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娜 《社科纵横》2014,(4):78-81
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经历并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制度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而社会组织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部分省市已经开始了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先试,赢得了一定社会效益,取得了一定改革经验,但中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困境。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可以从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的建构与反思——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社会学是关于现代性的科学,“现代社会向何处去”是社会学始终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社会学自创立之日起便以重建社会为己任,以社会秩序达成为根本追求,因此,社会学理论实质是社会建设理论。如果把因现代性的发端与扩展而兴起的社会建设理论称为现代性社会建设理论,那么就可以把关于现代性的反思性或后现代性的社会建设理论称为后现代性社会建设理论。建设性与反思性是社会建设理论的双重品格,一直贯穿在社会建设理论的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王俊敏 《社会理论》2008,(1):181-198
更早也许可以追溯至1962年卡逊(R.Carson)出版《寂静的春天》这部划时代的作品,但自从贝克(U.Beck)的《风险社会》一书于1986年问世以来,风险社会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在西方社会学界才日渐成为一个显要领域。中国对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反应更为迟缓一些,并大体遵循着两条路线向前推进。一条路线是介绍、翻译和评价。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  相似文献   

4.
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分别从资本主义制度的本性、资本扩张的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等方面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本文认为,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西方生态哲学仅仅拘泥于抽象的价值观视角来寻找生态危机的根源及其解决途径,模糊了生态危机的本质,在客观上起到了为资本辩护的作用,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学。由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把价值观的批判和技术批判建立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批判的基础上,其理论本质上是反对资本主义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5.
王勤 《求是学刊》2001,28(6):15-20
2 0世纪中国社会所经历的种种文化危机几乎都是由西方文化的入侵导致的。如果说中国的自觉的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是对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自我实践性批判 ,那么相对而言 ,近代西方文化的冲击 ,以及目前正在引起世界普遍关注的全球化进程则是一种来自外部的对传统日常生活的批判。新世纪的中国必将承载着这样一种双重的批判走向新生和强大。本文立足于马克思唯物史观 ,通过现代化、全球化对传统日常生活基础和思维模式的冲击 ,分析了中国目前文化转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并提出了以积极进取的姿态迎接全球化浪潮的文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蒋红  陈娜 《学习与探索》2012,(10):26-29
生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为基础探索生态危机形成的社会制度根源,探求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思潮。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当前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深刻根源在于以资本为主导的社会发展模式的弊端,这种社会发展模式包括:强调经济增量、忽视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本逻辑影响下的利己主义政治行为;强调控制自然、忽视生态道德的文化观念。要想有效地应对我国当前的生态危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正确的途径是在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配置政策和文化发展导向上深入推进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由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深受西方的影响,不少人忽略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现代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助长了"西方文化中心论"和"民族文化虚无论"。在17—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欧洲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在园林、绘画、审美方式上出现了经验主义、自然主义的新趋向,极大地推进了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步伐。但是,受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格局中所处被动地位与状态的影响,中国学界长期有人轻视传统文化特色及其现代性价值,对传统艺术不免多一些打压、否定,助长了"西方文化中心论"、"传统文化虚无论"。在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术视野更加开阔,有必要站在更加开放的文化立场上审视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色及其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8.
叶湘榕 《创新》2015,(4):25-32
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中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中国模式的创新体现在提出了广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概念,形成了政府主导的高效征信体系建设模式,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政府信用监管体系,政府、市场、行业协会共同建设社会信用体系;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形成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如何发挥政府、市场和行业协会三方的协同作用,如何内外兼治提高全社会的诚信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9.
10.
心理—社会模式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模式,将其运用于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这一社会问题具有理论指导意义。从心理—社会模式考察,则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与其成长的社会环境的交叉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且心理—社会模式对于治疗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转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社会组织获得了生长的契机,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转型带来的全面变革使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北京市以"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行了分类负责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和资本的全球化推动了城市跨国和跨区域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呈现巨型化趋势,城市群、城市带和世界城市已经成为全球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城市巨型化的趋势所引发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严重的地理空间不均等;巨大的生态赤字和生态公平问题;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分裂;社会与文化的断层,城市生活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经济空间对生活空间的侵蚀等。基于这样的思考,本文提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治理模式,即可再生能源的导向、地区化导向、内生性导向、空间的多中心与治理的多中心等。  相似文献   

13.
