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图书馆珍藏一部国内罕见的西夏史书——《宋西事案》。蝴蝶装,一函二卷六册。上卷二册,下卷四册。木刻本,仿宋体,版本大小同《西夏记事本未》。书长25厘米,宽16厘米。上卷共63页,每页二面,海面9行,每行18字,即每面162字,每页324字。上卷共计20,412字。下卷共四册,106页,计34,344字。两卷合计169页,计5,4756字。  相似文献   

2.
1991年4月27日,黑龙江省海林市大海林森工处工务段,在东方农场四连北山南坡造林时,工人孟祥连掘出一方铜印,印放置在一圆形锻铁印盒中。印铜质,方形,边长7.7厘米,厚1.6厘米,重1000克,印面镌汉字九叠篆阳文“北京劝农使印”;梯形板状,高2.7厘米,顶刻“上”字,以示用印方向;印背左边刻行书“天泰二年十月日、”右边刻“行六部造”;左侧面刻“北  相似文献   

3.
温序为东汉第一任护羌校尉考李大龙温序,字次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生年不详,约在西汉末期,卒于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关于温序的情况,《后汉书·独行列传》有如下记载:“仕州从事。建武二年(公元26年),骑都尉弓里戍将兵平定北州,到太原,历访...  相似文献   

4.
在中华民族逐步融合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主张民族平等、促进民族团结的思想家。隋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王通就是其中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的民族平等思想值得研究总结。 王通字仲淹,隋河东郡龙门县(今山西万荣县)人,生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一说生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卒于  相似文献   

5.
《杨淮表记》全称《汉司隶校尉杨淮,杨弼表记摩崖》,刻于东汉熹平二年,主其事者为杨氏同郡黄门卞玉,原摩崖在《石门颂》故址南侧。它纵高274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52厘米;八分书,共七行,行少自15字,多至26字不等,字径五至七厘米。其书受石势制约,竟无一直行。前五行向左下方倾斜,第七行向右下方倾斜;第六行包在其中,至下段自然消失。这种布局,形如楔子,重心偏高,形成动感,拓片远看大气磅礴,恰似高山瀑布,一泻千仞,颇为壮观。  相似文献   

6.
论薛道衡及其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道衡有近30年的时间生活在隋代,且卒于隋,<隋书>亦为之立传,故一般视其为隋代文人.立足于史实,在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以对其死因与生卒年重新梳理并稍做补充.其诗歌创作清刚细丽,具有融合南北诗风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登海1号”是山东莱州市农科院于1993年育成株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05厘米左右,全株叶片数19片,果穗简型,穗长20厘米左右.穗行敬16—18行,穗粒数600—650粒千粒重320克左右,黄粒,深马齿型,品质好。该品种具有以下四方面突出优点:①早熟在莱州市夏播生育期95—98天,比西玉3号早熟5—7天,适合于麦田晚套或麦收后夏直播。②抗病:高抗大小叶斑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活秆成熟、保绿性好,成熟时绿叶面  相似文献   

8.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杭州)人。北宋著名词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享年六十六岁。有《清真集》传世。《宋史》卷444,《东都事略》卷116,《咸淳临安志·人物》有他的传记。 一、家世和青少年时期 邦彦父、祖以上事迹无可考。他的叔父周邠字开祖,嘉祐八年进士。熙宁间,苏轼为杭州通判,多与唱酬,《东坡集》中所谓“周长官”者即其人。邠元祐初知管城县,后知吉州,累官至朝请大夫、上轻车都尉。元符末上书入邪等。事迹见《咸淳临安志·人物》。据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以下简称《遗事》)所考,《茅山志》所载周邦彦佚诗《芝术歌》中“庐陵太守蕴仙风”句所谓“庐陵太守”就是指周邠,因为周邠尝知吉州。周邠之孙周莘字  相似文献   

9.
人格风范:羽仪朝行三十年 权德舆,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生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1],卒于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享年60岁.  相似文献   

10.
明崇祯十五年,襄汾县西中黄村进士张(?)化、张(鱼共)化兄弟为其父承翼八十寿辰所刻之百福百寿两通石阙。碑高212厘米,宽86厘米。碑阳以106种字体分别镌刻‘百福’、‘百寿’,并在每一个福寿字的上眉处又分别刻出字体的名称及出处。竖刻7行,满行15字,字径9厘米。福字碑下部风雨剥蚀,个别字迹殊难辨识,碑末竖刻衔铭题记2列5行,满行54字。崇祯十五年冬封翁张老年父八十寿里欢庆图百寿字以献……进士出身嘉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里言事府前知诰□宝训□实录直起居注左春坊左谕德署司给□事□经□□□□子蒲坂□招贤顿。  相似文献   

