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语文教育系统论是系统科学与语文教学相互渗透、重新改组的交叉性边缘科学。它把语文教育看作是一个整体系统 ,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语文教育系统运作的内部规律性 ,探讨语文教育系统的本质与特征、结构与功能、原则与方法等基本原理 ,对语文教育进行系统论分析与解释 ,是语文教育研究创新与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苏亮乾 《学术论坛》2012,35(7):25-2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协同性特征,表现在形成机制上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协同推动形成的科学理论系统;在性质特征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有机统一的科学理论系统;在横向结构上是各个理论创新成果子系统之间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系统、在纵向结构上是层次分明、结构有序、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系统;在外部关系上是与道路系统、制度系统紧密配合、相互支撑的科学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3.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自我发展系统。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关键,就是从社会系统内部而不是外部,从一般与特殊、层次与结构、自然与社会、客体与主体等不同维度,揭示出社会发展动力是多重要素构成的系统整体。  相似文献   

4.
一、国民经济宏观控制与调节的原理 国民经济从宏观上看是一个大系统。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同技术系统、生物系统的运行一样,是可以进行控制与调节的。其特点是人直接参与指挥、控制和调节。技术系统、生物系统的调节可以用某种器械自动平衡偏差、排除干扰、补偿干扰等方式进行,以保持平衡状态进行活动和运转。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也是如此。所以,国民经济宏观控制与调节的基本原理是综合平衡,用另一种说法表述,就是按比例。只有按比例才是真正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自组织理论与唯物辩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系统自组织理论与唯物辩证法、系统自组织理论与部分质变思想、系统自组织理论与矛盾观等方面阐述了系统自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性的确证。换言之 ,唯物辩证法对现实世界和现代生活、现代科技发展仍然具有它的解释效力  相似文献   

6.
1 国家创新体系与高等教育。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挑战,我国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四个基本系统: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从其结构与功能来看,这四个系统都直接或间接与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密切相关。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系统,主要由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组成,主要任务是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研究过程就是知识生产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受过良好教育训练的人。  相似文献   

7.
在经历了各种理论的碰撞、融合与提升后,复杂适应系统的主体性概念正变得清晰。主体的概念不仅适合于有意识和情感的人,还适合于由异质要素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主体性的存在与实现是复杂适应系统之所以存在、之所以复杂、之所以适应的内在因素。复杂适应系统的主体性实现可以大致分为准备和执行两个阶段。准备阶段的表现特征是记忆和学习。执行阶段的表现形式是选择与适应。  相似文献   

8.
文章站在后现代系统理论的高度,视石狮经济社会系统是具有某种目标,能够独立执行系统功能的实体的有机组合,是开放非线性复杂动力学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我们应用自组织理论与方法、新发展经济学、及系统科学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分析石狮经济社会系统耗散结构的形成与超循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合与分是事物系统发展的两种趋势。任何事物都是整体性与相对独立性的统一,集中与分散这对概念就是客观世界这种关系的概括与反映。系统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是大系统管理控制理论的一对重要概念。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控制方式的改革,因而应当应用系统集中控制与分散控制辩证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主体根据自己的独特性,产生出能够满足主体需要、实现主体欲望、达到主体目的的具有新价值、新效用的思想与方法的活动。创新活动是一种有高度目的性、效用性的功能系统,创新系统由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和创新中介三大基本要素构成。创新主体在创新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具有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和功能,它是创新系统中的首要因素,对创新系统形成及其诸要素的结合方式起着决定作用。创新客体是创新活动中居于被动地位的一方,是创新主体所指向的对象,是主体运用一定的知识、技术与管理对已有的物质、能量与信息进行重组与再现所产生的具有新价值与新效用的思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一统秩序下的华夷之辨、天朝想象与海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是华夏文明对于世界的表象,也是中华民族进行资源组织和动员的方式与机制,它以绝对者的名义强调了中央对四方的统摄、王权对万物的占有,以天道的光辉塑造着天朝上国的荣耀和尊严。作为大一统内部核心系统与次级系统之间的一条边界,华夷之辨起着约束系统能量、强化系统向心力的作用,实际上是系统进行自我调节与自我防卫的反馈机制,其诉求点在于核心系统即华夏文明的安全和稳定;海禁政策则是沉浸于天朝想象中的统治者在华夷边界漫溢、大一统秩序濒于崩溃之时采取的本能反应。  相似文献   

