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弗雷德·舒茨在其《社会世界的现象学》著作中,把现象学引入社会学的基础研究,开创了现象学社会学的研究取向。现象学社会学"面向主体人的世界"的理论观点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使社会工作者重新审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现象学社会学"悬置、还原"的理论观点,消解了社会工作者携"科学真理"话语而自居的霸权,为社会工作构建了合作对话的专业关系;现象学社会学"人永远处于尚未完成的状态"的理论观点,使社会工作跨越了"工具理性"的羁绊,为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的建构提供了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面临的三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钢 《中州学刊》2007,(6):101-103
社会工作在我国发展的历史不长,要使它适应我国的国情,必须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目前我国在实现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主要应解决三个问题:社会工作职业及其价值理念的确定问题,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者的界定问题,社会工作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关系问题。社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助人,不应过分强调其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3.
情感劳动是一种投入情感的工作过程,它具有价值性、公用性、社会性、相对性和潜在性等重要特征。本文在追溯"情感劳动"有关社会学家观点的同时,比较分析了被广泛认同的服务行业情感劳动与社会工作情感劳动之间的异同;并以互动论为理论框架,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方法试着探讨社会工作者要如何进行情感劳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价值中立与价值负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刁生富 《学术研究》2001,1(6):68-72
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科学价值中立说"虽有所不同,但都以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意义、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的划分为理论基础,以科学与价值完全对立和互不相关为基本观点.在某种意义上、某个特定范围内"价值中立说"是可以成立的和有意义的,但从整体上来历史地考查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以及科学对社会,尤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只能把"价值中立说"看作是一种幻想.整个科学活动,从研究动机、研究战略转移、研究过程、知识体系到理论评价等,都负载价值.当代大科学时代,认识和处理好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科学应该把"求真"与"求善"有机统一起来;社会应该对科学活动的全过程加以调控;科学家应自觉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演变中,事实与价值、主体与客体、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以狄尔泰为代表的新康德主义是西方哲学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二元分立的标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野是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划界。虽然学界一般认为狄尔泰精神科学追求的是价值的主观方面。但在狄尔泰那里,事实和价值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狄尔泰并不否认自然科学在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他认为对事实的认识是追求生命意义的前提。在现代西方哲学二元论讨论中,无论我们坚持一元论或二元论都会造成一定的理论局限。因此,探讨狄尔泰精神科学方法论中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找寻二元论问题研究的理论出路。对于我们合理理解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正确处于西方哲学根本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工作应选择何种实践模式,这实质上是一个如何看待和处理社会工作价值观、方法和技术之间关系的问题。文章首先回顾了循证社会工作的理论逻辑与实务框架;然后以南通循证矫正为例,从中西比较的视角阐释了本土循证社会工作模式的建构理念、原则与流程;发现本土循证社会工作实践中,存在形式循证与实质循证、被动循证与主动循证、静态循证与动态循证之间的三重张力,而消解张力的关键在于平衡社会工作价值观、方法和技术之间的关系;指出中国社会工作目前已经初步具备了社会工作价值观和方法,但缺乏相应的社会工作技术,推断"适度循证"将是我国社会工作实践发展的一个基本走向,倡导建构一种既注重社会工作价值观和方法,又注重社会工作技术,融社会工作价值关怀与科学关怀于一体的社会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7.
复杂整体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完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第一,包含人类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的系统,具有整体突现性;人类与自然系统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因果网络关系.第二,自然具有一种系统价值,是生态系统在创造性的过程中实现的整体价值,人类价值是系统价值之网中的一个结点.第三,事实与价值缠结的厚事实概念或厚伦理概念和命题为理解生态事实与生态道德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整体论的方法论进路.走向生态整体主义也许是生态中心主义发展的一个趋向.  相似文献   

8.
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社会工作发挥着社会服务、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随着和谐社会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加快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功能建设的意义日渐突显.要全面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就要从宏观层面加强政府主导,促进社会工作运行机制建设;从中观层面加强社会工作机构培育,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从微观层面健全社会工作者的培养体系、激励体制和评价体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社会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9.
关于社会工作本质的讨论,以往的"特质理论"和"社会权力理论"都存在解释上的缺陷.本文用社会建构理论为依据,从社会工作者、服务受助者和政府三股力量的特点及其作用入手,分析了中国大陆社会工作本质建构过程及其基本特征,以期为当前社会工作制度建设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工作在转型中呈现出民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草根社会工作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从本质上讲,权力本位、行政逻辑主导的民政社会工作是计划经济时期权威主义传统的延续,权利本位、专业逻辑主导的专业社会工作是全球化时代西方中心主义的散播,关系本位、实用逻辑主导的草根社会工作是转型社会儒家家族文化传统的回潮.正是社会工作三重实践形式之间的彼此分离、三类社会理解的相互对立和三种价值理念的深度碰撞,造成当下特有的"社会工作现象".摆在中国社会工作面前的最大任务,在于理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打通中国经验与国际通则之间、本土文化与西方话语之间、传统惯习与现代潮流之间的沟通屏障,在对话和整合之中实现中国社会工作经验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的社会理论与后现代之下的社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自产生后尤其是晚近时期对诸多学科的发展、社会生活 (常人世界 )的变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本身亦是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射 )。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日益受到后现代的社会思想的启发 ,触动了传统社会工作的理念、价值观、社会工作过程的更新和发展。美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已在社会工作事务中自觉运用后现代理念从事助人活动。应从后现代主义及其社会理论出发 ,探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社会工作 ,分析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社会工作理念与价值、案主理解和社会工作过程的批判 ,并相应地提出后现代社会工作的理论和社会工作范围  相似文献   

