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竞争经济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人”范式上通过对个体动机的抽象而得到大众所接受的共同伦理和道德是困难的,是“阿罗不可能”在伦理学上的一个翻版;为约束经济人的“利己主义”行为动机的契约及其道德原则,虽被西方一些学者所推崇,但其适用范围有限。所以,不能单纯从所观察到的经济行为就做出有关伦理的结论,也不能单纯从我们所了解的伦理规则就做出有关经济行为的结论,经济行为(或微观动机)与伦理规则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探讨这个互动关系,需要跳出“经济人”范式,运用马克思理论的动态学原理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针对行政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搭便车"行为所造成的"集体行动的困境",结合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著名观点"集体行动的逻辑",认为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的公共性以及"经济人"的本能追求阻碍了集体行动的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分析"经济人"的社会属性,挖掘人类的"伦理"需求,建立集体成员间的信任以及激励集体成员可以实现集体行动困境的伦理超越。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在这特殊的时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在行政领域,就存在伦理失范问题。与其他问题相比,行政伦理失范问题的严肃性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政府的形象、声誉和公信力都产生不小的冲击力。分析行政伦理失范现状及其对策选择,对减少行政人员失范行为具有现实意义。一、伦理与行政伦理问题伦理关注的是公平、正义与善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做什么,哪些问题应当从我们的生活中消除的问题。伦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分散在各个领域。而在行政领域中则是,行政伦理。行政伦理是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针对的是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调节着政府与其他机关,政府系统内部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人员在执行责任时,与公众的关系。行政伦理与其他伦理相比有其特殊性,它以“责、权、利”统一为基础,以正义与公正为目标。行政伦理具有四个特征:一、行政人员生命的二重化,是“经济人”和“公共人”的统一体,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二、行政人员自主性的二重性,是善与恶的结合,而不是认为行政人员只有恶的自主性。三、行政责任的双重属性,是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的统一,而不...  相似文献   

4.
经济伦理关于“经济人”概念的再审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经济伦理逻辑起点的“经济人”概念是对于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概念的移用。但是 ,这一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在经济伦理的理论推演以及社会实践中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陷入了困境。“囚徒困境”表达了“经济人”概念基础上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内在困境。必须重新审视“经济人”的概念 ,将个人对好生活的全面理解与个人作为社会责任、义务的承担者的观念引进经济伦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的商品经济是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儒家伦理渗透到商品交换活动中,形成了“以义取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商品交换原则,但其交换的主体是缺乏独立人格的主体。市场经济要求塑造伦理经济人,同时也必然塑造出非伦理经济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承认、允许伦理经济人的存在,又必须克服、杜绝非伦理经济人的滋生,同时还应该提倡超越伦理经济人的道德理想和情怀。市场经济中伦理经济人的伦理原则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理想都可以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找到文化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6.
关于传媒伦理问题的制度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人的自利性和“经济人”的理性为传媒主体选择不道德行为提供了潜在的可能的话,那么传媒制度是传媒主体选择不道德行为的主要决定力量。其中,传媒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衡和传媒伦理制度的有效供给不足或约束软化,是传媒伦理问题得以存在和延伸的主要制度学成因。在传媒制度的规约下,传媒主体选择不道德行为的“风险”在大于“收益”时,传媒的伦理问题会大大减少,而其“风险”在小于“收益”时,传媒的伦理问题会大大增加。这是传媒主体利益最大化追求与传媒制度失衡或约束软化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传媒领域实施道德“立法”,是消解传媒伦理问题的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考察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行为和道德现象,揭示出历史上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经济伦理,以及它在历史连续性中形成的普遍价值,这对于当前构建"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和谐统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学的角度对"经济人"进行反思,我们可以看到,"经济人"的行为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道德合理性,但其伦理缺陷也是明显的.作为现实的人、特别是市场经济中的人,需要"经济人"的一些特性,但又不能局限于"经济人".健全人格的行为选择需要超越"经济人"达于"现实道德人"."现实道德人"是基于现实条件、从现实出发的道德人,他追求义与利、精神与物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实现"经济人"到"现实道德人"的超越,需要从社会层面建构扬善抑恶的利益和精神双重机制,也需要主体实现从急功近利到追求长远利益,从利益追求到自我实现价值取向的双重转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和规范的方法对行政人员的行为动因及其产生的困境进行分析。分析认为,作为一个社会存在物,“经济人”或“公共人”的人性假设无法解释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动因及其行为选择所产生的伦理困境。而“利益人”的人性假设正与行政人员多样化的行为选择相契合,并且有力地解释了行政人员在行为选择中所产生的对公共利益负责还是对组织负责、对岗位职责负责还是对社会职责负责、对个人正当权益负责还是对公共利益负责的伦理困境。分析结果表明,只有通过制度伦理建设与行政人员的个体伦理救治,才能化解行政人员行为选择所产生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10.
经济人假设的复归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在一定的道德伦理和法律约束下,追求利己并实现利他的统一体。斯密的后继者对经济人假设的界说越来越功利化、理性化、程式化并失去其原来的伦理意蕴。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倡导一种以自由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全新的发展观,实现了经济人假设的古典复归。着眼于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塑造具有四种道德品质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伦理两难为切入点,探讨直销渠道中代理商的伦理决策过程以及道德强度对其伦理决策三阶段的影响。在文献综述和对直销代理商访谈的基础上,作者结合直销特点设计情境问卷对确定主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直销渠道中,代理商的伦理认知与伦理判断之间显著正相关、伦理认知与伦理意向之间显著负相关、伦理判断与伦理意向之间显著负相关。2.直销代理商的道德强度与伦理认知、伦理判断呈正相关关系,与伦理意向呈负相关关系。3.直销渠道中,道德强度中的结果大小、社会共识、效应可能性三个维度对代理商伦理决策三阶段均有显著影响,效应集中性维度仅在一个情境中对伦理判断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代科技发展对伦理建设的理论、制度和主体这三个不同方面均提出了新要求.在理论建设方面,要求实现从近距离伦理向远距离伦理的延伸,从规范伦理学向应用伦理学研究的转向,并立足于多学科基础上的大交汇、大融合;在制度建设方面,要求变革社会制度,加强科技立法,引进科技伦理的"软着陆"机制;在主体建设方面,要求明确科技主体的伦理责任,建设科技主体的伦理规范,开展多极主体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反实证主义社会学不赞同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要求把人的价值联系引入社会学研究。但其价值立场是不彻底的,仍然从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反价值立场出发,把社会学研究区分为理论认识和价值评价两部分。要彻底摆脱实证主义反价值立场,就需要将价值立场引入社会学研究的全部过程,把价值评价视为人把握现实的唯一认识方式。社会学研究的价值立场的客观现实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差异,它通过价值差异和价值尊严两个方面影响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德育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德育理论与德行实践的严重脱节,这已经或正在导致德育危机的出现。德育只有回归现实生活,扎根于生活世界,才可能实现它的本质目标。因此,必须以生活德育理论和交往德育理论的新理念构建新的德育模式,指引德育全过程,重塑我国德育形象。  相似文献   

