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及中唐文学,人们很容易想到“诗到元和体变新”,想到元稹、白居易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白居易初以“兼济天下”的极大热情关注着社会,他诗歌主张的核心,就是要求诗歌为政治服务,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认为文学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具有深刻的社会认识价值。同时,他在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将内容放在主要地位,要求语言形式为内容服务,他反对盲目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按照这样的文学主张,他创作了不少讽谕诗,并且很看重这类诗歌。应该说,这  相似文献   

2.
一谢谢大家关心、组织和参加这个会;特别是对从外地不远千里而来的朋友,更是令我感激不已。抱歉的是,自觉名实不副,不免有负盛情。自从41年离开鲁艺文学研究室之后,创作对我来说,只能是逢场作戏,偶而为  相似文献   

3.
赵荣蔚 《阴山学刊》2002,15(4):56-60
白居易后期的闲适之作,是在远离现实政治斗争,对时势悲观绝望后,崇老庄、佞佛禅、恋世俗的结果.从其创作心态,可深入了解甘露之变后晚唐士人心路的曲折变化历程,把握晚唐诗歌的政治品格和文化精神,从而全面、客观地评价白居易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俯瞰丁玲作品,可清楚地看到,她创作的情感历程大致有五个阶段,走过了一个“S”型的路程:早期创作满含着孤独倔强与幻灭痛苦的“叛逆的绝叫”;左联初期创作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与蓬勃向上的精神;《意外集》①急转直下,流露出冰凉的心境与哀怨的情怀;抗战初期创作则峰...  相似文献   

5.
张孝祥,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是南宋前期一位爱国词人。与之并世的韩元吉序其诗集云: ……安国少举进士,出语已惊人,未尝习为诗也。既而取高第,遂自西掖兼直北门,迫于应用之文,其诗虽间出,犹未大肆也。逮夫少憩金陵,望九疑,泛洞庭,泊荆渚,其欢愉感慨,莫不什于诗。  相似文献   

6.
1945年8月13日,日本投降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的黑暗统治结束了,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台湾的小说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来这种历史性的转变,应当给文学创作带来生机。但是,台湾光复后的当代小说创作的发展步履艰辛,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由于日据时期殖民当局的法西斯文化政策对进步文化的严重摧残,台湾经济又濒于破产;加上光复后国民党接收官员的腐败无能,国民党政府对台湾人民的政治压迫等等原因,光复初期(1945年至1949年),台湾文坛很沉寂,很少小说作品问世。但是在困难的环境下,杨连、吴浊流、尤换宗、叶…  相似文献   

7.
王安石的散文创作历程可分为发韧期、成熟期和新变期三个阶段。从英宗治平年间开始,其散文创作在继续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以经术为文”这一特点开始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元和初年,白居易因科考策论切直被贬为盩厔县尉,仕途受挫,引发了他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创作思想发生了变化,兼之盩厔人文地理环境、民间悲悯情怀以及文人交游群体的影响,使白居易写出了感伤叹情的《长恨歌》。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在美学理论方面也有杰出建树。粹灵之气说是他在《故京兆元少尹文集序》中提出的一个美学原则.他认为:“天地间有粹灵之气焉,万物皆得之,而人居多,就人中文人得之又居多。盖是气凝为性,发为志,散为文。粹胜灵者,其文冲以恬。灵胜粹者,其文宣以秀。粹灵均者,其文蔚温雅渊,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创作总体上呈现了一种由改编逐渐走向独创的历程.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世代累作与文人集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由此产生,并开启了历史演义、神魔小说等创作流派:2.书坊主效颦复制,导致了通俗小说创作的繁荣和流派的形成,并为后来通俗小说创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做了一定的铺垫:3.文人改写拟作,反映了小说创作主体性、写实精神与独创能力的日益增强,标志了通俗小说由改编向独创的过渡;4.文人独立创作,其主体意识和自我表现色彩浓厚,小说创作思维、创作意图、创作方法等均有很大转变,从而强有力地推进了通俗小说创作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相似文献   

11.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剧,大大削弱了李唐王朝的中央统治。由于宦官专政,朋党交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加深,统治者对人民的剥削不断加剧,造成了土地的大量集中,加上连年战乱,给予了关陇、河湟一带以极大的破坏,这一切都使阶级矛盾急剧尖锐起来。一些富有正义感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目睹时政日非,“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诗歌求讽刺。”怀着匡救时弊的强烈愿望,兴起了一个有名的新乐府运动。白居易就是这一运动中最突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有位作家说过:“人有两种经历,一种是填在履历表里的,另一种是心路历程。看前一种,你可能了解;看后一种才可能真知。一个作家,作品就是他或者她那印满了反叛、归复、认同和失迷的心路。”的确,看完张冀雪的作品,你会对她的另一种经历——心路历程,得到一种真切的认识,因为她是在真挚地抒写了自己的情感心灵。正如她自己所说:“我的作品是写我心的”。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书法创作规律的探讨:形势、节奏是书法创作的灵魂;依赖于线条生存的书法艺术以及书法中的墨法。这些观点和技法,值得习书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批评了以“文学非政治化”的标准贬抑白居易的诗论和讽谕诗的观点。文章指出,从唐大历初期到贞元中期的三十年间,一方面是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方面是最高统治者越来越贪婪,而当时的知识分子由于深受安史之乱的刺激却几乎都采取了回避现实的态度。白居易在这种情况下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并写下大量讽谕诗,根本不是什么政治概念的“传声筒”,而是适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并赢得了社会广大成员的喜爱。它猛烈抨击了统治阶级各类人物的痛处,取得了震撼上层社会的效果。文章也指明了白氏的诗论及讽谕诗存在的片面与不足,并认为白氏本人并没有把自己的诗歌理论与讽谕实践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白居易的咏史诗与他的人生遭际,尤其是宦海沉浮密切相关,反映了他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的人生思想的转变过程。其诗议论色彩浓重,在某种程度上是晚唐史论诗的滥觞。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批评史上,白居易比较早地思考山水诗的创作动机、创作题材、思想内容及创作环境等基本原理,有些还颇具超前性,在诗歌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方面有着很大贡献。白居易的山水诗创作与理论成就,不仅得益于其园林设计、建造的专业素养,更与其心理和生理的双重重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张文娟 《齐鲁学刊》2004,(6):110-111
基于张洁一贯的女性主义立场,《无字》无疑是一部关于女人的历史性作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无字》,经过了执着呼唤理想真爱、寻求女性方舟庇护、揭开两性温情面纱、切号母亲历史的脉搏,张洁的作品是一个诠释两性以及人类不可回避的问题序列,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窥见张洁对文学和现实的二重世界进行探索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学诗     
唐朝诗人白居易,五六岁就开始学写诗,八九岁时,已经能按照诗歌的格律来写,写出的诗读来琅琅上口,博得众人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