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五四新文化运动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鲁迅以其对国民性的思索深刻地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本质精神。鲁迅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认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①改造国民性,实际上就是清理民族文化心理中消极、恶劣的历史积淀及其文化根源。文化与心理是互为因果的,一定的心理状态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而心理现象本身则又是某种文化现象的体现。在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文化,已内化于国民的文化心理和行为样式之中。就是说,植根于传统小农社会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研究鲁迅的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既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按早期、前期、后期三个阶段论述了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主要内容、特点、由来及发展。过去一些研究者认为,鲁迅后期抛弃了改造国民性的思想。本文作者则认为,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贯穿了鲁迅的一生,具有历史的一贯性和连续性。鲁迅成为共产主义战士以后,也没有中辍对这一问题的探求。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世界观的转变,鲁迅后期改造国民性的思想与前期相比,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存在着根本不同,有了重大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3.
王学谦 《齐鲁学刊》2002,2(1):130-134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与其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少年时代的家庭变故使鲁迅的心灵受到严重的创伤。他过早地承受着疾病、死亡的沉重压力 ,他对于人生的第一感觉就是人性的冷酷与残忍。在当铺与药铺之间 ,鲁迅成为“示众”的材料 ,并形成“示众 /吃人”情结。这一心理情结影响了鲁迅人生道路的选择 ,并促成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辛亥革命前的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辛亥革命前的改造国民性社会思潮周建超19世纪上半期,西方现代文化伴随着炮火大规模涌入中华国门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层面逐步出现了裂痕,作为精神文化深层结构的国民性问题也逐步进入人们研究反省的视野,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终于形成一股颇有影响的改造国...  相似文献   

5.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7.
鲁迅拥有丰富复杂的文化心态,它既是社会历史复杂的心理积淀,也是作家深刻而丰富的生命体验和中西文化影响的结果。近现代社会历史的转型过渡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形成了鲁迅独特的启蒙者心态,传统文化的因袭重负与进化论的历史理性孕育了他的历史中间物意识,现代西方非理性主义文化思潮张扬提升鲁迅的生命意志,现实秩序力量又把这种个性意志撕裂成孤独、绝望的话语碎片。西方基督教文化既为鲁迅的启蒙思想提供了一定的价值反思之镜,也转化生成一种情感体验和行为方式:忏悔与救赎,牺牲与超越,同时,鲁迅又最终消解了宗教的终极关怀,回到了个体性与现实性的人文价值层面,完成了对基督教的批判和超越,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文学启蒙再进入到现实改造的话语转型和心理重构。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鲁迅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乡土小说关于国民性批判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昭明 《江汉论坛》2005,1(5):121-124
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改造与重塑,即国民性问题,是中国乡土小说关注的重要主题。本文试从“五四”时期的鲁迅与新时期乡土作家在国民性思考的比较研究中,探讨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新时期乡土作家在这一方面所表现的新特点:农民在建国后的干群关系中的弱势地位;揭示国民性中麻木落后的东西;探讨国民性痼疾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永远的鲁讯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次笔谈组织了一批论述鲁迅国民性批判现实意义的文章。文章或从我国客观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之当代影响的原因;或从理性和宗教的视角出发,指出理性精神和宗教信仰的缺乏是造成国民性弱点的重要因素;文章还就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具体内容,紧密结合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等现象,从不同方面对不良现象进行针砭,具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看来,皇权思想与国民性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在东亚,日本的皇权思想主要造成了主体性丧失问题,中国的皇权思想主要表现为国民性问题,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主体性问题。而这也使鲁迅从对国民性的批判转向对皇权的批判。但他的困境在于:皇权思想不但造成国民性问题,融入国民个体的灵魂,而且其所行使的功能性也融入了整个国家和现代化运动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正> 对“国民性”中种种弱点的批判,是鲁迅思想启蒙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他对封建文化总体批判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他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阶级观点,对此既有所扬弃,又有所保留。它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一种关系,鲁迅如何处理它们,很有必要作些探讨和分析。而阐明这个问题,对我们多从中国实际出发考虑社会和文化改革问题,显然会有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改造“国民性”与社会改革的实践与要求“国民性”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就提出的概念。当然,它的来源还是在国外,而且最早从事对中国国民性观察与研究的也是一些外国人,这些外国人中不乏一些怀有种族偏见和居心不良的帝国主义分子,他们企图利用这种观察与研究的结果为在中国建立殖民统治服务,其所谓的观察与研究的结论中也有许多放肆污蔑中国人民的谬论。然而,这种观察和研究却对中国近代一些思想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他们主要还是站在一个受欺侮、受奴役的民  相似文献   

18.
排孔开新与国民性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国 《河北学刊》2003,23(3):174-17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文化新人为着中国现代文化价值的重建和文化信念的确立 ,在思想文化领域进行激烈的排孔开新 ,由批判旧文化旧思想到重视社会主体———人的问题 ,主张进行国民性改造 ,这就为五四时期的排孔开新找到了一条新路。这样 ,国民性改造问题 ,就成为排孔开新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关系链条中的一个关节点。国民性改造的讨论在排孔开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这是新文化运动进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对问题讨论的一种深化。因为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是国家发展、民族前途的根本问题 ,因此 ,它不会满足于思想文化领域的破与立 ,必然要以社会主体的根本改善为问题的解决和答案。  相似文献   

19.
关于鲁迅所谈的“国民性”的概念,目前专家学者的意见是不一致的。本文赞成这种观点:“鲁迅所说的国民性,就是由中国社会的历史和中国社会的现状所造成的中国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及其特点。”①所以,鲁迅听谈的日本国民性,即由日本社会的历史和日本社会的现状所造成的日本人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及其特点。考察日本国民性问题,主要以日本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为根据。那么,针对中国人的弱点:鲁迅谈日本国民性的内容是什么呢?鲁迅谈日本国民性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呢?鲁迅所谈的日本国民性问题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何裨益呢?这些,正是本文所要论述的。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全集》中有四次提到《支那人气质》。可见,在鲁迅终其一生的关于中国国民性的思考、批判、重建和实践、选择之中,斯密司的《中国人气质》一书自始至终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阿Q所代表的中国国民性的核心就是“精神胜利法”,但这种“国民性”却并没有直接受到道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它是民间道教思维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衍化。鲁迅的怀疑与否定精神明显可见道家传统的影响,怀疑与否定精神本身并非只有消极、破坏的功能。从反面来看,正是怀疑与否定,才推动了积极、正面、建设的形成与发展。鲁迅经由与老庄道家非常接近的思路构建了“鲁迅式的沉默”世界,表现出他情感的丰厚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