于莲 《社会》2018,38(4):160-179
残障研究经历了个人模式-医学模式-社会模式的发展历程,社会模式对残障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革命性的解释,大大推进了残障人士权益的发展。但上述模式都将关注点放在障碍产生的原因上,而这可能会强化原因与作为影响的障碍之间的固定联系,进而加重刻板印象以及弱势地位等问题;此外,以原因区分障碍的做法并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在现实中遭遇的障碍,在认识、分析和处理障碍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难和缺陷。因此,我们应当尝试将关注点从障碍产生的原因转向障碍本身,以可行能力受限或者受损看待障碍,将原因和障碍真正“解绑”,从而超越“医学模式-社会模式”“社会隔离-社会融合”“优势-劣势”这些不合理的二元对立。基于这样的转变,我们可以为消除障碍找到更加精准、更具有整体性且更加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4.
郭景萍 《学术交流》2006,(10):135-139
社会合理性植根于市场经济的规律性、社会分层的功能性和社会分工的必然性;植根于具有自利性的人性需求。社会合情性则立足于人道主义、反对社会歧视以及要求平等利益等理由;反映的是人性的“利他”感情。合情性的社会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产物。在构建合情性社会中,政府行使第二次分配资源的职责,扮演“法律父爱主义”的角色;非政府组织则成为新的生力军。只有社会合理性与社会合情性的良性运行,才能使人性化的社会发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麦金太尔,通过对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批判,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道德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启蒙运动以来拒斥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美德传统。这种道德研究的非历史主义倾向使得现代道德哲学研究拘泥于外在规范,而遮蔽了主体内在美德的维度。因此,他希望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传统的重述,恢复伦理学的美德维度,并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将美德带回人间,从而摆脱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72名河南省脱农离村者和338名农村及城市居民的调查,了解到河南省脱农离村者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仍然留在农村者,但是尚未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与已经实现成功社会流动的群体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社会阶层、收入水平和学历对脱农离村群体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都有一定影响,其中,学历的影响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学历教育的改革优化、社区和单位提供支持等办法,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契机,为脱农离村群体提供实现上升流动的机遇,以全面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社会普遍的都市化,都市作为社会关系的构成中心,影响和塑造了现代生活方式与形态,导致了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重新构造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图景。根据列斐伏尔的理解,现代都市生活既带来了生活的进步,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引发了现代生活的复杂化与多变性,加速了现代生活的商品化与消费化,造成了现代生活的碎片化与个体化趋势,加剧了现代生活的庸俗化与虚无化,呈现出丰盛与贫乏、永恒与短暂、多变与压抑等内在的矛盾和悖论。我们既要吸收与借鉴列斐伏尔对现代都市生活全面批判与反思的思想,也要从新时代中国现实出发,重新审视现代都市生活的历史趋势与可能前景,建构以美好生活为取向的现代都市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评价一个执政党的执政业绩,不仅要看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也要看其社会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从党的十六大起,党中央就非常重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各地在实践中也创造出许多成功的经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系,既要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也要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实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决策中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同时又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公共决策、社会公示等新制度新机制的实行,使党和国家的决策更加赢得社会公众的支持.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积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拆迁”、“打工”等社会热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不和谐因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俊  金小红 《社会工作》2015,(2):60-70,127
笔者运用青少年"陪伴式"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介入留守儿童服务的研究,结果发现,该服务模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局限性:需求预估过于狭窄,不适合群体性的项目服务;服务场域单一,资源整合困难;陪伴方式占用过多资源,不符合公平服务的伦理守则。基于"陪伴式"实务模式的陪伴理念以及这三个方面的局限性,笔者引入公共管理中"网格化"概念,提出"网格化陪伴"实务模式,并从理论基础、概念框架、实务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该模式进行描述,认为其比较契合复杂的群体性需求,在社会工作发展与服务上具有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于涛  黄加成 《社会工作》2011,(10):73-76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应立足养老技术领域实际,结合老龄事业和产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充分发掘自身专业优势,改革社会实践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