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观社会资本存在的欠缺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它的缺失导致应急管理乏力;它的滞后导致应急管理滞后;它的变异导致应急管理难度加大.鉴于此,应采取的对策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信任、互惠规范与公民参与网络,使微观社会资本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信任保障、规范保障与网络保障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
分析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协调能力是探讨政府应急能力的重要切入口,它着眼于政府与其他主体的互动关系及其行为所发挥的作用,包括政府制度协调能力、政府人员协调能力、政府信息协调能力、政府物资协调能力和政府资金协调能力等五个部分.目前,中国政府协调能力主要存在应急管理主体间的协调缺乏完善的制度框架、机构与人员整合有待加强、信息采集与辨识能力较弱、应急物资多种储备方式间整合不足、调度效率不高及风险和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这些问题亟须通过建立应急管理主体间合作协议框架、强化应急协调机构的枢纽作用、建立公开化的信息共享机制和科学化的信息处理制度、整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优化物资调度系统以及建立健全风险和成本分担机制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刘秋丽 《社科纵横》2011,26(1):43-44
近年来网络突发事件已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实践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该类事件的本质特征,阐述了网络突发事件的概念,分析了其特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该类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几种方法,提出了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地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了清明节期间突发事件应争预案,形成了统一指挥、分级负责、科学决策、协调合作的清明节祭奠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5,(7):70-74
借鉴多中心治理理论,对传统国家管理理论进行创新解读,认为网络突发事件的治理应在坚持法治的大前提下,以形成网络自治的理想局面为期许,多元主体基于共同的利益以合作、竞争的方式共同参与治理,推进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对多中心理论的创新认识和实践领域的合理、合法地运用,为国家治理寻求新的路径,为网络突发事件的治理提供新的视角和模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  徐娟娟 《创新》2009,3(8):62-6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突发事件频繁发生。事件的发生不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是真实生活的反应。网络上,一个普通人就能做到“一呼百应”。如何预防、平息网络突发事件,成为当前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当前,网络突发事件呈现出新的特征,而我国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应完善网络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提高网站管理人员的素养和建立网络突发事件舆情机制,创建可持续稳定发展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陈月生 《社科纵横》2006,21(1):25-27
群体性突发事件往往威胁社会稳定,破坏社会和谐。因此,应急处置的主体必然是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这在舆情研究中被称为国家管理者。本文从舆情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在应急处置中国家管理者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突发事件中的稳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仲航  李英田 《社科纵横》2008,23(12):66-67
思想政治工作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过程的始终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对这一现实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论述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五个方面的政治稳定功能.作者从政治学理论与危机管理两个视角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力求在法治原则下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实践价值,以强调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维护和发展社会政治稳定中的 "软约束"功能.  相似文献   

9.
陶君平 《探求》2006,(Z1):11-12
中国共产党站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它的一项新的历史任务,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利益协调、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需要以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因而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尊重利益的多元化.在当代中国社会利益矛盾和冲突充分凸现的情况下,必须通过民主、法治的方式,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来容纳、规范、协调和化解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和冲突.这种制度安排必须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具有均衡性的利益制度和利益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机制与舆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月生  于家琦 《社科纵横》2006,21(7):135-137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舆情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依据舆情变动机制理论,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的不同阶段存在着不同的机制。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之间的关联在于共同围绕着发生机制中的导火索或刺激因素并且都包含着舆情;它们的区别在于,不同阶段的机制有不同的运行方式。在群体性突发事件发生、应急和预防的不同阶段,舆情状态是不同的。舆情的状态不仅可以反映群体性突发事件处于的阶段,还可以决定或影响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与终止。  相似文献   

11.
