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发展 ,时代的进步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与结合越来越密切、广泛。为适应形势的需要 ,本文着重从历史的渊源揭示地球科学与文学艺术相互交汇的内在规律 ;从发展的历程探讨其巨大作用 ;从发展的趋势提出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
主体间性是胡塞尔的现象学的一个创新的概念,它是为了克服现象学的本质还原方法可能造成的主观主义弊端,以保证人的认识的客观普遍有效性,具有唯心主义实质.以主体间性来审视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欣赏,却可以打破主客对立的思维方法,充分揭示文学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的对话性质和交流特征,使得文学艺术作品的意义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打破了相反传统文学思想的封闭性和固定性.但是,主体间性也使得文学艺术思想走向了后现代主义的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3.
两种文化的交融及对教育的影响吴伯田包括工程技术科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和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被英国著名学者斯诺(B·Snow)称为“两种文化”,即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在经历了长达四个世纪的相互分化与独立发展之后,从本世纪下半叶起,又开...  相似文献   

4.
传统文学文本边缘化的深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立足于传统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内视性,以文学文本的符号性和自身的内部结构为切入点,文学艺术的魅力可被视为一种独有的结构。然而,随着大众文化势力不断加强,以视觉刺激为主导的多种通俗化、商业化的艺术,强烈地冲击着以语言符号为基础的传统的文学艺术,使文学艺术越来越成为一种边缘化的存在。因此,要在传统文本与现代大众文化之间给文学与视觉艺术以健康发展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5.
象似性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诗词当中存在普遍的语言象似性.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奇葩,是一种善于表达情感的文学艺术形式,本文从象似性的角度,探讨词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认为象似性是宋词传达丰富情感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翻译的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之间,既由于语言的个性而相互对立,又由于语言的共性而相互统一。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不可译性总体上表现出一种向可译性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译语优势是解决不可译性现象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大量的例证和事实论述了宗教对美国社会各层面的渗透及相互影响。在道德方面,宗教为美国社会提供了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支撑。在政治方面,宗教组织与政党相互攀附,实现双赢;在文学艺术方面,宗教与之相融互动,塑造出独具魅力的美国文化。而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有利于政策制定者按照公众意见确定更为合理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波尔的“互补原理”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但也有其局限性。波动性与粒子性、实在性与潜在性、因果性定律与统计性定律、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等存在着互补关系。“互补原理”揭示了相互矛盾的原理同时存在、相互补充,它是正确理解自然界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西南民族服饰文化的多维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民族服饰作为以主体的认同方式和群体意识为主导的意念情感符号,它在各民族千百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在各民族相互间交流、融合中,不可避免地互相效仿、借鉴乃至渗透,使服饰获取了色、图、质、形等各自不同的审美要求,具有了不同的审美属性和记古述今的时限性、性别与职业性、区分不同人等的等级性、映现人地关系的区域性。同时,服饰还常常作为群体意识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表象,成为“氏族的旗帜”和“族徽”,藉此既凝聚本族群成员,又与他族群相区示,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排他性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科学解释演绎模型的批评与修正存在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批评者没有很好地考虑合理科学解释模型的基本特征,合理的科学解释模型不仅要符合人们对科学的主要共识,还要具有客观性、形式性、理想性等特征。如果考虑这一点,就会发现演绎模型在研究科学、理解科学中依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就文学艺术历史长河的整体而言,古今中外的各类文学艺术现象都存在题材、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相互继承、吸收、转化、嬗替与创新发展的规律性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学发展因革复变规律性历程.本文从题材、文体、语言、风格等方面祥加论述这一规律性历程在文学艺术史上的具体演化形态.在此基础上,对迈入21世纪的中国文学当下状态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科学哲学的兴起和发展,主要表现为自然辩证法的主导性思潮、西方现代科学的吸纳性思潮和中国传统自然哲学的复兴性思潮这三大思潮的兴起和发展。这三大思潮相互激荡、相互渗透和相互融合,将在新世纪的中国形成一个比较统一的以自然哲学、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为基本分支的科学技术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弗洛伊德是深层审美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使得深层审美心理学由前科学阶段和潜科学阶段走向了独立发展阶段.他对深层审美心理学的具体贡献有:其一,对文学艺术作品进行了深层心理的开掘,把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一直追溯到作家艺术家的深层心理--童年的经验及其根本标志:恋母情结(或俄狄浦斯情结).其二,对艺术本质作了深层审美心理学的阐释,认为艺术就是被压抑的欲望借幻想而得到满足,也就是性力的升华.其三,对艺术创作作了深层心理学的揭示,具体分析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陀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等艺术家作家的创作过程.其四,对审美经验和美的本质进行了共同的深层心理学的探索,认为美和美感都根源于爱的本能、性力冲动.其五,对幽默、喜剧性、令人害怕的东西等等美学范畴进行了精神分析,寻找了它们的深层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4.
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是高等学校复杂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子系统。从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队伍等方面分析高校学生管理现状与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系统藕合性,可以看到虽然二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学生管理理念不先进、体制机制不科学、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原因,两个系统的藕合性差,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因此有必要构建适应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人们论及中国文学艺术写意性时,往往把始终处于文坛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散文排除在外。本文从唐宋散文、先秦诸子、先秦两汉的史传散文入手,论述了中国古代抒情文、说理文、记事文的写意性的表现形式以及它们对后世散文的影响,指出中国古代散文同样具有写意性的传统特色。文中还对中国古代散文写意性形成的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论网络背景下高校学报生存状况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络的出现再一次造成了新旧媒介的叠加与相互干涉。作为科学信息主要载体的高校学报,参照互联网络的发展背景,以此制定网络化战略,吧实现其本身内涵的科学的无国界性、广泛传递性、宽广涵盖面、信息时效性等特点,及构筑和完善网络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费希特与主体间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体间性问题越来越成为当代哲学探讨的焦点之一,它与对现代性、启蒙理性或主体性的反思与检讨密切相关。实际上,主体间性问题并不唯现代哲学所独有,古典哲学家已经对此做出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费希特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并不是截然不同或相互对立的两个问题,而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费希特破除了笛卡尔以来对主体的片面理解,赋予了主体性以完整的内涵,指出:人作为主体只有在相互限制、相互要求和相互给予的关系中才能真正意识并实现自由,从而过上合乎理性的生活。费希特哲学中这些活的东西不但可以与现当代许多重要思想家的理论相互沟通和映证,同时也为我们反思现代性的某些关键性问题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是在20世纪成长起来的新兴学科。20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创作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无不深受人类学的影响。同时,20世纪的人类学表述范式也经历了从科学到文学的转向。梳理这两方面的重要转向及其相互关联,是把握新世纪思想变革和学术创新的极  相似文献   

19.
谨慎性原则与其它会计原则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作用、相互融合 ,共同规范和制约着会计核算工作。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 ,谨慎性原则表现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的计提等多个方面 ,但应用的同时它又受着融资环境、法律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成为一种有选择的低度稳健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充分发挥谨慎性原则的作用 ,必须切实加以改进之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文学,从它们的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扭结在一起了。它们的发展历史,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互为表里的。可以说,直至今日,文学离不开宗教,宗教更不能拒绝文学。不因为如此,人们在对文学艺术进行探讨时,宗教问题,也就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理论问题。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对此都有自己的论述。从宗教角度来研究文学艺术,不仅是一种理论选择,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收获。比如英国当代女文学批评理论家,海伦·加德纳院士,从宗教与文学的关系对艾哈特、宗教诗歌等的卓有成效的研究,给人不少的启迪。在此,竿者要诙论的(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