12.
实用主义的真理实效论立足于思想观念与人、人的活动的关系来确定思想观念的真假.它认为,一个概念或命题的意义是参照对这个概念或命题的应用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或实验效果给出的,因而真的信念是那些富有实效的信念.这对事实(真理)与价值的二分法是一个有力的冲击,也是对其关系的一种有意义的解答.但实用主义用具有异质性的效用、价值来统领真理、取消真理,归根到底是片面而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与真理具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但在人类具体的历史的生活实践中,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并可以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13.
尹新瑞 《天府新论》2020,(1):103-114
案主自决是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体系中的重要原则,体现着社会工作的专业特质。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往往面临案主自决与家长主义的矛盾。因此,厘清案主自决与家长主义的含义以及案主自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限制,对于社会工作者避免陷入两者之间的矛盾陷阱具有重要意义。而知情同意原则、自由裁量、建立平等的专业关系以及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避免过多的情感卷入、维持社会工作者的情感中立,将对协调案主自决与家长主义之间的矛盾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互构论"以现代性之全球化与本土社会转型为背景性视域,着力理解和阐释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的相互型塑、同构共生关系."社会互构论"认为,"社会互构"体现了现时代社会现象及过程中蕴涵的根本性和实质性的关系机制,"我们身处于社会互构的时代".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社会互构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对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给予了具体思考."社会互构论"主张,社会学理论具有内在的实践性和价值性,真正的社会学必是且只能是实践的社会学.当代中国社会实践领域发生的结构性巨变,为中国社会学理论提供了宽阔视野、重大题材和现实养料.这也决定了"社会互构论"是一个仍在继续发展和丰富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社会学主义与社会学年鉴学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学主义是在社会学的经典时代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理论范式,它以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为代表,认定社会学必须解释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则是另一些社会事实的结果;同时,社会学的存在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它不必以其他学科的存在为前提。社会学主义的经验研究范例是迪尔凯姆的《自杀论》,它精辟地论证了自杀这一社会事实和社会整合程度的关系。而围绕这一理论范式,在早期法国社会学界形成了后来享有盛誉的社会学年鉴学派。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内地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虽然成为近年中国社会工作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但其未被置于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之中.本文从批判性地考察中国学者对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引入和反思开始,对其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然后将社会网络研究中"关系"概念的本土化作为新的介入视角引入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研究,最后探寻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路径选择.文章认为,"关系"和"嵌入性"等概念的引入对今天中国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政府管理改革实践中的困境是价值问题在事实层面的一个重要反映.这种困境具体有三种表现:一是政府定位的模糊化,二是公共精神的流失,三是政府行为的失范.与实践中的价值困境并存的是理论上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新公共行政学派与新公共管理学派之间内在的理论张力,使得当代西方政府管理改革的理论在理论基础、理论目标和理论工具三个层面上面临着分裂:一是公域与私域的关系问题,二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三是制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这些理论的争议,对当代西方政府管理改革的价值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优势视角改变传统问题视角的工作模式,以积极的态度看待案主及其问题,成为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优势视角有自己的源起、理论基础和核心概念,逐渐发展成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寻求残疾人家庭个案社会工作之本土化的实践逻辑和路径,实现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合作并服务于案主,利用充满资源的环境,注重照顾、关怀和脉络,以优势激发案主和社会工作者的乐观情绪及希望,这是本土化的中国社会工作之介入所在.  相似文献   

19.
伍志燕 《北方论丛》2011,(3):127-129
事实和价值的关系问题是价值哲学的核心问题。事实和价值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长期分离到逐渐统一的过程。追溯二者之间关系,分析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这对于进一步分清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以及对"是"能否推出"应当"作出新的定位,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像个体的"言语"不同于社会的"语言",商品对个体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作为社会关系的"价值"一样,价值哲学中的"价值"是社会关系价值,它不同于物对人的"价值事实"。人的普遍需要是个体层次的物对人的关系的"普遍事实",而不是社会关系层次的"普世价值"。以普遍人性与普遍理性为基础的"绝对普世价值"是不存在的,而作为评判社会关系行为的共同准则的"相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应当在人类历史实践发展中考察其存在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只有在和平与发展作为全球化主题的当代,才产生了对"相对普世价值"的社会需要和生成条件。以自由、法治、民主三层构成的近代西方社会价值标准,适合于个人本位的、具有法治与基督教传统的早期资本主义移民社会,已经不适应于金融资本与垄断资本网络支配的当代社会,更非全球"普世价值"。各国传统价值将在当代实践中发生巨大变革,进而融入正在生成的当代"相对普世价值"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