1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政治要求,也是一种伦理诉求,内含了诸多伦理价值和伦理精神。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伦理价值的社会源头发掘其坚实基础,更需要把这些伦理价值落实到相应的具体社会实践中去。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依据,是新时代丰富民族理论的新尝试,旨在从伦理价值、伦理精神与伦理路径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共生、友爱与团结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价值,具有导向作用;包容、互助与尊重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精神,具有价值支撑作用;责任与发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伦理路径,具有具体的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6.
由于涉及国家道德、社会连带思想、个体德性等伦理因子,社会保障因而具有了丰富的伦理意蕴。社会保障伦理是社会保障的价值负载与道德指向,有着自己的特殊形态。社会保障伦理关涉社会保障的价值理念,社会保障的伦理特质,社会保障的伦理功能,伦理对社会保障的作用,慈善文化和慈善思想,养老伦理,社会保障权等思想单元。回顾和梳理我国社会保障的伦理思想及其伦理动因有助于社会保障正确建构自己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7.
对伦理义务的守护和履行构成了伦理生活的全部内容,这些伦理义务主要体现在婚姻、工作、职业和友谊等伦理生活的基本范畴之中。为了履行普遍的伦理义务,伦理主义者就必须摒弃自己的特殊性,从而成为一个普遍和一般的人。开放与显露是引导伦理生活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构成了伦理存在的基本特征,因为伦理主义者只有在与他人和外在世界的关系中处于显露和开放状态,他才能够以一个普遍和一般的人履行自己的伦理义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作家霍桑的短篇小说《胎记》以主人公艾尔默借助科学实验祛除妻子脸上的胎记这一事件为核心,通过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法,成功地再现了美国19世纪科学不断征服自然的伦理图景,将读者引入一个伦理失衡的故事世界。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研究视角,沿着“以科技祛除妻子脸上胎记”这条伦理主线,通过还原该事件发生的“伦理现场”,逐一解构小说中的“伦理选择”、“伦理身份”等“伦理结”,希图由此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伦理特性。最后,乔治亚娜的伦理反思也体现了霍桑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人类尊严流失的控诉。  相似文献   

19.
从伦理关怀维度看,社会和谐首先应该是伦理文化的和谐,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伦理关怀和道德教育.因农村本土伦理文化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流失严重,而“下乡”的国家文化又缺乏有效的伦理整合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需要伦理文化关怀.本研究以一民间文化组织利用儒学、佛学伦理在一镇域内开展传统伦理教育和从事“和谐示范区”建设的活动为例,揭示传统伦理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0.
鉴于长期以来传统德育崇尚唯理性教育的缺陷,需要引入非理性因素于德育之中,从德育过程、德育内容、德育方式诸方面重视非理性教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