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曾泽林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6):83-88
语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哲学为语言学提供了许多营养和智慧,语法的种种研究更是在语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消除的是困惑,治疗的是疾患,消解的是问题,语言哲学家的语法研究为我们提供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消息。普遍语法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与研究为出发点,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表层语法是那种显现于语言表面的语法,深层语法则是对那些不可胜数的、有时是不完整的、出现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形式所作的内在分析。 相似文献
2.
曾泽林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11,(6):83-88
语言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哲学是语言学的摇篮,哲学为语言学提供了许多营养和智慧,语法的种种研究更是在语言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语言学家的语法研究消除的是困惑,治疗的是疾患,消解的是问题,语言哲学家的语法研究为我们提供语言学的新理论、新消息。普遍语法不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为归宿,而是以具体语言的描写与研究为出发点,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表层语法是那种显现于语言表面的语法,深层语法则是对那些不可胜数的、有时是不完整的、出现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的语言形式所作的内在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为顺序,论述了生成语法自诞生以来对语义态度的变化,并认为生成语法坚持语义内在论,生成语法的语义观与其内在语言观和句法自治论存在内在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邱建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113-116
语法教学回归英语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然而不是简单的回到传统。整体语言教学观为语法教学注入了新元素。形式与意义的统一、语篇与情境的交融、任务中的交流与发展、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合作,正是以整体语言教学观为指导的语法教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5.
马大森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7(2):62-64
A.N.乔姆斯基是生成语法(GG)说的创立者。生成语法说的最大特点是研究句子是如何在人的思维过程中生成的。此论一出,生成语法学随即成为显学,对传统英语语活的实证哲学发起了挑战,也成了国内外语言学界学术褒贬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7.
8.
试论词汇语义对语法的决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世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2):173-179
词汇与语法的关系问题,是伴随语言学历史但至今仍然没有很好解答的问题。长期以来,语法得到了高度重视,词汇的价值被忽视。事实证明,孤立地研究词汇和语法,不关注词汇与语法的关系,影响了我们对语言机制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那种简单地认为语法是语言的主导和核心,词汇只是备用材料,语言的运用只是根据语法规则对词汇进行组配的看法,是本末倒置的。事实上,意义是语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词汇语义对语言要素的性质、功能及组配模式、表达形式等都具有决定性作用,汉语尤其如此。与此相关,应建立新的词义观。 相似文献
9.
面向未来,必须认识现在。本文从语法观、表述系统、分析方法、观念更新等方面审视了世纪之交的语法学科的发展走势。既有脉络、态势的动态勾勒,也有节点、侧面的静态描述。为认识下一世纪初叶语言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参考系 相似文献
10.
王力先生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在于,首先,他创建了自成一家之说且比较系统、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新体系,包括以意义和功能为标准的词类划分、三品说理论的借用以及基于汉语语法特点的句法观.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语法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其次,在借鉴普通语言学的基础上,注意发掘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其中尤以变换分析的思想和对比观意义深远.第三,重视古今语法之间的联系和演变.开创了汉语语法史研究的新思路.第四,对代词问题的处理以及汉语语气系统的划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从而开阔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1.
陆俭明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0(3):97-104
作者根据对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已有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成果的了解以及亲身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体会,认为,从《马氏文通》至今,中国国内汉语语法研究不少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学者面对语言事实,加之严谨的学风潜心研究所获得的,而更多的研究成果是在学习、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当代各种语法分析理论和方法,对推动和促进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也各自有其局限性。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对于不同学派、不同方面的种种研究分析理论与方法,应坚持多元论,应善于吸取各家各派、各种理论方法中之合理成分,为我所用。语言学科的发展要求我们,我们也有责任,在以汉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创建原创性的语言研究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王永德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73-78
外国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和中国儿童汉语语法获得既有相同的一面 ,又有不同的一面。相同之处表现为 ,同是汉语语法习得 ,习得的一般规律 (语言结构内化的规律等 )和汉语语法特点对两者是相同的。由于习得主体和环境不同 ,习得过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儿童认知因素发展是汉语母语语法习得的基础 ,留学生汉语语法学习更多受母语影响。此外 ,两者还在方式和动机方面存在不同。对两者异同的比较可以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刁晏斌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58-63
《新著国语文法》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地位是无法撼动的,以前人们对此书价值和贡献的阐发多着眼于比较宏观的角度和方面,而对相对微观一些的方法层面上的东西,则发掘得还不够。后一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汉语语法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重描写而不轻解释;善用比较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比较;成功使用了一些今天还在流行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玥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54-58
巴尔加斯·略萨的小说《叙事人》中有两个视角:"巴尔加斯·略萨"的视角和"叙事人"的视角。这两个视角分别代表了西方文化与原始印第安文化两种文化眼光。双文化视角的选择是由作家的文化意图决定的,体现了他对文化的关注,引出了文学关系着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乃至民族存亡的重大主题。因此,《叙事人》对于略萨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文明发展与不同文明间关系的基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它继承了中华传统“文明观”,批判了现代西方文明观,是对中国共产党在现代化道路探索经验的积累和提炼,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它包括“五大文明”协调的文明形态观,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交往观,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价值观。它从文明观的维度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文基础,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思想指引。 相似文献
16.
戴木才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28-36
科学地认识和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是新世纪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一个十分重大而迫切的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观是辩证的有机统一,只有做到“注重效率与维护公平相统一”,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付义荣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3):85-88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格语法理论便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得以运用。该文简要回顾了海外华人语言学者、中国大陆汉语学者以及计算机学者关于汉语格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格语法理论对于语义的关注,正好契合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讲究意合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将“格”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张建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8,(2):131-135
类推分为类推拉平和类推创新,汉语语法和汉字构形主要体现为类推拉平和类化拉平。汉字构形的类化拉平可见于其历时演变、共时简化及其书写艺术。汉语语法的类推拉平可见于其音读、变调构词、字化及语序类型。汉字构形的类化拉平和汉语语法的类推拉平具有通约关系,其理据植根于深层的汉民族诸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路则权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5):65-71
范文澜先生既是马克思主义史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学家,他在延安时期通过《中国通史简编》所形成的史学理论不仅指导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还在实践上回答了马克思主义者应如何进行经学史研究,即要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坚持斗争是经学发展的动力、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等。这些史学理论指导经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对我们今天实现经学史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春秋繁露》的臣道观在肯定君尊臣卑的前提下 ,以“君道无为 ,臣道有为”为理论中介 ,摆脱了以荀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对“圣君”的严重依赖 ,比较重视充分发挥臣子的主观能动性 ,并认为只有儒士才是充任朝廷各级官吏的合格人选 ,从而完成了儒学臣道观的构建 ,也奠定了西汉中叶至两宋时期儒士政治的基本框架 ,对传统政治文化有较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