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玄论战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思想界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学术事件 ,时为中国科学界巨擘的丁文江 ,在这场激烈的学术论战中 ,高擎科学的大旗 ,与玄学家们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极大提高了科学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力 ,在传播科学精神方面扮演了启蒙者的角色 ,对中国现代科技文化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由于时代所限 ,丁文江对科学抱有一种过分的乐观 ,因而未能充分认识到科学精神自身所面临的逻辑悖论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玄学思想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科玄论战”中的一种观点。它肯定了以中国哲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解决人生观问题上的重要意义,认为仅靠科学无法解决人生观问题。限于当时形势,玄学思想受到科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代表人物的严厉批判。但是,随着工业东亚的崛起和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取向问题,玄学思想也随着人们对于文化传统的日益回归而逐渐彰显其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文化运动期间,"先进知识分子"与"传统知识分子"之间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文宗教"的思想冲突,由此引发的"科玄论战"对研究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问题富有意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融通并非指在同一层面上互补互益,而是指科学精神向更高层次的人文精神的跃升,即科学精神向人的"类本性"的积极扬弃。  相似文献   

4.
江琼 《东南学术》2003,(4):157-162
本文从"科玄论战"说起,分析了科学主义与科学派、唯物史观派的关系,认为不能把科学派等同于科学主义,也不能笼统地说唯物史观派支持了科学主义.在科学发展趋向整体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互相渗透的今天,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方东美以康德哲学作为桥梁,从"一度同分"与"两度异分"的区分入手,将黑格尔哲学作为解剖的"标本",试图了结"科玄论战"。但方东美既没有将康德哲学的桥梁作用贯彻到底,也忽略了黑格尔哲学的思辨神学实质,特别是他借助黑格尔辩证法去打通"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并通过"生命哲学"的建构实现宗教、哲学与科学的统一时,实际上已经消解了"科玄论战"的核心问题。要言之,必须在"科学"与"宗教"之间为"玄学"厘定边界,清理地基,否则"科玄论战"的反思得不到根本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科玄论战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的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大论战。以张君劢、梁启超为代表的玄学派认为人生观的问题是科学无法解决的。以丁文江、胡适等为代表的科学派主张“科学可以解决人生观的全部”。这场论战从学理上看,表现为科学与哲学关系争论,而从社会历史进程看,是以传统伦理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与以现代科学文化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的冲突。由于科学派和玄学派各  相似文献   

7.
论"科学人"与科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华 《学术论坛》2007,2(4):22-26
科学精神包括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的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不屈不挠,知难不退的精神;勤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精神;静心研学,戒急戒躁的精神;淡泊名利、苦耐清贫的精神;坚持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恪守学术道德,修炼完美人格的精神等。弘扬科学精神,对端正学术风气,反对学术腐败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卢毅 《东南学术》2001,(4):195-201
本文引入哈耶克关于“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的理论架构,尝试着从知识论基础的角度,对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场论战(“科玄论战”与“民主与独裁”之争)加以重新审视。文章认为,以往仅就“玄学派”的哲学基础——“唯意志论”展开剖析,尚不足以完全凸显其所持的全部观点,也无法充分揭示“科玄论战”双方(分别以丁文江、张君劢为领军人物)真实对立之所在。而从哈耶克所提供的视角切入,则可发现,标榜“科学万能”的丁文江在知识论上秉持的是“建构论唯理主义”,由此导致了他对“全知全能”政治的醉心向往;与此相反,谨遵“进化论理性主义”的张君劢则出于对科学理性局限性的认识,在“新式独裁论”甚嚣尘上之时固守了其自由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9.