刘文光 《社科纵横》2007,(10):68-69
高等院校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必须做好增强师生突发事件管理意识、加强突发事件管理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管理的组织机构、制定突发事件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信息监测和沟通网络、开展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测工作、制定突发事件管理的应急预案、强化突发事件管理的物质技术、开展应对突发事件的模拟练习等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代山庆 《学术交流》2012,(Z1):35-37
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主要内容有:协调社会关系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课题;人民群众是社会管理的主体。研究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对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求》2017,(3)
网络出版在我国已然成为一个朝阳产业,但网络出版监管实行的多主体"分块监管"模式在运作中存在多种弊端。目前"大部制"改革渐入高潮,对网络出版监管具有启示作用,在我国网络出版监管主体的未来完善中应当吸取"大部制"的精髓,建立各监管主体之间的协调机制,构建一元化的网络出版监管主体,以消除"多头监管"给网络出版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此外,还应当充分重视社会主体在网络出版监管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安全、稳定、有序。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秩序的最大危险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事件以及突发事件。本文分析了产生社会危机的主要根源,提出了预防社会危机的主要措施:需要有健全的社会预警体系;科学合理的城镇、人口、生产力和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做好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加强全民的应急、救护培训。使整个社会健康有序运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也进入了一个高风险时期,各类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了巨大影响,反映出了我国政府应急机制中存在的缺陷,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纳入预案科学化、系统化、法制化、信息畅通化管理轨道。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为世界上灾害管理理论研究和践行比较先进的国家之一,早在1997年就开始实施"减灾型社区"建设,并于2011年在全美境内开展应急管理的全社区模式项目实施。其实施策略为:理解社区多样性、强化与社区领导者的合作、建立公私合营的伙伴关系、授权地方行动和加强社区现有资源。之所以取得成效,是因为:构建了联邦、州、地方政府和社区的四级应急管理体系,各层级以及政府部门内部分工明确,协作密切,形成应急合力;美国多元主体协调配合政府与社区形成良好互动;调动社区居民应对突发事件的积极性,使之进行组织化参与。所有这些,克服了传统减灾过程中过分依赖政府部门的弊端,增强了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密切了政府部门与社区、私营部门与非营利组织的伙伴关系,提升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蕾 《社科纵横》2022,(3):84-90
行政应急性原则作为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一,其内涵和外延具有模糊性。若要明晰行政应急性原则的定义,需对作为其目的的“公共利益”予以界定,明确其适用的社会状态和与法律之间的关系。行政应急性原则具有指导应急法制的发展和完善、规范和指引行政应急权的行使和作为应急行为司法审判依据的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以有效解决突发事件和最大限度保障人权为判断标准,将效率原则、比例原则以及尊重和保障宪法基本权利原则归纳为行政应急性原则的具体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和提升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台湾工作通讯》2021,(2):27-27,26
2020年是对台工作极不寻常的一年.台海形势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两岸关系蒙受阴影.一年来,各地台办和有关部门一如既往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高度重视涉台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工作,努力维护两岸正常交流秩序和两岸同胞正当权益,确保两岸关系发展大局不受干扰.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各地上报处置各类涉台突发事件共85起.其中,意外伤亡事故等39起,死亡39人;海上涉台突发事件33起;自然灾害2起;急难救助11起.每起事件发生后,相关地方台办和有关部门均能在国务院台办、海协会指导协调下和各级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按照应急预案快速响应机制要求,依法依规、稳慎高效地予以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9.
灾害救助中中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是学刊》2017,(5):67-75
当前,我国救灾领域的社会资源控制主体日益多元化,特别是在汶川地震以后以非营利组织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灾害救助全过程中呈现出持续性深度参与的态势。但是,由于我国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对于非营利组织参与灾害救助缺乏系统的制度规定,自发无序、救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逐渐显现。因此,以汶川地震以后芦山地震、岷漳地震、鲁甸地震三次重大自然灾害中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互动为典型案例,根据当地社会组织的发育情况和政府部门的协调能力,探讨和总结出群团组织协调模式、半官方NGO协调模式、民政部门协调模式三种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出针对灾害救助中各阶段的不同特点,使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之间形成深度良性互动,进而能够充分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差异化立体灾害救助模式。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建设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伴随电子政务的应用,在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公民之间将形成一种网络化的互动形式,这意味着网络分析将成为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的新范式.电子政务协同管理采用组织间网络分析范式具有可行性,这是因为:电子政务运行中自身就蕴含着网络关系,与多主体建立协作关系网络是当下政府管理的新理念.在组织间网络分析的范式下,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的概念,作为分析电子政务协同管理研究的新的概念框架,应着眼于:电子政务型政府协同管理网络是一种关系结构,是一个多主体的协作系统,是政府和其他主体间的一种新型的组织运作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