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唐敏杰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2):1-6
童年是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童年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特点。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发现80后和00后童年生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并从童年生活的内容、童年生活的方式、童年生活的空间及童年生活体验对其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童年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童年生活变迁的原因。并从个案出发反思传统童年生活和现代童年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生活中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Z2)
在个体的生命历程中,童年因其短暂性和不定性往往受到忽视。本文通过对作家威拉·凯瑟的童年生活及其创作中的童年意象的分析,指出童年是自我主体的根基,成年是童年的延续。童年记忆不论是抚慰性还是创伤性的都在被主体反复书写或言说。它已经成为主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源,是主体确立自我意识和实践自我价值的重要象征。 相似文献
4.
董晓娅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2(2):91-93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宝贵、最重要的时期,它对人的影响伴随着人的一生。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一书中从媒体时代对儿童的影响入手提出了童年消逝的观念,他所指出的这一儿童问题已经在中国上演并日趋成为全球危机。虽然童年边缘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教育难逃其责。因此,要努力构建教育者的童年意识,通过教育引导儿童走向童话,从而更好地呵护童年。 相似文献
6.
7.
8.
9.
11.
12.
《大卫·科波菲尔》里面不少对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孩童时代的描写其实就是作者的自身经历。不屈不挠和努力奋斗的人物性格给读者以震撼。本文对《大卫·科波菲尔》的探讨更能使人感受到狄更斯真实而又缺乏幸福的童年时代。 相似文献
13.
14.
单小明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22(2):48-51
家是社会的小细胞.两部世界名著的半自传体小说以家为主人公童年成长的温床.贾母对贾宝玉,贝齐姑婆对大卫,都有超级的母爱,但前者是以控制为主,后者是以支持为主.这是两种不同阶级的爱.贾宝玉和大卫都挨过父辈的毒打,但起因不同,后果也不同.这两个少童都有过童年恋情,处理方式也迥然各异.由上可清晰看出典型环境对典型性格的微妙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张梦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4-95
秦文君文学作品创作的两大特色--反传统、重实用,透视出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意识对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所产生的局限性,并且以秦文君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童年情结"和儿童本位作为视角来探讨当下儿童文学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周末去老姐家吃晚饭,八岁的小侄女一看到我,甭提多高兴了!还没等我换好鞋,她就一把拉着我到她的房间,给我看她最近画的画。 相似文献
19.
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童年游戏。为了探寻多年后,记忆中不曾忘却的童年游戏是否有着何种特殊意义,本研究以童年游戏记忆为切入点,运用访谈法于D市N市共抽取40名20世纪60-90年代生人进行访谈,并总结提炼。研究发现,即便在时代变换下不可抵挡的发生了游戏群体消解、游戏条件商业化、游戏文化多元化的变迁。但由“自由自在”、“紧张刺激”、“忐忑不安”等情绪体验以及在“视觉”、“听觉”、“触觉”上的不同感受构成了60-90年代人对童年游戏“好玩”这一深刻而一致的印象,也是对游戏本质的理解。记忆是连通过去和当下的桥梁,通过记忆的重现和审视也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和把握童年游戏的意义,更好的对待当下儿童的游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