持的边远地区经济项目的得与失出发,阐述了这些项目设计立项时应当考虑的各种因素及效益评估办法。  相似文献   

18.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9.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20.
人关前的满族正处在由一个生机勃勃的氏族社会末期向封建制度的转型时期,其文字、宗教、服饰、婚姻制度、社会组织形式都呈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满族上层统治者实行了一系列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开明措施.使满族在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的同时.又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成为社会转型时期民族文化发展的良好范例,对于新时期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