11.
一、北大所藏的《王氏画苑》《王氏画苑》,明王世贞编。北京大学图书馆藏该书的两种明刻本。一种为王元贞(字孟起)刻本,原燕京大学图书馆藏(与《王氏书苑》合刻,詹景凤补益)。半叶十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匡高19.4厘米,广13.7厘米。目录标题后第二、三行下题:“皇明朱衣姚汝循同校”。卷十末有“万历庚寅岁夏五月王氏淮南书院重刊”一行。淮南书院是王元贞的金陵家塾。知此本乃王元贞于万历十八年(1590年)重刻于金陵。《画苑》与《书苑》前有王世贞《重刻古画苑选小序》和《古法书苑小序》,述及刻书  相似文献   

12.
汪灏的《栈道杂诗》,镌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5年)。原石立于汉中考院,现存汉中市博物馆,可供后人欣赏和研究。《栈道杂诗》共三石:其一长130厘米,宽70厘米,厚19厘米;其二长103厘米,宽72.5厘米,厚19厘米;其三长122.2厘米,宽76厘米,厚18厘米。拓本字迹清晰,行草书,字径3—4厘米。书法柔中有刚,自由奔放;诗意浓新,情景交融。杂诗共十首,正文四百字。  相似文献   

13.
隋朝国名最初究竟是"隨"还是"隋",隋文帝杨坚是否因"隨"字带有"辶"而将国名由"隨"改为了"隋",学术界争论已久。隋、唐时期的碑铭中显示,隋朝的国名至少有7种写法,其中,既有"隨",也有"隋"。"随""隋"两字自古就有通用现象,隋代碑铭中多次出现国名"隨"字,足证历史上不存在隋文帝"改隨为隋"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省江山县)人,是北宋末年的一位知名词人,有《东堂集》、《东堂词》行于世。关于毛滂的生卒年,历来有数说: 1、陆侃如先生主张:约生于至和二年,卒于宣和二年(1055?—1120?)。(见  相似文献   

15.
张忱是明代复社领袖张溥的养子。蒋逸雪《张溥年谱》认为张忱卒于张溥将去京前数日,即崇祯五年(1632)冬。据笔者考察其应卒于崇祯五年(1632)五月前。本文再就张溥《先考虚宇府君行状》和《哀薄少君兼感忱儿赋痛》两文的系年进行重新考订。另外,就张溥女儿张在贞王静纫的材料略作补述。  相似文献   

16.
刘献廷,字继庄,一字君贤,别号广阳子.直隶(今北京)大兴县人.生于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7月26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7月6日).他是我国十七世纪一位思想家、地理学家和音韵学家. 刘献廷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即黄宗羲所说的“天崩地解”的时代.由  相似文献   

17.
一、题解《观沧海》和《龟虽寿》这两首古诗选自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于乐府《相和歌·瑟调曲》。全诗除“艳”(即序曲)以外,由《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和《龟虽寿》四章组成。《观沧海》和《龟虽寿》是这组诗的一、四两章,千多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是东汉和三国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他出身宦官官僚家庭,社会地位比士族地主低,因此同豪门士族存在一定矛盾。他一生曾历任洛阳北部尉、骑都尉、济南相和丞相等职。汉献帝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命名并主持选育的早熟、抗病、高产新品种登海1号是由山东省莱州市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在1993年选育而成。在全国各地试种的代号是远征706,参加山东区试的代号是9401。特性特证:登海1号侏高260厘米左右,穗位高105厘米,全侏叶片数19片,果穗简型,穗长20厘米左右,穗行数16—18行,穗粒数600—650粒,千粒重320克左右,白轴、黄粒,深马齿型,品质好。具有以下四方面优点(1)  相似文献   

19.
雷渊评传     
<正> 雷渊,字希颜,一字季默,应州浑源(今山西省浑源县)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四年,卒于金哀宗正大八年(1184——1231年)。他的父亲雷思,以进士任同知北京路转运使事,有《易解》一书行世。雷渊三岁丧父,七岁被兄收养;但因他是庶出,诸兄都看不起他。十五岁时,雷渊以胄子的身份进入太学读书。  相似文献   

20.
大棚架葡萄丰产栽培的特点是,利用水坭柱、辅设铁丝、形成大架面。架下可育苗、种菜。经浙江省永嘉县湾里村20多户5亩以上架面葡萄实地调查,每亩可产葡萄2000公斤左右。其中村民陈益春有一亩,栽种后第三年即产葡萄2506公斤,主要做法如下:(一)架柱设置。每株水坭架柱高2.5米,底16厘米×10厘米。然后按一行3米,一行4米一次立架柱,高度标准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