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10多年来,西南、全国及港台学者对西南历史地理作了一些开拓性研究,取得了许多十分可喜的成果.一、西南历史政治地理方面取得的成果最为突出在政区沿革和地名索考方面方国瑜先生在《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一书中对从上古到明清今云南、贵州大部及四川西南部政区治地沿革、民族部落、山川、馆驿关津作了系统考释,征引广博,考征精辟,成为研究西南历史地理的必读之书.蒲孝荣的《四川政区沿革与治地今释》一书,对战国至建国初四川政区治地沿革作了系统爬梳和注释;吴光范的《云南地名探源》一书,对云南地名发展的特点作了深入探索,特别对傣、彝等民族地名作了开创性研究;史继忠执笔的《贵州通志·地理志·历史沿革》则对贵州从春秋到现在政区沿革和民族部落作了全面系统爬梳通释.  相似文献   

2.
一 郭沫若同志的四幕历史话剧《孔雀胆》取材于元末云南梁王之女阿盖*妃的故事。元朝末年,红巾起义军明玉珍部攻取四川,随即派明二(即万胜)等分三路进取云南,元兵望风披靡,梁王及其高级官员逃到关滩(今楚雄西)。明二攻陷云南中庆府(今昆  相似文献   

3.
西南民族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历史.现状.发展: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于2007年4月14日~15日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下面简称“中国社科院民族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云南社会科学院、新疆社会科学院、贵州省民族研究所、四川省民族研究所、四川…  相似文献   

4.
谢小平 《社区》2001,(1):42-42
隋唐五代时期,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造成城市人口的增加,使原有的城市更加繁荣发展,同时又兴起一批新的城市。当时,最著名的城市有长安、洛阳、扬州、益州(今四川成都)、广州、汴州(今河南开封)、太原、泉州、幽州(今北京城区西南)、凉州(今甘肃武威)、宋州(今河南商丘)等。 在当时,城乡的界限十分清楚。西京长安、东都洛阳及州治、县治所在地为城,城有城墙,城墙外为“郭外”,郭外的居民聚落为村;城墙之内为“郭  相似文献   

5.
论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地位的确定张皓,张福记西南,狭义上指四川、西康、云南、贵州,广义上包括西藏和广西。本文所指的西南,是以四川为中心的狭义上的大西南。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凭借着西南大后方,最终得以坚持至抗战胜利。西南大后方抗战战略地位的作用,正...  相似文献   

6.
云南缅宁(今临沧市临翔区)籍人彭桂萼不仅是满园桃李的边疆教育实践家和著名的抗战诗人,也是云南地方历史文化的知名学者;多年来他在《西南边疆》发表的5篇论文内容涉及云南地方历史、经济、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等,其研究独树一帜,体现了文本研究与实地调查结合、以经世致用为宗旨以及深刻的思想性、超前的预见性等多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7.
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西南)是北宋西北军事重镇。它的西面是河西走廊,宋初这一带主要散居着回鹘族部落;西南则是吐蕃诸部的分部区;东面越过早海(今毛乌素沙漠南部)便是党项四川旧地,是汉、党项、回鹘、吐蕃各族势力间的连接点,因而也就成了宋夏间的必争之地。至道、成平之时,李继迁围攻灵州,宋政府内部就灵州弃守问题,展开过一场争论,即灵州弃守之争。灵州一战,实为宋夏百年战争的开端,而灵州弃守之争便确定了北宋政府对夏战争的基本策略,在宋夏关系史上,有它不容忽视的地位,对灵州弃守之争的剖析,将有助于整个宋夏关系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公元九三七年至公元一二五一年,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洱海地区,建立了以白族为主体的大理国地方政权。共传二十二代,历时三百一十四年。行政区划设置了八府、四郡(镇)、三十七部及西双版纳、特磨道。辖区“东至普安路之横山(今贵州普安),西至缅地之江头城(今缅甸杰沙),南至临安路之鹿沧江(今越南莱州省境的黑河),北至罗罗斯之大渡河”。统辖了云南全省和附近一些地区。这个政权臣属于宋王朝,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段思平就是这个政权的首任国王,是我们白族历史上杰出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9.
一千多年前,存在于我国西南边疆的南诏政权,从始祖细奴逻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即位,到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大长和国建立,历时二百五十三年,传十三世。其中,在皮逻阁兼并五诏,迁都太和城(今大理县太和村)以前的八十九年,南诏都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境内。这段时间,南诏生产力逐渐发展,领土不断扩张。对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西南远行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霞客(1587-1641年),江苏江阴人。他栉风沐雨,攀山涉水,“足踏天下半”;履危蹈险,寻奥探秘,献身祖国地理考察事业。明崇祯九年(1636年)金秋,年已半百的徐霞客,为探索祖国西南地区高山大川的奥秘,奋然西行,开始“万里遐征”。徐霞客经浙江、江西,入湖南,穿广西,越贵州,抵云南,全面考察了西南地区的石灰岩地貌,详细考察了腾越(今云南腾冲)独具特点的火山地热现象。至崇祯十三年(1640年)夏天才辗转回到故乡,结束西南远行。本文试就徐霞客这次远游——西南之行的特点、成就作一探讨。一徐霞客西南之行是其一生中外出时间最长、行程最远、旅途最…  相似文献   

