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学界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由来已久,并产生了三种阐释理论:范畴观、框架语义观和概念合成观。以动词“go”为例,运用三种阐释理论,从认知角度来分析动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一步说明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化理论把一词多义看成是原型义项经过隐喻或转喻生成的多个边缘义项。针对一词多义在语言翻译中产生的困难,本文总结了原型范畴化认知理论影响下的一词多义的定义、产生根源和产生模式。针对翻译过程中,一词多义经常受到语境效果弱、语义频率低和边缘义项难的影响,本文提出三点应对方法:首先,译者首先应该顺应语境需求,进行子义项的选择。其次,译者必须接受认知语言学的语义动态观,灵活处理在新的语境中出现的多义单词。最后,译者应扩大知识面,加强对边缘义项了解和推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个体英语情态助动词内部蕴含的多种情态义构成的微型多义网络与其他情态助动词的语义网部分交叉重叠,形成一个更大更复杂的语义网。现代英汉学习词典受译义范式局限割裂了情态助动词内部微型的多义网以及情态助动词之间的语义关联,加大了词典读者整体深层次认知情态助动词多义联系情态助动词间语义异同的难度。从认知语用心理学的语义观视角出发,试图在英汉学习词典的中微观和中观结构层面重建情态助动词多义网络和语义关联。  相似文献   

4.
词汇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语言学众多理论研究的热点课题。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探讨了认知语言学的范畴观"类典型及基本层次范畴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加强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词义讲解以典型意义为中心,重视一词多义间的深层联系以及不要忽视词语隐喻义的学习,从而推动认知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一词多义现象和认知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 ,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 ,未能对此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 (如隐喻、换喻 )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义现象和认知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未能对此现象做出充分的解释。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换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多义结构的分析和解释对英语词汇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关于词的多义现象,主要集中于对名词和动词的研究。文中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隐喻这一认知工具,通过分析汉语中部分基本形容词隐喻性搭配,探讨汉语基本形容词多义现象,得出形容词词义由字面义和与搭配中名词相协调的附加义组成。字面义所表达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共有的基本经验。隐喻是属性概念抽象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式义,"动词多义论"强行地给词汇增添了许多意义,不能揭示语言生成的认知规律;构式多义观"则是人为地区分出核心义及其延伸义,主观认定这些意义之间的家族相似性.而从"动态认知"的视角考察使动构式的意义可以得出更为合理的结果:一方面,使动构式中的动词都有其基义,它在各语境中兑现为具体的反映义.另一方面,使动构式通过由动词和介词结构组合而成的复合谓语,由认知的运作导致使动义的产生.使动构式义的动态认知观对其他论元构式的语义分析和阐释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解释多义现象的指导作用,重点论述了多义现象与 语义范畴之间的关系,隐喻、转喻对词语多义形成的作用,以及对当前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指导作 用。  相似文献   

10.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其他方面学习的基础.介词的一词多义现象又是词汇教与学的难点.认知语言学对于介词的语义做出了合理的分析与解释,认为介词的义项之间存在关联,意象图式与隐喻映射是词义拓展的认知机制.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从认知的视角分析介词at,on和in意义拓展中的理据性.研究表明,三个介词的空间意义与抽象意义通过隐喻关联,并且三个介词的隐喻映射存在系统性.这一分析结果对于语义研究以及词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隐喻和转喻的认知理据,指出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解释,描述了多义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一词多义现象,认为隐喻思维是一词多义现象出现的认知基础,而转喻机制对词类转换现象有很强的认知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具有多种不同却又互相联系的意义。认知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 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隐喻)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文章分析了一词多义 现象在隐喻理论中的根源,并阐述了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原型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原型理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近几年来,原型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教学中,特别是语义的一词多义现象,无论是在理论建设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发挥出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原型理论不仅仅可以解释语义的一词多义问题,同样也可以分析英语语法的范畴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认知语境为切入点,将认知语境与语篇分析相结合,着重把动态语境观应用于语篇分析中,并分别从认知语境能更好的消除语篇中的歧义和多义、认知语境对语篇分析的重要作用以及民族文化传统中的认知语境对语篇分析的影响等多个角度科学地分析了认知语境与语篇分析的关系。强调只有透彻理解语篇的含义,才能更好地对整体语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中的味觉词大多都可以用来表达多种意思。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反映人的认知且需要通过人的认知获得解释。以"sweet/甜"和"bitter/苦"为例,从认知角度对味觉词语义拓展的分析表明,味觉词一词多义现象是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两种认知方式抑或两种认知方式共同作用的产物。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助于词语多义现象研究的纵深发展,同时对多义词的教学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及其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认知主义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学习观,现已成为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思想,认为学习是认知主体以自身经验和背景知识为基础的意义建构过程,对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学习观、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自主意识和问题意识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没有独立于认知之外的语义,词义的产生与人的身体经验和人的隐喻性思维密不可分。因此,人类的认知在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义学中的经验观、隐喻观和百科观出发,探讨对多义词的静态词汇意义和在语境中动态的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方面的一些 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指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应重视基本层次范畴词汇。教学中首先确定基本层次范畴词汇,然后解读其多义之间的认知隐喻、转喻延伸机制,同时辅以凝练生动的短文将其多个意义和常用习语及动词短语编联在一起。先进语言学理论和短文编写实践结合可走出一条英语词汇教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从原型理论看一词多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一词多义表现出原型性结构、家族相似性、范畴的开放性特征,同时在多义词语义范畴中,原型常见于分裂,产生次原型。利用原型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有利于从总体上把握一词多义现象,符合人类的认知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中外英语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词多义的认知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语言理论无力解释的多义现象。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从认知角度对一词多义现象所作的考察和研究,分别从研究对象(词类及词项)、衍变方式、词义拓展机制、研究手法等方面梳理出已有的研究成果,旨在揭示一词多义的发生和衍变机制,并试图发现现有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