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4年5月红三军在贵州东北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木黄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引下,又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重庆社会科学》2010,(11):20-2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中国革命找到了正确道路。正因如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一直是学术界研究讨论的热点,主要围绕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史及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中的有关人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与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比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维度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与发展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报刊、图书对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红三军团(在洪湖区是红二军团)因“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从1930年下半年到1934年初丧失了根据地,到处游击,1934年5月到达黔东后,由于纠正了“左”倾路线的作法,认真执行党的统战政策,在较短时间内就建立起德江、沿河、印江、松桃四县和四川酉阳、秀山的部分地区在内的,面积东西宽六、七十里,南北长百多里,人口十多万的“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本文拟研究正确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对干黔东特区的建立和发展,红六军团西征,二、六军团开展湘西攻势,牵制敌人并为中央主力红军突破敌人封锁、开始长征创造条件等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抗日战争开始和太行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之际,一部反映历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的专著——《太行革命根据地史稿》,已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太行革命根据地,是抗日战争开始后,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直接领导下,由一二九师和地方党组织结合,发动和领导太行区广大人民创建的。它以太行山为依托,包括晋东南、冀西、豫北等地区(因此抗战初期也叫晋冀豫抗日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太行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最后结束,共经历了十二年,在决定  相似文献   

5.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创建的重要革命根据地之一。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和工农民主政府及时制定了革命根据地的教育方针、政策,积极发展普通教育,大力开展党、政、军和平民教育活动,以保证革命战争对人才的需求。这块根据地的斗争历史虽然不长,但教育建设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且具有与  相似文献   

6.
王跃飞 《理论界》2007,(3):169-170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红2、6军团在湘鄂川黔四省边界创建的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军委分会,领导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胜利完成了牵制敌军,策应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任务,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剿匪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它在中国革命和反革命势力大决战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全国解放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并非轻而易举,它进行了艰苦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斗争,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其间,曾一度出现过严重匪患,给根据地的创建造成了极大的障碍。因而,清剿土匪的斗争,在当时,对于创建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只有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1934年6月至次年12月间,红三军(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在贵州黔东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一带建立的“黔东特区”,就是这样一个性质的红色根据地.  相似文献   

9.
方志敏同志是我党、我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不仅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而且为中国革命积累与提供了“方志敏式”根据地的经验。在赣东北的具体条件下,采取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策略,是创建“方志敏式”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策略,是方志敏同志对土地革命战争的一个重要贡献。这也是研究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发展史必定要融及的一个重要问题。现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意在抛砖引玉,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朱德等同志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这是人们所公认的。但是,这条道路对其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有何影响,其他根据地为发展这条道路作出了哪些贡献?在我们隆重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的时候,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有助于加深认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伟大贡献,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本文仅就井冈山道路与鄂豫皖苏区的创建之间的关系,谈一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66周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0周年。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的峥嵘岁月里,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战斗力,使边界党组织成为领导“工农武装割据”、推动革命前进的坚强核心。认真学习和研究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建  相似文献   

12.
唐志全、陈学明教授,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1984年,他们参与了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的研究与编写工作,之后一直有写一本《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作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稿》配套和深入研究的设想,先后有一批这方面的论文问世。在此基础上,1996年他们共同申报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被列为江西省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课题”。2002年1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是这一课题的最终研究成果。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确定的几点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放鸣 《中州学刊》2005,(4):179-181
红军长征北上战略方针的确定是一个过程.长征开始时是主张突围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黎平会议提出了建立黔边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遵义会议提出了建立云贵川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提出了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榜罗镇会议最后确定了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4.
深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是深化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董必武是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播火者,中国共产党在该区域创建的鄂豫皖根据地在极盛时期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该地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孕育了极具地域特色的大别山精神。因此深入研究董必武在鄂豫皖边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进一步提升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加强凝练大别山精神,对于深化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弘扬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陕甘边和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统称.它位于陕西北部和甘肃东部接壤地区,北起长城,南至关中北部的淳耀,西接环江,东临黄河,其中包括陕西省的府谷、神木、米脂、佳县、绥德、吴堡、横山、靖边、定边、保安(今志丹)、安塞、安定(今子长)、清涧、延川、延长、延安、甘泉、宜川、富县、中部、宜君、同官(今铜川)、耀县、旬邑、三水;甘肃省的宁县、合水、庆阳、环县.曾在二十多个县内建立了苏维埃政权.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是西北地区的共产党组织在三十年代初期创立的。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双方逐渐配合和互相支援,最后在刘志丹、谢子长同志的领导下,于1935年2月成立了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从而使陕甘边和陕北二块革命根据地达到完全统一.陕甘边,陕北革命根据地是在共产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创建的,但是,西北革命根据地在创建的过程中却走出了一条区别于其它革命根据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刘华实  薛毅 《中州学刊》2008,(2):181-183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坚持时间最长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金融建设乃至财政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力地支持了根据地的发展.苏维埃政府银行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产物,是根据地经济斗争和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它为支援革命战争、打破经济封锁、活跃苏区经济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作出了重要贡献,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鄂豫皖根据地的银行还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这些人才随着部队不断开辟新的根据地而着手筹建新根据地的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17.
1928年1月,贺龙、周逸群等同志,根据党中央指示,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党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促使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本文就湘、鄂、川、黔土地革命时期的财政金融的特点及其基本经验谈点认识。根据地重视财政经济工作。1930年1月29日中共鄂西特委会议,通过《经济问题决议案》,指出鄂西各县党的经济支出大部分没有预算决算,以致浪费严重。《决议案》规定:(一)特委成立经济委员会,各县经济收入,必须解交特委,集中用到全鄂西党的工作急需上;(二)各县党的经济,应以自…  相似文献   

18.
位于赣西南的东固革命根据地,被陈毅誉为“东井冈”,被毛泽东称之为与“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并列的“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但是,长期以来,这块根据地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和介绍,至今鲜为人知。6月下旬,江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及吉安地区党史学会,吉安县党史办联合在吉安市举行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史学术讨论会。会议由省党史学会副理事长、省委党校副校长戴向青教授主持。来自各地的30余名党史、革命史学者、专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就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时空范围、发展阶段、具体特点和地位作用作了认真而富有成效的探讨,一致认为,应该充分肯定东固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些具体问题的探讨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会议  相似文献   

19.
东北革命根据地,是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从一九四五年八月开始创建,到一九四七年五月基本建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一九四五年八月中旬至同年十一月中旬,是我党力图争取与控制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和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持召开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历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今年五月在四川巴中县城举行。会上,同志们一致认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川陕党组织的广大党员、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为创建和保卫革命根据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围攻,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发展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仅仅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川陕革命根据地就扩大到四万二千多平方公里,解放了五百多万人民,红四方面军也由入川时的一万六千多人发展到十四万多人。这在党史、军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但是,过去由于林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