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在党内领导地位的初步确立是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然而,随着1937年冬王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回国,即向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进行了一系列的挑战。通过1938年的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毛泽东重新确立并巩固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克服了王明右倾错误对党的危害,化解了中央领导层的危机,因此,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乃有“决定中国之命运的”之称。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毛泽东只是进入了中央领导核心,开启了其在党内领导地位的确立历程,其间先是获得军事领导权,继而在党内形成了与总书记洛甫(张闻天)共同领导的"洛———毛体制",后又战胜了王明的挑战,最终通过延安整风和中共"七大"才全面确立了在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抗战初期王明回国的历史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11月,王明从莫斯科回国。对于王明这次回国的原因或背景,党史学界一般认为是王明被共产国际派回来执行“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为了统一战线”的新政策。王明回国固然带有执行共产国际新政策的背景,但也包含着共产国际在其它方面的考虑。王明回国后,根据他自身的政治经历,又掺杂了争当中共领袖的个人野心,强化了共产国际右的倾向,导致了抗战初期中共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4.
王稼祥是一位忠贞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曾在中国革命的几次关键时刻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为确立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从王明“左”倾集团中站出来最早支持毛泽东的;在遵义会议上,他投了关键的一票;他在共产国际最早宣传毛泽东的领导才能和正确主张,对促使共产国际由支持王明转变到支持毛泽东奠定了重要基础;他在党内最早提出并正确阐述了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是我们党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进入党中央领导核心,开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粉碎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加强;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以前,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受到王明的严峻挑战;通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6.
1935年1月党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增选为党中央政治局常委 ,但在中央并未确立其决策者的地位。会议决定张闻天担任总负责 ,军事上 ,毛泽东只是周恩来的辅助者。遵义会议两个月以后的苟坝会议上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指挥军事的新“三人团” ,从此 ,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袖地位确定了下来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第二次王明路线即以王明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斯大林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来源于共产国际、斯大林,是共产国际、斯大林所推行的右倾方针和带有民族利己主义倾向的对华政策的产物。毛泽东曾指出:抗日战争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①这时他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最右的方针。②另一方面,共产国际、斯大林又为纠正这一错误发挥了其特有的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试从这两个方面对共产国际、斯大林与第二次王明路线的关系作些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37年11月王明回国后,便以共产国际的钦差大臣自居,在如何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面犯了系统的右倾错误。解读王明的右倾错误的具体表现及产生这些右倾错误的原因,对广大党员干部有重要的现实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九三五年一月党的遵义会议,抵制了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领导,摒弃了教条主义的束缚,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的党走向成熟的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1月底,王明自共产国际的所在地莫斯科回到延安.从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到1938年9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期间,王明与毛泽东等同志在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诸问题上,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意见分歧。这些分歧集中在对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态度上。王明批评毛泽东等同志的正确意见,指责他们过份地强调了独立自主原则,力图以“一切服从统一战线、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作为我们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指导方针。王明的主张虽然没有在全党占据统治地位,但确曾一度影响于党内,模糊了一部分同志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13.
遵义会议以后,党先是在军事上克服了林彪否定毛泽东军事指挥的错误,战胜了张国焘分裂红军的阴谋,带领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尔后,在政治上克服了抗战初期王明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维护和巩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最后,又在思想理论上通过反教条主义的斗争,使全党认识到,毛泽东不仅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思想家.至此,毛泽东的领导权威才得以在全党真正确立.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15.
迄今,海内外有关学者主要从毛泽东的个人文化背景和早期文化观,新启蒙运动、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中共与苏共、共产国际的关系及党内教条主义错误,党内斗争等几个角度,对于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进行了探讨。对这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立体地认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内涵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成为核心的历史背景有五个方面:一是其时其势的迫切需要,危如累卵的军事形势下,迫切需要有这么一个军事领袖率领红军走出困境、取得胜利;二是毛泽东在中央苏区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以及长征以来的正确军事主张所表现出来的军事天才正是中央红军迫切需要的军事领袖的不二人选;三是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得到了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中央领导的支持;四是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采取了正确的斗争策略,只批判"左"倾军事路线错误,不提"左"倾政治路线错误,易于被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左"倾政治错误的广大红军指战员所接受;五是中央红军电台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去除了受王明等人影响的共产国际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迄今,海内外有关学者主要从毛泽东的个人文化背景和早期文化观,新启蒙运动、抗战时期的“中国化”思潮,中共与苏共、共产国际的关系及党内教条主义错误,党内斗争等几个角度,对于毛泽东1938年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与动机进行了探讨。对这几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全面、立体地认识毛泽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初内涵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过去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有三落三起的曲折经历,今年1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黄允升撰写的《毛泽东三落三起》一书。全书4编24章45万字。第一编第一次大落与复起——“开除党籍”和复起,开创“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第二编第二次大落与复起——被迫离开红军,共产国际发讣告;复起,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第三编第三次大落与大起——被排挤出党政军领导,招致红军反“围剿”失败和长征;遵义会议上大起,走自己的道路。第四编大起又遇严重挑战——实行全面抗战,排除王明右倾教条干扰。黄允升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资深研究员。该书材料翔实、准确,熔…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五年一月,中共中央在黔北重镇遵义召开了决定党和红军命运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从而在军事上结束了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单纯防御和退却逃跑主义路线。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指挥下,红军重新恢复了机动灵活和集中优势兵力在运动中歼灭敌人的运动战。  相似文献   

20.
在中共的历史上,王明集“左”右倾错误于一身,其根源在于:是错误的国情分析带来政治上的“左”右摇摆,是盲从共产国际导致政策上的忽“左”忽右,是根深蒂固的主观主义使其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王明的教训又一次证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