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一、花旗集团及其范围经济花旗集团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花旗集团作为全球卓越的金融服务公司,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约为二亿客户服务。花旗集团的综合化之路是美国范围经济的银行业市场结构模式的典型代表。自1929年由美国伊始的经济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灾难性后果之后,美国开始实行基于"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银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银行业风险在不断增加,有的还出现了违法行为,从而导致银行业金融风险堆积,更有些银行已经退出了市场。2015年出台及正式实施的存款保险制度使银行业风险监管、预警、定价和处置机制逐步完善。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问题银行市场退出机制的比较,对存款保险制度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的分析,提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监管的一些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林小燕 《经理人》2005,(3):75-77
商业银行有必要对中间业务进行重新定位,真正确立中间业务作为三大业务支柱之一的战略地位入世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稳步发展,截至2004年,在沪外资银行资产总额为384.77亿美元, 同比增加109.23亿美元,已占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2.2%;实现税前利润1.63亿美元;资产质量继续保持较好水平,年末不良资产余额1.6亿美元,不良资产率为0.81%。中外资银行业的竞争由平静转为激烈,尤其是对个人高端客户的争夺。外资银行的金融服务战略是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战略,因此,在分支机构地  相似文献   

4.
加入世贸组织协定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国际贸易融资不断推陈出新,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特别是2010年6月跨境人民币结算推广以来,银行国际结算和贸易融资有了新的发展,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伴随其一起增长的是金融风险和对银行业新的挑战。本文从近年来贸易融资发展的新特征入手,为银行业应对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产权、市场与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证分析1996-2002年间银行生产效率和市场结构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市场绩效的效应,发现资产份额和资本份额的变化都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有正的效应;尽管国有银行生产效率提高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绩效有正的效应,但国有银行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救助。基于实证分析,本文关于产权、市场与银行业绩效关系的讨论表明:银行业市场结构的渐进式变化诱致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且约束股权分散程度,国有银行的产权改革又促进银行业市场竞争,交互关系不断深化两种结构的调整,将使银行业的市场绩效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银行市场营销是以客户为对象,以赢利为目的,通过各种营销策略组合的实施,把金融产品转移到客户手中的动态管理过程。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提出,安徽省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经济发展,银行业必须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市场机遇。安徽银监局要求全省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充分支持本省经济建设,力推绿色信贷,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大力发展服务营销,提高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本文首先分析了安徽省银行业服务营销现状,指出了该省银行业目前服务营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安徽省银行业服务营销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新华 《经营与管理》2013,(12):113-117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2000~2011年银行业存款、贷款和资产的市场份额、市场绝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HHI指数以及市场进退壁垒进行了分析,得出浙江省银行业市场目前竞争力度不断增强,市场总体处于中下寡占型,四大银行仍处于垄断地位,并从提高银行绩效和促进经济增长角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浪潮下,电子银行的兴起为银行业的竞争推波助澜。为了在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任何一家不甘落后的银行都有足够的内在动力来发展电子银行。利用互联网开展新的银行业务成为各家银行竞争的新领域。银行业纷纷采用积极的营销方式来抓住这一新兴市场,以赢得新的客户和商机。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业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当前,我国银行业正面,临自身改革和国际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本文基于《中国金融年鉴》(2007)整理得到的数据,对我国商业市场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其市场结构优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银行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使下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经过多年的发展金融风险的内涵以及外延都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以及拓展。然而金融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在给银行风险规避、创造利润等方面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金融创新以及风险管理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正在考验着银行业风险管理者的智慧,本文通过对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我国银行业用好金融创新这一工具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李通禄 《经营管理者》2009,(14):119-120
经济的增长与资本息息相关,但资本的积累与银行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利用1952年以来的贷款与GDP等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银行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存在双向的相关,在改革开放后存在良性的双向相关,银行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提高。但从整体而言,我国的金融发展深度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还是不够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银行业的发展存在着滞后的情况,因此需要更好地推动银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虽然我国已基本形成由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类金融机构组成的多层次银行业金融体系,但信贷需求与供给的结构性失衡依然严重,金融资源配置路径不畅,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基于多层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定位于专业、专注发展的视角,提出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的分工以实现信贷市场均衡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外开放度也逐步提高。自2001年加入WTO后,政府渐渐放松了金融管制,至2006年我国银行业市场已完全对外开放,这无疑给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分享中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巨大收益提供了大好机会。与此同时,在外资银行大举入华也给我国整个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营销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趋势,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新型营销模式。交叉销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步被我国商业银行引入。本文从银行业自身特点出发,探析交叉销售在银行业的应用,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交叉销售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来世界性的银行并购活动不断发生,其中,美国银行通过兼并活动产生了世界超级银行,成为世界经济关注的焦点,这反映了全球银行也在面临国际经济新形式和新挑战下作出了战略性的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国际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及竞争态势,也反映了全球金融业在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推行业务运作信息化,金融业务全能化,市场竞争全球化的特点.本文就当前国际银行业并购所呈现出的特点,并购原因及效用在此提出浅薄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发展战略、经济结构与银行业结构:来自中国的经验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利用中国分省面板数据对要素禀赋、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结构对银行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各省要素禀赋结构、发展战略以及经济结构的差异能够有效地解释各省银行业结构的差异:赶超越严重的地区,银行业结构越集中;经济结构越偏向于重工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银行业结构越集中。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提出的分析框架提供了较好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银行体系多元化的深入,同质化问题也日趋突显。本文通过我国银行业同质化现状与美国银行业差异化战略的比较,以美国花旗银行和社区银行的成功为例,反映出差异化市场定位与打造自身特色的重要性,以期为我国银行业经营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征信体系的建立,银行信用卡业务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截至2010年6月底,我国银行卡发卡量为14.33亿张。然而,规模的形成,并没有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相应的利润。因此,本文从银行信用卡业务的收入和支出的角度出发,分析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特别是中小银行信用卡业务盈利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金融业在世界金融业中所处位置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份额分配趋于稳定,越来越多的国内商业银行希望进入国际金融市场。国内金融巨头,以银行业为例,选择通过跨国并购实现进入国际市场的目标。但是,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由于各种因素,会产生许多问题。在并购中,是选择规模较小的银行还是规模大的银行进行并购成为了许多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以以不同并购对象的比较优势为视角,分析国内银行业在并购过程中的风险、控制以及选择小规模银行为并购对象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多产品竞争环境中最优供货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多产品竞争的市场中,产品零售商首先需要了解每个产品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市场份额,然后通过了解市场需求总量和销售支出情况来决定产品的供应数量,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的目标.怎样得到最优的供货量问题是现代库存管理的基础性问题之一.通过引进产品特征描述和消费者一般支出的概念,给出一种市场份额的分析方法和市场份额的一些数学性质及经济特点.然后引入管理中经典库存决策模型———“报童问题”模型,分析多产品竞争环境中零售商的最优供货决策问题.最后研究了在产品的某些特征描述改变的条件下,零售商最优供货量、期望利润和市场利润总量的敏感性分析及其经济含义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