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入市场机制:市政公用设施的有偿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政公用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城市煤气、公共交通、供水、排水、道路、桥梁、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设施,这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承载体,是维持整个城市正常运转的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长期以来,人们把市政公用设施当作“非生产性建设”,实行的是由国家投资建设和管理的计划经济模式,只投入,无补偿,从而造成市政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与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不适应的状况。本文主要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汪丽萍 《创新》2015,9(1):92-95,128
特色经济是以特色资源为基础、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特色技术为主导、以特色产品为核心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西部农牧区特色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表现在:经济结构调整逐渐趋于科学优化;科技和投资在特色农牧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增强;重视提高农牧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特色农牧业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农牧区特色经济功能日趋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直接投资(FDI)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引进外资成为经济发展外向型战略的核心因素。然而,FDI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近年来,学术界开始重新反思FDI对中国的影响:诸如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环境、外资对中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外资对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外资是否拉动了中国的就业以及FDI与中国的经济安全等。一、中国吸引外资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影响外资进入的关键变量主要是:中国GDP中长期增长的前景、市场的准入、劳工的成本和素质、基础设施状况、产业的聚集和工业链的效率、投资的政策与环境等。也有观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8,(5):54-64
近十几年里,中国高铁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铁项目作为一项新兴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关于高铁建设与运营对区域经济趋同的影响尚缺乏经验证据。文章利用2000—2014年地级市数据分析了高铁建设与运营对经济增长及其经济趋同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铁建设与运营对经济增长及其经济趋同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国内高铁运营更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就业规模的扩大,但在加大物质资本投资和集聚人力资本方面弱于高铁建设。当然,这点在区域层面也有所差异。基于此,本文将为各地区进一步借助高铁项目拓宽区域发展空间,兼顾效率和公平,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陕西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投资环境存在综合经济实力弱、交通运输水平低、城市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严重,以及人口素质水平偏低、观念意识滞后、科技教育优势发挥不够明显、市场化水平低、法制政策环境和社会服务环境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加大投入,改变陕西生态环境落后面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完善市场机制,健全市场体系,提高市场化水平;健全法制,改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日本一直是东北三省的重要贸易伙伴,也是各省招商引资重要对象国。近年来,东北三省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日本对东北三省的投资贸易多集中在辽宁省大连、沈阳两市,对内陆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投资甚少。加强东北三省内陆地区与日本的经贸合作,将有利于扩大东北三省对外贸易规模,对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北三省作为日本企业开拓中国内陆市场及扩大生产规模的基地,有着巨大的潜力,各省应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有效宣传本地市场魅力,同时重视投资环境建设,加强相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响影因素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和工农业发展的基本前提与物质保障,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农民素质、农业科技、基础设施和农业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强化产业体系支撑;搞好农民就业培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产业体系支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协凋发展已初具特点、即,以“民富国强”为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经济改革为龙头带动政治体制改革和其它改革、创造经济发展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阻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宋一平 《探求》2000,(Z1):3-4
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用以指导经济建设实践的基本原则。正确地制定经济建设方针是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在这个问题上,建国50年来,我们党遭受过多次挫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我们如何制定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搞好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代价过大.十七大报告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当前的发展实际出发,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种改动内涵发生重大变化,它更强调经济系统协调性、经济发展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共享性,这是我们党时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通过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三个产业协同带动和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创建环镜构建体系予以保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提出更好地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这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温师燕 《创新》2019,13(2):64-74
东盟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当前中国与东盟一体化合作机制深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东盟共同体的建立标志着东盟各国愿意携手实现地区一体化。增强区域互联互通、减少公共服务差异是建设东盟共同体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东盟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构建均等化指数,发现东盟各国间的基础公共服务差异巨大,这将会在短期乃至长期对东盟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东盟需要通过优化各国制度质量、加强资金用途监管,做好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测评、精准定位地方需求,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改善公共服务环境,合理利用国际投资与援助、拓宽基建资金来源等方式来满足地方发展的基础公共服务需求,逐步完善国内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2.
绿色经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已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其根本指导思想就是实现经济建设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在保持资源和环境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建设。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主体,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前企业发展研究的热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双重的含义:一方面,作为社会经济的微观主体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经济责任,对社会作出承诺,维护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作为各种经济利益的载体必须获取利润,对所有者作出承诺,维护企业本身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两个方面是一对矛盾,选择一种能解决这对…  相似文献   

13.
集群经济是指相类似的企业、行业或机构在特定区域地理上的集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它与产业集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业集群是集群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现象和规律性表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实现集群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加快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有赖于集群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制度环境的约束、政府规制行为不当、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是东北地区集群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改善投资环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促进东北地区集群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对人类以往发展观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我国2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它揭示了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运行本质,必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应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品质的平衡点实现后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城镇化发展为重点推进后发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配套措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实施有效地调节了贫富差距,对于确保经济发展中部分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使城镇居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不断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待个体、私营经济,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从而为我们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加快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步伐,提高发展水平,是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亟需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一、花都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花都市个体、私营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三个阶段现已逐渐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计量及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定量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探索教育规律、掌握教育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现代经济增长理论,通过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主要因素计量,1995—2004年中国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93%。研究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一定条件的。当教育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应转向以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为重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种类、层次、专业应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做相应的调整,使教育与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而要实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必须选择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适度发展模式,力求避免如教育失业、智力外流等形式的教育过度。一般而言,教育规模尤其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速度在起飞阶段为弥补原来过大的缺口而应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余阶段应低于经济增长水平。从投资效益来看,投资于教育比投资于资产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大教育投资,以迅速改善并提高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层次,从而大大增强从业人员中人力资本总存量,是保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8.
孟立芳 《探求》2002,(Z1):92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统一的现实的历史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们既要加快发展经济 ,推进现代化建设 ,迅速增强我们国家的综合实力 ,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同时又要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进一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只有在我们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现代化建设 ,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它领域的发展相协调 ,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带动和实现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为社…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表明了这样一条规律:即,政府的公共投资与国民经济相应增长,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制约的紧密关系。本文仅就日本政府的公共投资是如何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这一问题,作些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建国 5 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2 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重化工业省份 ,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确判断我国及省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 ,采取相应的措施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是我们面临新的研究课题。黑龙江省要因地制宜确立其目标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市场化进程 ,开放经济 ,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