12.
姚志春  安琪 《兰州学刊》2011,(10):220-222
以复杂系统科学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探讨了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系统与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关系的优化调整,包括社会经济与水资源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整体协调与过程优化、二者熵值交换的动态平衡和二者涨落机制的规范与优化。目的是为河西走廊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关系的评价、调节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社会和谐机制与和谐社会制度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都是具有“多平衡”属性的复杂系统,只有最优化的平衡与稳定才意味着和谐。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社会系统动态平衡的主要调节机制。与生态系统固有的自然调节机制不同,社会制度具有多变性和非唯一性。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失真和制度失灵的问题。信息失真与制度失灵更是落后国家的通病。言论、信息开放和制度转型是克服信息失真、制度失灵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系统观对于做好教学与教学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但当前的许多高校里 ,多数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潜意识里缺乏运用系统观去从宏观上对教学及教学管理作系统整体上的分析、判断、评价 ,而是从微观上分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关系 ,以致只顾局部优化而破坏系统整体功效的最佳发挥 ,常常与其他部门 ,其他工作发生冲突。这便是如今教学及教学管理绩效普遍不高之缘故。   一、教学自身是一个多元结构的系统 ,因而教学管理必须与之对应地进行系统设计并组织实施  教学活动系统 ,它是由实施者系统 (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等 )、教学基本文…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几乎都是有机整体,且又都自成系统、互为系统;每个系统都是在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中变化发展,并能保持动态稳定的开放系统;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保持一种有序状态。人类社会是一个价值系统。人类社会的价值在于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是不断进化发展的,并且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在发展的过程中又总是要从旧社会中不断产生新社会。社会矛盾与社会和谐贯穿于社会发展运动的始终,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致力于建设一套化解矛盾的机制,保证我们的社会在矛盾与冲突中得到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不断地追求更理想的和谐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产生与邻近分布是城市群系统形成的历史与地理基础,城市化效应、城市发展和城市联系的紧密是城市群系统形成与发展的基本路径,基于城市异化的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是城市群系统不断发展的内在机制。我国城市群发展有单核心和双核心城市带动模式,发展战略主要有内部整合与协调发展战略、建设专门化产业区战略和外向型协作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17.
论系统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观对要素与系统关系的理解,有两个重要方面,即一方面肯定要素是系统的基础,一方面又指出系统并不就是要素本身。所谓要素是系统的基础,就是说在系统与要素相互规定的关系中,要素作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素质及运动、变化乃是系统状况及其发展、演化的重要内在  相似文献   

18.
系统分析方法,是把对象作为系统来加以处理的技术,它的目的在于实现系统整体的最佳化。运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版面在整个报纸出版中的地位,研究版面中各要素的构成、功能及变化规律,使版面的编排适应版面整体最佳化目的的需要,从而使报纸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系统论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组成该事物的各个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能表现出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是系统。任何系统都包含着两重联系:一是系统与内部各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联系;一是系统与周围环境(即其它系统)的联系。前一种联系是系统的结构,后一种联系是系统的功能。这样,要素、系统、环境这三  相似文献   

19.
王巍 《学术探索》2022,(12):71-77
创新系统是创新要素及相互关系的集合。基于空间生产视角,研究认为,创新过程是以知识生产、使用与扩散为指向的权力空间、经济空间、社会空间、文化空间多元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国家创新系统是在国家边界范围内(指向于创新)的空间生产系统网络。不同的国家创新系统具有不同的空间生产关联结构,呈现驱动因素、作用逻辑和结构特征的异型化。通过对处于“民主”改革浪潮下的泰国国家创新系统空间生产驱动力、作用逻辑和结构特征的分析可以发现内嵌其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因素耦合性关联。从空间生产视角研究国家创新系统有助于丰富创新系统理论,也有利于给同处于转型发展的中国创新系统带来空间性提示。  相似文献   

20.
区域科技创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旋 《湖南社会科学》2003,11(5):162-165
一、区域科技创新模型及其结构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经济技术区域内 ,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整合所构成的创新系统 ,是由与区域科技创新全过程有关的组织、机构和实现条件所组成的网络体系 ,也是由相关社会要素组成的一个社会系统 ,具有开放系统的一般特性 ,包括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性、系统的有序性和组织性、系统的过程性和动态性等[1] 。科技创新包括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 :前者指通过科学研究 ,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 ;后者指学习、革新和创造新技术的过程。科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 ,技术创新是科学创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