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联系宁波等沿海开放城市的特点,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世纪沿海开放城市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容观规律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利用能源的发展轨迹是一个从高碳时代逐步走向低碳时代的过程.低碳经济实质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发展模式与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涉及发展价值取向、组织形式、激励约束和发展手段与工具等要素.采取何种模式对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甚为关键.我国可采取的模式主要有:技术带劝型、项目带动型、资本推动型等八种模式.  相似文献   

3.
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必将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关注焦点。作为中部一线城市,合肥如何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大量有关资料显示,城市交通、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工业是阻碍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能更好地发现关键问题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有效的对策。通过此方法来研究如何打造低碳合肥是可行的,即在分析了合肥市交通、建筑以及工业的低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低碳发展已从一个生态问题转变成为影响人类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在全球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城市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轨迹必将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关注焦点。作为中部一线城市,合肥如何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逐渐成为热点话题。大量有关资料显示,城市交通、城市建筑以及城市工业是阻碍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能更好地发现关键问题所在,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有效的对策。通过此方法来研究如何打造低碳合肥是可行的,即在分析了合肥市交通、建筑以及工业的低碳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华人时刊》2008,(1):81-81
在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连云港,有一所彰显着鲜明外语特色的明星学校,她背依风光秀丽的花果山,东临浩瀚的黄海,她就是连云港外国语学校。连云港外国语学校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现有初一到高三6个年级90个教学班,在校师生5200余人,是连云港市规  相似文献   

6.
7.
武汉市发展低碳经济和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城市是以城市空间为载体,发展低碳经济,实施绿色交通和建筑,转变居民消费观念,创新低碳技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发展模式.国外一些大城市如伦敦、东京和纽约,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起到了领跑者的作用.在我国,许多城市如上海、保定、杭州、南昌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迈出了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低碳城市建设步伐.武汉市建设低碳城市也是"两型社会"建设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要求,目的是在未来数十年以"低碳经济"为标志的新一轮全球竞争中,增强城市竞争力,进而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国外城市低碳发展研究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城市碳排放的综合构成,低碳导向的城市密度和城市空间,城市低碳社会建设,生活用能和能源消费结构。而国内城市低碳发展的研究内容则主要包括:低碳城市的界定,低碳城市规划,城市低碳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城市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低碳城市评估标准体系等。由此可见,低碳发展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够系统,需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尺度等方面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市是中国沿海中部一座风景秀丽、加快发展中的海滨城市,古称瀛州、海州。全市现有人口470万,面积7500平方公里。连云港的城市有五个较为突出的特色: 一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以连云港为东端起点,西至荷兰鹿特丹,横贯欧亚两大洲的新亚欧大陆桥,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距缩短2000多公里。全长4395公里的连云港至新疆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公路快速大通道  相似文献   

10.
低碳试点城市是中国利用体制改革推动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绿色创新活动的重要模式。本文基于上市企业2007~2020年数据集,实证检验低碳试点城市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和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有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力的提升,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而言,这种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更为明显。渠道机制检验表明,低碳试点城市有助于在宏观层面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与合理化,在微观层面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研发强度并降低研发风险,最终给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赋予更大的加速度。在外部影响上,低碳试点城市下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扩散溢出效应,能够对外部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形成辐射带动。应当总结低碳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加以推广,侧重构建差异化的支持政策,继续加强低碳试点政策的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是中国政府的战略选择。从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低碳产品认证体系、碳排放约束机制4个方面研究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构建低碳绿色油港应首先明确影响中国油港低碳绿色化发展的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提出中国油港低碳绿色化发展的8个因素、21个子因素,以帮助识别油港发展的"非低碳、非绿色"因素并找出其薄弱环节,同时在国内低碳绿色油港的建设方面为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近几年辽宁省沿海城市经济发展的数据,力求找出制约辽宁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因素,寻求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财税对策。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环境逐步恶化及碳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将低碳经济融入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念,从低碳视角构建了全新的、富于时代色彩的低碳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的构建将对企业权衡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滨海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是辽宁省内开发较早、发展程度较高的旅游区域。本区域所属的六座城市,目前在旅游方面发展情况较好,但是,由于各城市的旅游资源存在共性,必然在面临区域外竞争的同时还面临内部的竞争,文章力图通过对这一区域合理定位、分析区域内各城市间的合作条件,指出各城市合作发展的方向,并给出本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共识。构建包含绿色产业打造与绿色增长方式两方面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匹兹堡、丹麦哥本哈根及日本北九州三座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我国应从绿色产业和绿色增长两方面入手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财税约束与激励、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注重培育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持续改进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民众文化素养与绿色意识提升。  相似文献   

17.
绿色经济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 1世纪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世纪。绿色经济——一种环境合理性与经济效率性在本质上相统一的经济形态 ,将成为 2 1世纪持续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基础之上的、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 ,使中国以绿色化和生态化的整体发展态势 ,直接融入全球崭新的持续经济发展形态 ,是中国 2 1世纪的宏观经济战略决策。发展绿色经济的当务之急 ,是建立绿色经济制度 ,尤其是构建绿色 GDP制度  相似文献   

18.
略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处于大发展时期,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历 史文化名城,但保护不等于维护原状,要进行建设性保护与管理,就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前提 下,按照整体环境协调性原则、风土风貌符号的组合演绎原则、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原则进行 事前的规划,分门别类地进行保护和管理。按照我国众多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特质,可将其 分为三大类,即综合都市型、资源驱动型和经济驱动型,根据它们的各自特征并结合其旅游 资源开发中的主体资源驱动因素,可分别从“退”、“合”、“新”三个方向出发,进行管 理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绿色金融是支持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有力工具。重庆已经初步形成绿色信贷体系,但重庆绿色金融的发展存在形式单一、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绿色金融法律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要求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信息机制,创建环保政策性银行、成立专门的环保基金,建立金融机构环境信用评级制度,实现金融法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20.
按照现代化小城市科学发展标准,目前我国小城市在发展目标、服务功能、产业成长、制度改革、考核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从2011年起浙江省启动小城市培育工程,积极探索提升小城市发展质量的现实路径,为优化区域城镇化的整体布局提供了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样本。提升小城市发展质量的路径为,把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品质提升作为促进小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把产业集群整体升级作为促进小城市实现产城融合的内生性可持续发展动力,把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作为新一轮小城市培育工程的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