方用 《晋阳学刊》2007,(5):72-76
情感是"科玄论战"中参战各方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具体展开为:情感在人的存在中居于何种地位,情感在何种意义上参与了世界、人以及人的精神世界的构成,情感是否可以作为通达有情世界及有情之人的方法.这些讨论从存在与方法等层面丰富、深化了我们对情感本质和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清代学术理路和西潮冲击之下,墨子及墨学在清末民初引起知识分子的广泛关注。作为现代学术史上的典范性人物,胡适和梁启超对于墨学的偏爱和阐释可以说具有典范意义,其学术主张存在共同性,同时也存在着差异性。二人都比较重视墨子的《墨辩》部分,以此来发明中国传统学术的"科学精神",但二人对于墨学的理解和阐释也存在根本性差异:一主"智",一重"爱"。以话语分析的视角看,现代性的科学话语和反省现代性的玄学话语构成了胡适和梁启超墨学知识生产的核心要素。可以说,"五四"之后中国思想界对于文化现代化的思索呈现出多岐性,正是对于文化现代性的不同方案导致了胡适和梁启超以及不同学术群体对于传统阐释产生差异。因此,胡适和梁启超关于墨学研究的异同离合可视为近代中国一典型的学术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矛盾在现代中国哲学史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新儒家在本体意义和价值优先性原则下,以新的本体论化解这个矛盾,并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以本体论的价值层级和结构来肯定"科学"的地位。尽管重建的本体论并没有超越传统本体论的基本形态,但显示了哲学家寻求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文化独特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科学主义从其产生伊始就体现出明显的价值化认知的特点 ,即急于为科学赋予社会及人生价值的意义。分析其中的原因 ,既与科学本身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有关 ,也与缺乏对科学元理论的研究有关 ,这里又隐含着这种研究所凭借的工具———逻辑 (尤其是现代逻辑 )———的缺失 ,使我们对科学和包括价值问题在内的形而上学不作区分 ,把科学同价值问题加以等同。同时 ,自身文化传统的延续是形成这一特点的又一重要原因。应该认识到 ,只有从根本上把握科学的本质 ,走出对科学认识上的误区 ,使科学精神、科学理性融入我们的思想中 ,才能最终使科学融入我们的社会 ,也才能最终赋予科学以社会、人生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唯物辩证法的立场、观点看 ,科学的根本精神是主体间的批判 ,这种精神亦可作为科学与非科学划界的标准。同时 ,应批判西方科学哲学关于科学与非科学划界问题上的种种形而上学和非理性主义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4.
发生于1923年的“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事件。以陈独秀、瞿秋白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唯物史观为思想武器参与论战,有力地批判了玄学派和科学派的观点,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的传播;向中国思想界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法,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从学理层面梳理这次论战中的思想流变,不但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了解,亦可以从特定角度考察近现代思潮与中国历史进程的联系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所谓的科学,虽然没有正式进入老子的视野,但老子对名分知解的认知行为的批判,作出"为学"与"为道"的区分,反对知识可能诱发的智巧诈伪等思想,足以引发学界对现代科学精神的深度思考.从老子的思路看,科学的"知解"认知方式对生命的自然有造成"肢解"、"占有"的危险.老子的生存哲学正是反对人的占有冲动和主宰意志,教人顺应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可加以干扰破坏.老子所作"为学"与"为道"的划分,有助干更清晰地理解科学与哲学之间的界限,明确科学的有限性.老子自然主义的哲学与现代真正的科学精神是最为接近的,其哲学基本概念所蕴涵的思想意旨与现代科学的精神方向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6.
陶弘景在历史上虽然以一代道教宗师而闻名,但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亦为后人所瞩目。这无疑与他本人的思想素养和知识兴趣有关。道教的长生成仙信仰,固然是推动他积极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力,然而,强烈的求知精神与相对合理的思想方法,更是他取得多方面科技成果的前提要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着重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指出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创新,“三个代表”思想的创新表现在党建目标、党性原则表现形式及实现途径三个方面;科学精神的灵魂是实事求是,“三个代表”思想是从国内外、党内外的实际出发作出的科学论断;科学精神的最基本要求是务实,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就是要联系实际搞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必须关注划界问题:划界问题的意义 "划界"问题,即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问题,始终是科学哲学中困扰人的一个举世难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要分析清楚科学不同于其他任何非科学的观念形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或者说,是要划出一个界线来回答"科学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会引发出科学哲学中的许多相关问题,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一问题对科学的正常发展,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对于在知识分子和广大民众中宣传和普及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邱若宏 《船山学刊》2005,(4):179-181
近代中国从西方输入近代科学方法始于维新派,他们对实验方法、逻辑方法、数学方法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传播和运用。但总的看来,只有逻辑方法的引进比较系统全面,并且他们还没有将这些方法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0.
学界关于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的论述很多,但关于道家文化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贡献的论述似嫌不足。本文通过阐明老子思想对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贡献,旨在说明道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