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高粱》从小说文本到电影,再到电视剧,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经典化。在两次传播的经典化中,由于叙事媒介的不同,其叙事话语、审美视角、审美方式等均发生了嬗变,呈现出差异化的审美特征。在从小说到影视的文本转换之间,"红高粱"这个"元故事"在不断的改编过程中,形成了多样化的阐释。从这个意义上说,改编事实上完成了对文本的一次艺术重构。  相似文献   

2.
本刊记者卢湘鸿报道:在我国处于计算机普及教育第二次高潮时期,北京市高教学会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于1994年8月27日在北京语言学院举办第二次高校文科外语类计算机教育研讨会。 滞谭浩强等与会者谈到:从80年代初到2000年有两个10年,在我国出现了两次计算  相似文献   

3.
和谐美学思想经过几次本质超越,发展成为史论并茂、融贯中西、具有广泛学术影响的独特美学理论体系。回望和谐美学的发展历程,从提出到完善,从抽象到丰富,再到一次次的超越,它始终站在美学研究的学术前沿,为中国当代美学贡献了一个具有理论价值和学术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斯坦因(Sir Aurel Stein)是盗窃我国西北文物的人;无论他在考古学术方面的地位有多么高,这一点却不能饶恕。我们利用他考古旅行所得大批文物,来论证古代亚洲极中部的交通道路,国际贸易,文化地位,也决不忘记这一点。他是一个匈牙利人,入了英国籍,在英领印度政府里担任工作。他利用印度政府的支持,曾到亚洲极中部与中国西北部作过四次考古旅行:第一次1900—1901年,第二次1906—1908年,第三次1913—1916年,第四次1931—1933年。旅行路线是从印度出发,到克什米尔,到帕米尔,到新疆的疏勒,沿昆仑北麓,经和阗、于阗、且末、婼羌各地,到甘肃的敦煌。由敦煌到玉门,到酒泉,越长城旧址,经毛目,沿弱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经历过三次历史性的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第三次是自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指导思想上、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我们重温一下党在三次历史性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6.
诠释学与中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汉鼎 《文史哲》2003,(1):8-12
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的意义 ,即理解、解释、应用和实践能力 ,来理解诠释学。西方诠释学在其历史发展中有三次重大的转向 :第一次转向是从特殊诠释学到普遍诠释学的转向 ;第二次转向是从方法论诠释学到本体论诠释学的转向 ;第三次转向是从单纯作为本体论哲学的诠释学到作为实践哲学的诠释学的转向。诠释学在当代 ,已从一种理解和解释的方法论发展成为一种哲学理论。诠释学在中国从四个领域拉开了中国化的研究序幕。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党二十八年民主革命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大的扭转危机的历史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在这两次历史性转变的过程中,毛泽东都起了扭转乾坤的作用.第一次历史性转变,即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失败了,共产党员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近六万人减至一万人,革命陷入了危机.扭转这次危机的历史转变由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等拉开了序  相似文献   

8.
最近,首都经济学界在“小地区发展战略讨论会”上论证了“大邱庄模式”.大邱庄是天津市静海县在农村改革中崛起的一个先进典型。从1979年到1985年,大邱庄进行了四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在1979年,狠抓工业,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第二次改革是在1982年,取消生产队,建立专业队,实行统一经营,专业承包,联产到劳,累进计奖;第三次改革是在1983年,将大邱庄大队改为大  相似文献   

9.
战后日本经济曾经历过三次日元急剧升值的局面。第一次是1971年到1973年,第二次是1967年到1978年,这次从1985年10月到现在是第三次。由于日本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其经济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几度大起大落,在繁荣和兴盛的高峰中突然衰败下来,又从衰败中逐渐发展和繁荣起来,在达到新的高峰时又衰败下来。封建商品经济的这种曲折的发展道路,正是中国封建结构发展进程中的某些不稳定性造成的,是动荡的小农经济通过封建结构在商品经济中的反映。一、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三次兴衰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经过了三次大的兴衰。第一次兴盛是从战国开始,到汉武帝时发展到高峰,经过汉武帝的打击之后开始衰退,到魏晋南北朝时达到低潮;第二次兴盛是从隋  相似文献   

