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谷德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999,(3)
新闻倾向性是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传统的观点把新闻倾向性等同于新闻传播者的倾向性。实际上 ,新闻的倾向性应由新闻事实的倾向性、新闻传播者的倾向性、新闻受众的认同性三个层面构成。新闻事实的倾向性处于本原地位 ;传播者的倾向性起到助推器作用 ;而受众认同是新闻倾向性的归宿 ,反之 ,新闻的倾向性就只能是传播者的一厢情愿 相似文献
2.
唐钢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新闻,作为对新近事实的报道,表明客观真实性是它的一个特性,然而,本文却要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对语义层(semantic level)和上下文(contextual level)两个层次的分析,论述主现倾向性在新闻语言中的表现,并试图找出这种主观倾向性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美国媒介的自由主义神话使人们常常认为美国新闻记者是监督政府、捍卫民权的领袖,然而,这种媒介自由主义偏见却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美国主流媒体对儿童医疗保险计划报道的个案显示,新闻框架存在显著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不仅表现为新闻偏见的简单正负二分,更彰显于谁是政策受益者、推理基础何在以及争论复杂性如何等三个不同的信息维度。美国政治文化中的个人主义,相对单纯、政治冷漠的受众,媒介对官方信息来源的依赖,以及媒介对于那些有权操纵结果的政府官员的偏向,使得新闻报道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站在公众一方。新闻倾向性成为新闻决策偏见和官方新闻管理技巧之间互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刘景泰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09-111
《史记》中的“太史公曰”对所述人物、事件、故事等评论对象发表议论,以言简意赅、画龙点睛而成一家之言,司马迁的个人倾向性表露无遗。本文着重论述了“太史公曰”与新闻评论倾向性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04+317-304,317
在各个国家里,法律的普遍精神是有利于强者而不利于弱者,法律帮助那些拥有财产的人反对没有财产的人。——路斯艾犹 相似文献
6.
舟山海岛人群的个性倾向性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查舟山海岛人群的个性倾向性,以及这些倾向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联系。方法:对220个长期生活居住在舟山海岛的居民进行了个性倾向性调查及相关因素测量。结果:多数舟山人满足于生活现状,35岁以下的青年人对公费学习深造兴趣浓厚,45岁上下的中年人对投资创业的热情不高,在就业方面有明显的求稳心理,对本地投资环境不看好,对发展舟山的认知倾向于依靠地方政府,引进优秀人才,对舟山优先发展的行业,大多数认为以旅游与渔业为主。 相似文献
7.
刘明亮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2):83-86
教育消费具有物质消费的一般属性,又有特殊性。教育进入消费领域后已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消费倾向,即教育倾向性消费。其表现为明显的排他性,自身消化不良,教育资源的层次结构分布更加不均匀。另一方面教育倾向性消费客观上为教育跨越式发展赢得了机遇、资源、速度、市场、人气。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大战略,使得滞后的高等教育获得了比产业发展稍微超前的地位,从而能够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储备人才,为产业升级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8.
徐静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
倾向性是文学的一种属性。作家对生活的审美体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同时也还是艺术评价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这就必然渗透着作家自身的阶级立场、思想观点、情感好恶、审美理想等。本文在肯定新时期文字倾向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方向和作家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诸方面详尽论述,进而强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文学突出鲜明的政治思想倾向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肖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88-92
在功能语篇的视角下,以英国《每日电讯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对"日本释放中国船长"的新闻报道为例,通过概念功能及人际功能的分析,揭示了两种媒体通过物质过程的筛选、词汇的选择以及筛选和加工相关信息等潜在的意识形态取向左右人们的心理,混淆视听,对当时的社会舆论或多或少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两岸的政治对立没有解决、文化发展模式不同和对文化交流功能的不同认识,随着两岸文化往来的深入发展也积淀下一些问题,出现一些倾向性观点和一些倾向性问题.分析和认识问题所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是在为充分发挥文化交流合作对和平发展巩固和深化的积极作用、进而为推进和平统一进程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真实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琼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101-104
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现实受众获取信息的本质要求。杜绝假新闻出笼需要媒体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绷紧防假弦,更需要记者"实","核实"是防假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2.
13.
14.
张桂英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9,(2)
叠音词是一种同音重叠。它既有口语的朴实,又有音乐的旋律,还能表达丰富的情感。通过叠音词的使用,能够传神地描写出人、物的音、形、情、态,有栩栩如生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杨晓丽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3):78-80
如何从大量材料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不仅是记者能力的一种体现,更是一种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能够对社会生活中新的事实发现和及时辨别新闻价值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该文对新闻敏感的涵义、作用及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一个优秀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高度妁政治敏感性,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只有具备了这几方面的素质,才是一个受听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7.
李素红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69-71
一个优秀的广播节目主持人,不仅要有高度妁政治敏感性,而且还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只有具备了这几方面的素质,才是一个受听众欢迎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8.
曾立火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3):83-86
针对继续教育的理论实践 ,从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结合、“教”与“导”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相结合等 4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同时指出了继续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0-16
帛本《老子》"道可道"章虽是目前可见的本章最早文本,但以帛本为"道可道"章断句方式的唯一依据仍过于武断,也并不能排除帛本来自某一《老子》传本的可能。帛本、河上公《注》、王弼《注》关于"道可道"章的断句方式的确有着难以克服的阐释疑难,《老子》"道可道"章在"名""欲"前断句仍有很大的合理性。通行本《老子》首章的核心问题是"道"与名言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无"和"有"这两个名相的互斥和双显,首章实现了对"道"之存在样态的描述,从而使处于名言世界中的人对"无名"之"道"的领悟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王海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5-9
张载提出的“心统性情”一语经朱熹阐释、发挥后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但张载此语的本意却一直隐而不明。在破除此语是“孤语”的成见后,在张载思想体系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张载“心统性情’’所强调指出的是心包含性情二者。此语是张载心性论的重要命题,与其工夫修养论相关,但不能称其为工夫修养论命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