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特点、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磊 《学术交流》2005,(12):111-114
中国加入WTO后,伴随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在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方面出现的新特点,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呈现了向服务业、本地化和独资控股方向转变的新趋势。对此,我国应采取相应对策: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构筑中西部开发的新优势;促进跨国公司参与国企改造;组建企业集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中期迄今,日本跨国公司在对中国投资的不同战略阶段,选择了不同的R&D投资组织形式.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R&D投资的行业结构是伴随其对中国投资战略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目前,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设立的R&D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电机与电子机器、机械、化工医药和汽车及零部件四个行业.从投资地区结构来看,日本跨国公司对中国R&D投资企业则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针对日本跨国公司对我国R&D投资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我们应构筑包括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政策、改善R&D支撑环境政策和促进跨国公司R&D溢出政策在内的吸引外商R&D投资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经营环境的变化促使跨国公司不断调整其全球研发战略及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获取更多的技术优势与资源,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目的和行为取向由市场追求型逐渐向技术追求型渗透.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行为进行剖析,发现近年来跨国公司也在调整其在华投资行为,但调整方向却是由成本追求型向市场和技术优势双目标追求型转变.这一转变要求中国内资企业、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等要相应地改变策略以适应这一新变化,以期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中获得更多外溢效应,降低其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根据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以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行业、地域结构的发展变化,可将日本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第二阶段:70年代的调整过渡时期;第三阶段:80年代以后的全球经营战略时期。本文拟就对日本跨国公司这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及其成因作初步探讨。一、50、60年代的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时期所谓“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是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在1971年初次发表的宏观经济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50 、60年代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形态所作的理论概括。他说:“所谓(顺)贸易导向型(以区别于美国的逆贸易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其内  相似文献   

5.
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蕴韬 《学术交流》2004,(9):111-113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主要来自亚洲,并以第二产业为主,投向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以独资为主要方式。我国利用FDI存在着引资政策上产生负效应、核心技术含量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利用FDI的发展趋势是:投资方式将以并购为主,将进一步主导中国产品出口,在华研发机构将不断增加,投资方向将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并购投资、企业联盟和外包服务正在成为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主要方式.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的方式也应发生转变.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方式的选择应是:技术、品牌寻求型投资应以并购、合资为主;销售网络寻求型投资应以企业联盟为主;外包服务寻求型投资应以合资、独资为主;直接融资寻求型投资的进入方式应以发行股票为主.  相似文献   

7.
余光辉  刘曙华  吴金艳  王瑶 《创新》2012,6(4):52-56
随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国内外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全球、区域、城市三个层面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分析,即全球层面表现为有选择性的跨国迁移与集聚发展;区域层面表现为向中心城市的集中不断增强;城市层面表现为向城市核心区集聚不断强化。可以认为,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规律可从不同地域层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考察宏观数据和96个投资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征:首先,中国企业对日本投资的产业逐渐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其次,民营企业与非中央型国有企业已成为对日投资的主体;第三,中国企业对日投资是以获取策略性资源(包括技术、品牌等)为主的;最后,并购是中国企业对日投资的主要模式。研究还表明,中国企业对日本的直接投资不是为了扩占市场和降低生产成本,而是为了获取关键性资产,提升企业在母国市场的竞争力与可持续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非洲投资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开始,但投资规模一直不大。20世纪90年代创设"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以后,日本政府先后建立了非洲投资倍增支援基金、非洲贸易投资促进机构、日非官民经济论坛等促进日企对非投资的平台,并致力于打造良性的"援助—投资"互动机制,日本对非投资的机制化建设不断完善。当前日本大型企业对非投资集中在以能源为中心的行业,并逐渐向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等领域拓展。日本对非投资的领域和地域较为集中,南非吸收了日本对非投资总额的50%以上。日本投资非洲的战略意图主要有保障自身能源安全、扩大在非影响力及制衡中国,但中日对非投资的数量与规模差距极大,日本投资非洲的影响难以与中国匹敌,无法对中国造成实质性威胁。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对中国直接投资及中国吸引外资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进海外直接投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20年来,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从点(经济特区)到线(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而从线到面(经济开发区)的逐渐扩大,外国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合资、合作、独资、共同开发)逐渐增多,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制造业技术结构的升级换代,出口结构的优化和出口的扩大,以及就业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在这一进程中,日本企业积极参与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并通过直接投资,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试对日本企业对我国直接…  相似文献   

11.
作为市场化的中间投入要素,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来增强制造业的综合实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涉及许多要素,以中国2007投入产出表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式与主要制约因素,强调制造业的市场容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制约作用,针对制造业的发展阶段与产业特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选择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创新氛围浓郁、对外联系便捷、配套设施齐全 ,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华进行“研究与开发”投资的首选地区之一。跨国公司在京进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呈现诸多方面的特征 :机构的规模和本地化水平偏低 ;投资动机多样 ;投资方式灵活 ;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 ;影响深入广泛等。正确应对跨国公司在京投资“研究与开发”的策略是 :端正态度 ,主动应对 ;积极引进 ,合理引导 ;转变机制 ,优化环境 ;抓住机遇 ,大胆走出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曾经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的产业园区要想适应新的发展需求亟须转变发展方式。研究认为,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是产业园区产业链上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因素,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产业园区产业链的发展。基于此,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培育、环境营造、高端化和重点突破四个方面转变产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方式,对促进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我国迅速崛起.研究生产性服务业对于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意义深远.文章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两大空间和三大重点.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曙华  沈玉芳 《创新》2010,4(6):64-68
生产性服务业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中增长幅度最快的行业之一,甚至成为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本文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层面总结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并分析了全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趋势,即新的生产性服务业类型不断涌现;服务外包化;生产层级化、集聚化发展以及服务协同与融合发展。可以认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国家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6.
刘文正 《创新》2010,4(5):84-88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民众赴内地探亲之后,台商才开始大规模投资内地,前后经历三波投资热潮,目前正在酝酿第四波投资热潮。近20年来,台商对内地投资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次之,农业的比重最小;投资分布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扩散;投资经济效益明显,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苏杭 《日本学刊》2015,(2):93-108
全球价值链的发展推动着产品由"一国制造"向"世界制造"转变,将分散的区域生产网络连接成全球生产网络。在此背景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和领域上都实现了突破,在企业层面,伴随日本企业海外分支机构采购—销售模式的变化,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网络化发展的新态势。目前中国正处于对外直接投资快速发展的时期,应借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经验,利用对外直接投资延续产业优势,推动海外分支机构的本土化,积极嵌入全球生产网络。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这为江西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新的契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也给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江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机遇和挑战,并结合江西本地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组织开展好市、县、开发区项目对接活动;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产业相对集中;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复兴,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经营活动也日趋成熟。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合作的理论模式对日本的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而言具有普遍性,但是,日本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也具有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表现在贸易与生产相关联的丰田模式、从财务角度来考察的野村综研(野村综合研究所)模式以及与日本企业特征紧密相关的贸易一投资一技术转移一体化模式中。  相似文献   

20.
从50年代初日本首次对外直接投资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战略转变,走出了一条对外直接投资与国民经济同步、协调和相互促进发展的成功道路。从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转变看,对外直接投资作为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手段,其主要作用就在于紧密地同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实际发展状况相结合,并适时地根据不同时期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其发展战略,以适应国民经济逐渐向高层次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