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论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影响着办学思想、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校文化也包含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校园物质文化,而核心是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继承和创新的统一,是全校师生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果;学校文化需要精心策划、细心培育.  相似文献   

2.
文化继承是指文化的纵向积累和前后传递;文化超越是指文化通过创新实现由旧形态向新形态的转换和跨越.文化发展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通过文化创新实现文化超越的过程.继承是前提,创新是动力,超越是目标.文化继承和文化超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关系要求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过程中尊重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继承应建立在对文化及文化价值特征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上,如是形成的文化继承便应是由文化贮藏、文化实践和文化创新三环节构成的统一体,是谓文化继承的基本范式。此文化继承基本范式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克服以往文化继承主张中的局限,而且有助于建立起人们的文化生态意识,有助于具体的文化继承实践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是日本伟大的女诗人、女作家,从小研读汉文典籍、学习唐文化,在文学创作中或多或少、或简或繁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唐文化,可以说紫式部和中国唐代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紫式部对唐文化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纠正目前长安文化研究中的某些偏见甚至错误,通过历史溯源和文献解读,提出长安文化应该是自古以来发生在汉、唐等朝代称之为“长安”的这块地方及其附近地区的历代各种文化的总称,以周、秦文化尤其是西周礼乐文化和秦代制度文化为代表的早期长安文化,是整个长安文化奠基、形成和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是长安文化的渊源和根本,绝不能将其排除在长安文化的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6.
组织文化的构成及其内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的文化是由无数个由该群体所遵循、所认同、所继承、所教化的文化现象所构成的。从文化现象形成的角度看组织文化应该包含有理念、制度、个性和背景等四个层面。每个组织都有文化,而有意识的建立起来的文化对组织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7.
发展中国的先进文化 ,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 ,同时应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如何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文化 ,如何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只有明确什么是中国的先进文化 ,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才能使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有论者以六朝为词之滥觞,是由于梁陈宫体诗为宫廷文化的产物,而唐词之兴也与宫廷文化相关,由君臣宴饮到内宫生活,产生了以李白为代表的最初之词。中唐词开始涉及边塞文化与贬谪文化,张志和所作则是隐逸文化的体现,而王建的词可见中唐的三元文化构建,尤其表现出上接宫廷文化,下开士大夫文化的特点。中唐词人中,刘禹锡、白居易作品最多,除创调意义外,他们所作更在贬谪与闲适二义上,体现了士大夫文化在词中的转换、发展,闲适中饶感伤更是南唐、北宋士大夫词以“闲情”为大端的肇始。  相似文献   

9.
宋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既有对前代文化遗产的继承 ,也有宋朝统治者立国之策的推动 ;而教育制度的完善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中外文化的交流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这一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与创新关乎大学共同体的发展,在大学制度创生中,会面临种种文化困境:对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人与制度的和谐与冲突、文化前提与制度环境的不同。而文化传统的不同,制度的差异,造成我们对大学制度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1.
辽南京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也是北京踏上都城之路的起点。统治者的易主、城市地位的改变,使之在建筑文化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内容与特点。本文从南京城建筑文化对前代的继承、建筑文化的政治性、多民族文化交融、寺庙文化、建筑技艺等方面,对辽南京建筑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梳理其内容、特点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建构辽河文化品牌,打造辽宁地域文化,必须要知己知彼,为此首先要梳理辽河文化历史资源,理性地分析辽河文化的缺失,特别是从全面振兴辽宁的角度,探讨辽河文化与辽宁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确定辽河文化的缺失,提出辽河文化的未来发展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3.
巴蜀哲学是巴蜀文化的精华 ,从巴蜀第一位有著述的哲学家严君平开始迄清末的廖平 ,巴蜀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两汉至魏晋的经学阶段 ,隋唐三教并盛的阶段 ,宋元明的理学阶段 ,明末清初迄清末批判理学及其君主专制与经学终结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唐代蒙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文化空前繁荣,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唐代早期教育的广泛开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章对唐代蒙学的体制、特点及其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全面、客观地探究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辽朝科举考试与唐宋科举考试一样,有常举与制举之分,因而其科目设置也分为常科和制科。辽朝所实施的常举考试科目主要有进士科、明经科和律学科,进士科和明经科从辽朝科举考试肇始便已设立,律学科的设置出现于辽朝的中后期,一直延续到辽朝末年;制举科目主要有举才行、贡明经、茂才异等、举才能、举贤良。辽朝的常举科目受唐宋影响较大;制举并不十分发达,只是偶尔为之,不具长期性、制度化。  相似文献   

16.
《祖堂集》中的"VP一切了"是带有唐代特色的口语格式,表示某事已完成,是后一小句所述事件的背景,有南方方言成分。其"VP"大多是双音节短语,"一切"是一个表示"全部"义的统括代词,"了"作谓语对前面结构所表达的事件进行陈述,说明该事件已经完结。唐代口语"VP一切了"来自于佛经文献中的同形结构。  相似文献   

17.
辽代的流刑和唐代流刑同源,出自唐虞,也曾参考了唐代的流刑制度,但与唐律明显不同,说明辽代有自己的流刑法系。辽代流刑分为流、放、置、逐、出、迁、谪、徙八类,以流为主;流又分为连坐、籍没、投放、原宥、问责、配从等八种。文章还就流刑的性质、执行官、执行情况等进行了相应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辽国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北方少数民族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只有200多年,但辽王朝的体育文化却非常繁荣,形式的独一性、历史的继承性和创新性,使其在北方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通过对辽代历史资料的梳理与整合,发现在辽代体育中,角力、马球、射柳等活动尤为盛行,形成了具有历史特色的体育文化。研究辽国的体育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史学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代金银器种类丰富,制作工艺也非常成熟。通过对辽代金银器制作工艺做分类介绍的同时,将辽代与唐代的金银器制作工艺进行对比,探析辽代与唐代在金银器制作工艺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唐后乐府诗的界定与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历史、文化、审美等多方面的原因,宋、辽、金、元、明、清六朝的“唐后乐府诗”,与传统的“汉唐乐府诗”相比,具有明显的质的变化与不同。从立题名篇的角度来看,唐后乐府诗可分为旧题乐府与新题乐府两大类,新题乐府系由即事类乐府、歌行类乐府、竹枝类乐府等所构成,应对各自的界定与类别特点进行甄别与考察。研究唐后乐府诗,不能以研究汉唐乐府诗的眼光进行审视。日本学人松浦久友提出的“非乐府歌行”说,与唐后乐府诗的实况严重不符,不能用以界定唐后的“乐府歌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