11.
还在唐朝时期,吐蕃向甘陇、西蜀和云南西北部一带发展势力之时,藏族人口即以今西藏为中心,散及今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一些地方。而元、明、清时期藏族的分布状况,基本上沿袭唐朝时期未变。 元朝时期,藏族的汉文书面记录名称仍作“吐蕃”。明朝时期作“西蕃”,称藏族主要聚居区的西藏为“乌思藏”。而云南西北部的藏族却被称为“古宗”。清朝时期称西藏的藏族为“藏番”,又因其地在祖国之西,故称“西藏”。而《卫藏通志》卷十五则说:“唐古忒,旧为图伯特国,在工布江达之西,又称为康、卫、藏。康即今之察木多(今昌都);卫即今之前藏(以拉萨为中心);藏即今之后藏(以日喀则为中心)也。”  相似文献   

12.
麓川,原为十三世纪元王朝在云南行省西南部金齿地区设置的六路总管府之一,明王朝改置为“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是明代在云南西南边境设置的一个傣族土司区,其中心地区为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陇川两县全境及梁河、潞西两县的南部一带。从元朝末年开始,直到明朝正统年间的近一百年里,傣族首领土司思氏势力在这里发展起来,一度颇为强盛,据有以麓川为中心的大片地区,统治着以傣族为主的多种民族,形成了与明王  相似文献   

13.
徐霞客于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至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进行“万里遐征”西南之游,从其故乡今江苏江阴出发,历经今浙江、江西、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到达云南,在云南考察旅行历时达一年半之久。云南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辉煌的旅行中耗时最多、记载最丰富、成就最大的地方。当时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已经进入“弥留”之期,而霞客却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旅游考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录。正如有人所说:“那时北边东有满清,西有李自成,京都危在旦夕,他在那边却不受影响,游记记得很细密,文笔亦好。”[1]昆明地区当时为云南…  相似文献   

14.
西南修辞学会理事会于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日至五日在西南民族学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学院、贵阳师范学院、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学院、四川外语学院、西南民族学院、四川教育学院等高等院校的九位理事和两位列席代表。  相似文献   

15.
知识之窗     
“中南海”的由来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因它地处北京中南方位,故把这一带风景游览区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四川”因何得名 春秋战国时期,今四川是巴国和蜀国所在。秦统一后,分全境为三十六郡,巴郡和蜀郡是其中的两郡。汉朝分全境为十三州,今四川属于益州。唐朝地方区划为道,今四川大部分属于剑南道,以在剑阁之南得名。宋代地方区划为路,先在今四川设西川、峡西二路,后又改设益州(成都)、利州(广元)、梓(三台)、夔州(奉节)四路,合称  相似文献   

16.
第十六章徐楚鏖战急生擒楚鄂王周穆王驻军商丘(今河南商丘市附近),当地附近的几个小国如陈国(在今河南省淮阳附近)、蔡国(在今河南省上蔡县)、宋国(在今河南省商丘西南)等等,迫于周穆王的压力,只好弃徐投周,加入伐徐联军。楚王熊绎驻军八公山(在今安徽省淮南市附近),率长子句亶  相似文献   

17.
晋常璩的《华阳国志》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中叶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是一部重要的史籍。 (一) 《华阳国志》在中国方志编纂史上的地位常璩,字道将,出生于蜀郡江原县(治今四川崇庆县)的一个世家大族。灌县旧志谓常道将废宅在治南三十里,即今灌县太平公社一带,或有所本。其生卒年代无可考,生平事迹史书记载也很少。只知他少好学,后在成汉李势时曾任散骑常侍,掌著作,孙盛称之为“蜀史”。这个职务给了他接触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方便,为完成《华阳国志》等著  相似文献   

18.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西方宗教对西南少数民族教育的影响李世平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于明清时期开始在中国广为传播,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末年,天主教传入广西壮族地区,这是已知最早传入西南民族地区的西方宗教。清雍正年间,天主教又从四川传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9.
我负责作序的这本书,是已故岑家梧教授的遗著《中国原始社会史稿》。岑家梧教授是广东海南岛澄迈县人,1912年出生。1931年秋考入广州中山大学社会系读书。1934年夏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东京立教大学及帝国大学研究人类学和考古学,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写了《图腾艺术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1月初版)、《史前艺术史》(商务印书馆,1938年3月初版)、《史前史概论》(商务印书馆,1940年1月初版)三部著作,这三本书从今天看来还全有参考的价值。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从日本回国。在抗战期间,他曾在云南昆明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从事西南民族社会的研究工作。在贵州大学和贵阳大夏大学、四川社会教育学院等校社会系当教授,并到西南民族地区如云南东北境的嵩明、贵州东南的荔波及四川巴县一带  相似文献   

20.
回族在西南地方史上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回族人口7219352人,四川和贵州两省回族人口各约10万人左右,云南回族人口近45万人。西南地区共约有回族65万人,从回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来看,仅次于西北地区而居全国第二位。回族是个散居的少数民族,在全国主要和汉族杂居,而在西南,则和更多的少数兄弟族杂居。这是西南回族分布的一个特点。这一特点还伴随着一个条件,即西南汉族分布多的地区,也是回族分布多的地区,彼此呈正比地杂居着。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