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杨劲松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6-129
零度偏离理论作为修辞学中的重要理论,已上升为认知世界的方法论,即通过偏离表征来探求零度规律。口译作为一种言语实践,其零度表现为最大化地实现交际效果,其偏离表现为受个人意志、文化背景、认知视角、语境等因素影响的具体的言语实现。本文从口译的初始零度、口译是如何偏离的、口译的最终零度探讨了口译操作是如何表现为零度与偏离的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4.
运用生成语法理论对汉语“被”字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被”字的语类特征;“被”字句的句法结构;带保留宾语或接应代词的“被”字句的生成机制等。本文回顾了“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的历程,分析梳理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第二季播出后,在全国掀起一股舌尖热,舌尖体语言更加规范,而且更灵活运用超常搭配手法和多种语体风格杂揉,体现了一种语言的美感。本文研究舌尖体的超常搭配和语体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惠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40-142
运用语言学中的"零度与偏离"理论探讨现代汉语规范化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包括规范标准、规范策略以及规范维持等,提出在规范工作中应区分开理论零度与操作零度,区分开操作零度中不同的偏离,并要正确时待零度与偏离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7.
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晓平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文章介绍了汉语“被”字句生成句法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回顾了四十多年来生成语法对汉语“被”字句的研究概况,重点介绍“被”的语类特征、“被”字句的转换与生成、与“被”字句有关的句法特征的解释与思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就其发展的特点、存在的缺陷、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杨吉风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41-44,48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9.
唐淑宏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3):158-160
留学生在最初学习汉语"被"字句时,教师和教材强调最多的就是"‘被’字句中动词后面的其它成分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其它成分,句子就不完整"。然而,光杆动词"被"字句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只不过其出现的条件是受到限制的。光杆动词"被"字句的存活条件受到动词、结构、句式和语篇,这四个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迪丽拜尔·米吉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3,(2):99-102
“被”字句是汉语中的常用句型 ,但对于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却是个难点 ,在教学中若只是单纯讲解“被”字句的语义 ,学生难以掌握。采用语境导入、双语对比、错句分析等教学方法 ,则可培养学生对“被”字句的汉语语感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刻意追求“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的“零度”翻译,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追求。借用哲学上的“零度”概念,在从原作者的思维到译文读者的接受这一复杂的过程中,信息损耗是在所难免的。基于钱钟书的“翻译距离说”和“后学”学者赛义德的“理论旅行”概念,本文从微观、宏观的维度分析了翻译过程所要跨越的距离,研究发现,距离造成译文对原文不可避免的偏离,只要这种偏离可以满足更高一级的要求,就可以被视作合理的偏离。 相似文献
12.
邓传芳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红楼梦》是近代汉语的典范之作,其被动句用法在被动句发展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从结构形式、语义问题、与"被"字句的用法比较等方面对《红楼梦》表被动"叫"字句作一全面描述,从而揭示二者的区别以及"叫"字句在当时的发展情况。通过全面考查《红楼梦》"叫"字句发现,"叫"字句只有"叫+NP+VP"这种结构形式,它们无一例外地表示对主语所代表的事物来说是不幸或不愉快的事情。这说明当时"叫"字句结构较简单,还未定型化。因为表被动的"叫"出现较晚,所以清朝中叶的《红楼梦》中"叫"字句还未得到完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人们表达思想的需要,汉语传统的“被”字句在结构和语义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一方面,“被”后的成分出现了形容词、名词等其他词性,打破了常规的用法。另一方面,“被”字句通常只用于消极义的语义限制在书面语中逐渐被消解,而且语义的内涵也明显扩展了。 相似文献
14.
王芸华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127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关键是要满足终结性,即谓语部分要求包含某种终结点。在考察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研究了“被”字句谓语动词终结义的表现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其中动结式结构是最适合于被动式的谓语形式,是被动句的原型。对于一些影响义内涵的动词,我们可以采用体标记来进行有界化。此外,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和“所”字标记也是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王芸华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
现代汉语"被"字句的关键是要满足终结性,即谓语部分要求包含某种终结点。在考察了大量语料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性地研究了"被"字句谓语动词终结义的表现形式及其限制条件。其中动结式结构是最适合于被动式的谓语形式,是被动句的原型。对于一些影响义内涵的动词,我们可以采用体标记来进行有界化。此外,谓语动词后带宾语和"所"字标记也是谓语动词有界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特殊语法结构之一,目前对其语法层次上的结构规律的研究已经较为深入。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被字句的语用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其语用功能,以期有利于促进语言表达,对对外汉语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季小民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53-58
在日常交际特别是网络中,新被字句(如"被自杀"、"被代表"等)屡见不鲜,俨然成为一种很受欢迎的固定表达。在新被字句中,"被-"是一种标记,但未必是被动标记。新被字句从传统被字句中剥离出来,"被"的意义经历了语义浓缩,被"专化";其后又作为一种原型义参与到其他词汇的组合中,构成"被XX"词族,且被赋予新的语义,这是"类化"的过程;最后,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被-"在保留基本语义的基础上,失去了某些语义特征,这就是"泛化"。在此过程中,"被-"标记逐渐完成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关汉卿十八种杂剧中的“被”字句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具体分析了两大类“被”字句即“N被句”和“零被句”,发现关剧中被王力先生认为脱离常规的、没有定型的、后代逐渐淘汰的“零被句”占有“被”字句超过一半的比重,而且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使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方法论原则的零度和偏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希杰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1):111-117
零度偏离不是修辞学中特有的方法论原则。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实是古已有之的,中外共同的。重要的是把它变成自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0.
许巧云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5):85-88
关汉卿十八种杂剧的被动句系统,"被"字句占绝大部分,此外还有由"教""着""吃"所构成的被动句。本文即从"教""着""吃"构成的被动句入手,主要通过平面描写、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关剧中的被动句系统作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以冀为被动句的历时研究提供更翔实的共时资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