11.
东亚崛起的现代历史意义与21世纪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世界面临东亚崛起的新挑战从工业革命以来开始的向现代世界的过渡即世界现代化进程,迄今为止一共经历了三次大的发展浪潮。从18世纪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开端,到19世纪中叶,出现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第一次大浪潮,中心区域在西欧。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出现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第二次大浪潮,中心区域从西欧扩大到东欧与北美,拉美地区也受到很大影响;同时越过欧陆传到东亚,在日本取得独一无二的成功。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年代到80年代,出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在中国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相似文献   

13.
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期间曾发生过两次历史性转变,一次是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这两次历史性转变的过程,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的过程,并在这条道路上,进一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形象经历了一个从扭曲到修复的反复过程。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传统文化形象完成了第一次由扭曲到修复的演变;从"文化大革命"到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次"文化热",传统文化形象完成了第二次由扭曲到修复的循环;从21世纪初的文化论争到中共十七大提出"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再到中共十八大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形象完成了第三次由扭曲到修复的跨越。其复杂演变过程给我们今后的文化建设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利玛窦来华经历了两次易服:教士服易僧服、僧服易儒服,其形象经历了从修道士到西僧、从西僧到西儒的两次转换.两次易服从适错到适应,反映了利氏文化适应策略的不断调整,也反映了异质文化交融的某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我们党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变。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分析了这次历史性伟大转变的标志、基本经验和取得胜利的原因之后,把这次转变和民主革命时期发生过的两次历史性转变——由北伐战争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作了对比,这使我们的视野顿然开阔起来。回顾民主革命时期的这两次转变,对深刻认识党的十二大的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官员曾经三次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1868年的蒲安臣使团。这是由外国人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的海外游历使。这是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年的五大臣出洋。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这相隔各二十年左右的三次晚清官员集体出洋,可以看到他们走向世界的发展轨迹:从在洋人带领下走出国门,到中国人独立周游世界;从选拔中下级官员海外游历,到派遣王公大臣出洋考察;从泛泛调查异国风情,到重点考察外国政治;从回国后默默无闻几乎被历史遗忘,到推动立宪国策发挥重要作用,反映出晚清中国官员在走向世界、认识世界的艰难历程中一步一步地前进,逐步融入国际社会,登上世界外交舞台。但同时也暴露了清王朝的衰败和腐朽,终究不能挽救其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谢本书 《学术探索》2004,1(5):105-108
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从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带来了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带来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这是孙中山顺乎潮流,与时俱进的历史步伐,体现了他两次飞跃的历史进程,这就确立了他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茅盾先后五次到香港:第一次(1937年12月底——1938年元月初),茅盾从上海取道香港,经广州到长沙。第二次(1938年2月底——1938年12月29日)茅盾在香港主编《文艺阵地》。第三次(1941年8月中下旬——1942年1月9日)茅盾在香港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的炮火。第四次(1946年4月13日——5月下旬),茅盾在香港为和平民主建国而大声疾呼。第五次(1948年1月——1948年12月)茅盾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在香港迎接新中国的曙光。茅盾在香港的文学活动是他整个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20.
三十 “千百万人亲身体验失去了什么” 阿纳托利·伊万诺维奇·卢基扬诺夫(俄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原最高苏维埃主席); 第一个问题,关于苏联解体。 我是在军工厂开始革命生涯的。1954年起,开始接触苏联社会的上层。从1991年到1993年,俄罗斯社会发生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是1991年8月到9月,反共产主义、反党的政变。第二次是1991年12月,反社会主义苏联的政变。第三次是1993年9月到10月,反苏维埃的政变。第一次政变发生的时候,敌人非常清楚地知道,只要把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摧毁,整个社会就会很快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